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繁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繁荣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七·一讲话之后,江总书记于八月七日在北戴河就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问题又发表了重 要讲话,指出了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研究方向,给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极大的 鼓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江总书记讲话之后,全社会将进一步提高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并使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出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社会科学的繁荣,有赖于学术阵地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国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 了这一点。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在过去一段时期,当社会科学一度受到冷遇的 同时,社科学术阵地的建设问题,更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想在学习江泽民讲话的同 时,结合我国学术期刊5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学术阵地的建设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学术期刊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文革前十七年,我国的期刊数量 稀少,到60年代全国才只有285种。学术期刊数量则更少,除了一些高校学报外,综合性社 科学术期刊,便只有《学术月刊》《文史哲》《学术研究》等寥寥几家,而且除《文史哲 》外,多是1957年以后才创刊的,而文革还未开始便停刊了。数量如此稀少的学术阵地,要 期望能产生丰硕的学术成果,谈何容易!至于文革十年,正常的学术活动停止了,不多的几 家学术期刊停刊了,即使当时报刊上发表的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也是学术史上的“怪胎”。 这里不作评价。
80年代前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充分认识和感受到思想 理论工作的重要性,改革开放需要理论创新,需要有更多的阵地让人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 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办和发展也迫切需要有反映其最新成果的阵地,正是在这一背 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创办起各种学术理论期刊,我们用“高潮”、用“雨后春笋般地 ”来形容,可说都不为过。到80年代末期,我国公开出版的期刊已达4000种之多,目前,虽 经大力整顿,依然有总数8000余种公开出版的刊物。在4000余种社会科学期刊中,学术期刊 2800多种。应当说,这一期刊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这近三千种学术期刊,一年可以刊载论 文四五十万篇;大体上可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对阵地的需求,从物质载体上展现了 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景象,假如没有数量如此众多的学术期刊的出现,所谓学术的繁荣将不 知从何说起。
学术阵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有内部的建设问题,也有外部的环境问题,甚至牵 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当前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何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科学学 术期刊在新时期以来,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前后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黄金时代。 在经历了文革的浩劫和之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全党全国上下都充分感受到学习理论的重要 性,因而纷纷创办学术理论期刊,并由各地财政拨专款予以支持。于是社科研究出现蓬蓬勃 勃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此后不久,在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整个社会出现了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重自然科学,轻视社会科学的倾向。这种现 象自然也影响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命运。
二
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 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 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 重要。”江泽民同志这段话是对全体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在这里,他呼唤的是能够 体现“创新的理论思维”的成果,也就是这些年一直呼吁的精品,力作。江泽民同志的讲话 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我们的体会,这意味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当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成果。什么样的成果是具有创新理论 思维的成果,当然首先是指那些高瞻远瞩,不囿于成见,能够指导时代前进的理论;其次, 各学科领域中具有突破性进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自然科学不同, 其成果很难用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来衡量,因此对一个社会科学机构其科研水平的高低,主要 看其能够产生多少高质量的科学文献,主要指科学论文,文献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 体,在这一意义上,可说文献是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主要构成方式,因而,文献统计也是主 要的评价方式。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引文分析法,通过对重要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 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文献的检索,来评定一个机构(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研生产能力及学术 影响,显然,只有最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才能更多地被重要学术期刊所采用、引用,并引起 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社会科学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正规军,它理所当然应该产生出有创新 思维的社科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承担了对哲学社 会科学文献的评价任务,并已公布了1998年的测定报告。
(二)应当进一步办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使之成为国内的精品期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 主要反映方式是社会科学论文,而学术期刊又是社会科学论文的主要载体。优秀的学术期刊 ,它所刊载的文献,在社科研究领域中应具有代表性、超前性,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同样 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496种期刊1998年 的引文数据的测定报告,首次运用加菲尔德的引文分析法,对国内2800多家社科学术期刊中 的主要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当年被引数三项指标进行测定和排序 ,列出45家期刊为核心期刊。这一检测结果,大致可以反映出各种期刊的内在质量及在学 术界的影响力。
学术期刊应当优先推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这是对学术期刊提出更高的要 求,即应当创办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当独具慧眼,从为数众多 的稿件中选出最能代表当今社科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以饷读者。从世界范围统计资料表明, 大量论文发表以后从未有人重视或引用,这说明这些论文的选题、内容、研究方法没有吸引 人之处,学术期刊如果所发文章大多没人理睬,那么这家杂志的质量就值得怀疑了。在新世 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承担着繁荣社会科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是选择最好的成果, 推向社会,引起重视,使之产生最佳效应和效益,这是学术期刊的首要任务,是不需要多作 说明的。二是培养人才。离开学术阵地,则人才的培养将无从说起。学术期刊的编辑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说是和教师一样,没有编辑们竞竞业业的劳动,许多优秀人才便不可能脱颖而出 ,众多有成就的学者,都是经过学术期刊这一阵地的培养而逐步成长,由不知名到知名的。 三是学术期刊还承担着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当然,承担这一任务的还有其它部门以及广大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但相比较而言,广大读者 接触最多而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术期刊。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解释了。
