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袁婷婷

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WBC)、糖类抗原CAl9-9、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WBC、AFP、CEA、CA19-9以及NL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根治性手术或者姑息性手术是目前治疗PHC的主要方式,而早期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提高PHC患者肿瘤病灶的完全切除率,改善预后[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标志物,PHC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筛查价值。但相关研究证实,血清单独AFP诊断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足65%,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本研究检测并比较了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9.25±8.0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11±0.52)年。选择同期收治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9.18±8.19)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病程(3.16±0.6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进行组间的比较分析。

1.2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日清晨、体检人群在体检当日采集肘静脉血2mL,在室温下静置30min后,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Eppendorf管中,-80℃超低温冰箱保存,避免反复冻融,为减小批间误差和测量误差,全部标本采集完成后一次性成批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糖类抗原CAl9-9、AFP及癌胚抗原(CEA)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并发症(%)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即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WBC、AFP、CEA、CA19-9以及NL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比较

3 讨论

PHC早期半数以上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但55%以上的PHC患者临床上出现典型的肝区疼痛或者反射性疼痛感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病灶的完全切除率不足30%。血清学指标具有检测方便、微创、可反复操作等特点,血清中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高危人群的筛查效能。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同时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其在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大于500μg/mL,或者血清中AFP持续性大于200μg/mL,在排除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肝脏急慢性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可以受限考虑PHC;CAl9-9是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但单独检测血清CAl9-9的假阴性率可达35%,灵敏度较差不足40%。性炎症损伤在早期促进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癌基因的转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NLR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在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性粒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可能参与到了PHC早期细胞的异常扩增、侵袭等病理过程[3]。CAl9-9和AFP与PH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较为密切,CAl9-9和AFP明显上升的患者,多数PHC患者术后可见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不良等,且在肿瘤最大直径在5cm以上的患者,其CAl9-9和AFP也可平均上升20%、25%左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WBC、AFP、CEA、CA19-9以及NL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述莲,呼建民,何光伦,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4-7.

[2]张世菊,朱建花.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16):87.

[3]杜琳丰.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指标联合应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具体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20):306.

论文作者:袁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袁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