论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人民内部矛盾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是:
第一,物质利益矛盾大量化。
在过去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也是存在的,但被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被过度紧张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所掩盖了。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的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特别是实行了先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的政策,在分配领域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激发了多种利益主体的竞争力和活力,城市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逐步拉开了距离,使得人民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突出出来,日益增多。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物质财富不丰富,用于人们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显得极为紧张,这样在分配领域内人们的需求关系就显得十分紧张,物质利益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同时,再加上客观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多样化的分配方式以及现行体制尚不完善,具体的配置政策和措施,如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尚不健全,这就致使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显得格外突出。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大量地、经常地发生于分配领域,当前突出反映在群众收入水平的差别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新的分化和组合。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未完全打破,分配的合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悬殊过大的现象。尽管群众的收入总体上增加了,但许多群众心理不平衡,引起群众新的不满情绪,加剧了群众之间在物质利益上的摩擦和矛盾。
第二,群际矛盾明显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民在分配收入上又不同程度地拉开了档次,致使人民内部形成明确分界的多种利益群体,如在工人阶级内部形成国有企业工人群体、乡镇企业工人群体、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人群体、私营企业工人群体;同一工人群体内部又存在脑力劳动者群体和体力劳动者群体、经营者和管理者群体和物质生产者群体;在私营企业内部存在雇主群体和雇员群体等等。人民内部的利益群体呈多元化的格局,群体之间界限分明,群体利益要求明确,群际矛盾明朗化。
第三,干群矛盾突出化。
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在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有许多新的特点。比如,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官僚主义的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严重地影响了干群关系,激化了干群矛盾。现在看来,人民内部矛盾往往会集中地通过干群关系而表现出来,又集中表现为群众同干部中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矛盾。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成为人民群众议论的中心课题,成为人民内部矛盾汇集的一个焦点。
第四,思想政治矛盾多样化。
人民内部矛盾不仅大量存在于经济生活领域,而且还存在于政治生活领域、文化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等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使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多样化。比如,党政关系和矛盾,执政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和矛盾,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和矛盾,党内的关系和矛盾,等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反映在思想领域的矛盾,表现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敌我性质的思想矛盾是对抗性的、阶级斗争性质的思想矛盾。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是我国社会目前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在思想战线上的矛盾同时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矛盾:一种是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和矛盾;一种是不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和矛盾,后者又在我国社会目前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内人民内部思想矛盾中居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思想残余还会大量存在。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还会顽固地在思想领域内拼命地表现自己。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思想和剥削阶级的残余思想,尤其是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的矛盾有时还是很尖锐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思想矛盾的复杂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思想同旧社会剥削阶级残余思想的矛盾,渗透到人民内部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科学与迷信的思想矛盾中来,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领域内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在许多方面还带有对抗的属性,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些带有对抗属性、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思想是非矛盾就会转化为思想领域内的敌我对抗性质的矛盾。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在思想战线上,大量的、经常的、反复的表现出来的是不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这类思想矛盾构成了我国社会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性矛盾。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的正确与错误,新的与旧的,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革新与保守的矛盾,即表现为人民内部的思想是非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新旧体制加速转型的过渡时期,上层建筑和观念形态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从而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异常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会使人们的心理结构和交往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冲突和矛盾。比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矛盾;享乐思想、腐化落后思想同艰苦奋斗精神的矛盾,等等。还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会触动每一个人的利益神经,并且最终要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上反映出来,从而在人们的思想上、心理上、情绪上也容易造成某种程度的波动、失衡和冲突,使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更加复杂。
第五,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化。
一般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民族、宗教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在对苏联、东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得手后,把渗透、分裂、破坏、颠覆的重点转向中国,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大做文章,同时国际上民族分裂、民族独立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内外民族分袭主义分子相互勾结,兴风作浪,以及在主观上对有些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工作上有失误,致使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交叉在一起,各类突发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我国民族聚居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从我国近些年发生的民族宗教事件来看,绝大多数参与事件的群众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第六,经济矛盾尖锐化。
小平同志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就必然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触及人们的利益,打破旧的平衡,引起人们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利益格局的新调整。在这个改革、调整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的各类经济矛盾必然会格外突出、尖锐,同时会产生新的经济矛盾。改革以来,一方面繁荣了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又使人民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更加普遍和明显。如,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等等,都会有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经济利益矛盾格局。又如,由于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既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之间发生了广泛的横向经济联系,同时又使得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化,有可能促使企业更多地注重自己的自身效益,使生产和分配领域内的经济利益矛盾更突出、更复杂。再如:由于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培育了各类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经济调节,一方面搞活了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又使得社会主义的市场关系复杂化、矛盾多重化,如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矛盾,等等,还如,我国是国民经济高速运行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整个经济环境相对紧张,这就必然带来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的矛盾,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和矛盾,等等。当然,总的来说,市场经济的改革会逐步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趋于合理化,但由于方方面面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追求,所以围绕着经济利益问题,各方面的经济矛盾也会显著化、突出化、复杂化和尖锐化。
第七,矛盾冲突激烈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人民内部存在着某些矛盾冲突、对抗和激化现象,弄不好,甚至可能会引发出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对有些乱子处理不好,有可能还会转化为敌我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的各类矛盾冲突、对抗激化现象逐渐增多。比如,一些群众会因为对收入、住房、工资、物价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不满,而采取停工、罢课、集体上访、游行示威、冲击政府等直接形式的对抗;一些群众之间会因为财产纠纷、资产分配、土地使用等问题,爆发激烈的纠纷和暴力冲突。如果对这类问题缺乏警惕,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酿成更大的社会动乱,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稳定。
我们搞改革、搞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然首先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会在相当广泛的方面,触及到人民内部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涉及到各个地区、各个方面、各个单位,涉及到每一个人,会使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扭结、碰撞、摩擦,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审时度势,头脑清醒,认清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牢牢掌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发展,变化规律,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标签: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