如前所说,学术期刊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在办好学术期刊上很下功夫。如同 社会需要明星企业,教育上需要名牌大学一样,学术期刊也需要权威期刊,在多达数千家的 学术期刊中,只有权威期刊才最能代表这一国家的学术理论水平。当然什么样的期刊才算权 威或核心期刊,这些年搞得比较混乱。我国的期刊界对核心期刊的提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 始的,引进的是西方对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测定法,由于引入时间不算太长,我国的期刊种类 繁多,因而在测定中尚有许多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之处,目前期刊界对此争议甚多,有的甚 至大声疾呼,要求立即停止这些测定,认为影响了我国期刊的健康发展。但我们认为,随着 这项工作的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许多出现的问题将可以逐步克服,从1991年国家财政部对 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的测定起,到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 社会科学院搞的“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 测定报告,我们看到对期刊的评价还是能够逐步规范并与世界接轨的。在当今世界上,各国 都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期刊和品牌期刊,我们在报导中常见到“某某的研究成果被登在世界某 某领域的某某权威期刊上”这样的字眼,我国的学术期刊也应当强化期刊的精品意识和品牌 意识,创建权威期刊,要能使我国的学术期刊屹立于世界期刊之林。不仅让国内学人,也让 世界上的学者以他们的论著刊登于我国的名牌期刊上而引以为荣。这要求我国期刊界同仁努 力为之奋斗,也是学习落实江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之一。目前,我国在经济上因即将入世 而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速度,同样在文化、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加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也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江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及时地为我们社科工作者在新世纪,指出 了明确的方向和肩负的重任。
概而言之,时代呼唤着精品学术期刊、权威学术期刊的出现,作为学术期刊的工作者,更 应当为此而努力,承担起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嘱托,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嘱托,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呼吁各级领导 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学术阵地建设的问题。
直至当前,社会对期刊的价值评估,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或者是笼而统之讲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的统一,这种现象无疑给读者面很有限的学术期刊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另外政 府部门也往往一刀切地要求将所有期刊推向市场,由此,使得学术期刊也不得不去刻意追求 经济利益,导致学术价值、社会效益不再成为首要目标。这样的结果造成学术期刊的“越位 ” 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刊物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不能不引发出人们的反思。这里我想重 点讲一下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情况,我这里指的是高校学报之外、主要由社会科学研 究系统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这是代表我国社会科学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期刊群体之一。
其实,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数量并不多,全国仅有100家出头,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 们是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群体。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之所以有这样比较重要的地位并 非偶然,而是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和时代原因的。其一,这部分期刊大都是在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复刊或新创刊,当时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学习理论,急需用理论来指导改 革开放的实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从诞生伊始,这些 刊物便有着明确的办刊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二,这批期刊大都起点比较高。刊物 创刊时,各省领导,尤其是宣传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吉林的《社会科学战线》其创办时最 具 代表性,当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振庭亲自抓了这一刊物的创办,提供了良好的办刊环境 和条件,因此,刊物面世后,很快引起学术理论界的极大关注。《中州学刊》创办时,河南 省委宣传部也明确提出要求,将这一刊物办成能够代表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学术理论期刊 ,成为本省学术研究的窗口。省政府专门拨款予以支持。其三,这批刊物以科研部门和科研 队伍为依托。多年来,形成一支较高质量的可靠的学术理论研究队伍,能够产生较高质量的 科研成果供刊物采用。同时,这些刊物大都采取开放式的选稿,不受地域限制,这就保证了 它们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能够组来符合该刊需要的较高质量的稿件,这也是刊物内在质量 的可靠保证。正是上述原因,使各地的社科学术期刊在众多期刊中独树一帜,显示出其重要 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这里用两个数字来说明: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总 览》第一版曾列出全国综合性文科重点期刊45家,在我们看来,这是排列比较合理的一次。 其中由社科系统主办的27家,高校学报16家。二是刚刚发表的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评价中心完成的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列出的45家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其 中社科系统主办21家,高校学报24家。而排序最前面的15家中,综合性学术期刊有9家之多 。
但是,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当前又是一个问题较多的期刊群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费不 足的问题。因地方社科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不管是地方社科院还是社联,总体上来讲经费 相对紧张得多。当然各地情况不同,政策上也大有差别,社科院属地方财政拨款,地方财政 宽裕了,财政拨款也宽松些,反之越是困难的地方,社科研究机构与期刊的经费也就倍加困 难。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社科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在国家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国家完全有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扶植和发展社科学术期刊 。毫无疑义,社科学术期刊和众多文化生活类期刊相比,是一种学术品味高,读者数量有限 ,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特殊门类。但这种期刊又具有影响力强,影响时间长的特点,而且,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类期刊也是我国和各地的门面,代表着国家和各省、市的社科队 伍面貌和社科研究的水平,它办得好与不好,决不是杂志社主办单位本身的问题,也关系到 国家和各地方的声誉,因此有远见的领导者理所当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实际上, 此类期刊包括它的主办单位,大多数目前的规模并不大,每年所用的经费是相当有限的,而 它在实际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了。市场经济,并非就是一切都要推向 市场,它还有许多属于政策需要扶持的部门,我认为地方社科学术期刊就属此类。况且即使 在西方、在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学术期刊都是由国家或者社会给予支持的,美国一年给予 科研学术期刊的经费支持达64亿美元之巨。
当然,要办好学术期刊,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从外部讲,有如何净化期刊的发展环境 ,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客观而实事求是的评价手段等等;就期刊本身而言,则有如何更好 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精品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实行科学管理等等众多问 题,都是应该认真做的大文章,限于篇幅,这里难以展开论述。
江泽民同志8月31日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指出:“每当事业发展的 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说明,注重理论创新 ,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时值新千年,新世纪之初,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我们 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众多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国际 共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等,而我国内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何去何从,现实 提出一个又一个严峻而重大的课题,需要集中民族的智慧去探索、去研究,尤其社会科学工 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在这样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更有责任加大力度搞好研究。而社 科学术理论期刊既能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积 累 形式。作为社会科学期刊工作者,更要振奋精神,勇于创新,为繁荣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奋发 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