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北京市工业发展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九五”期间北京市工业发展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北京市“九五”工业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工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工业曾为北京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从中等城市变为特大城市、从贫穷落后的古都变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1世纪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工业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必将在这一进程中继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为首都建设再创伟业。

“九五”北京市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九五”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20字大局方针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发展机制;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的生产水平、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工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九五”北京市工业的发展原则

——北京工业发展要有利于首都功能的发挥,以提高首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

——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进程,结合改组、改制、改造,向结构优化、科学管理、规模经济要效益,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把科技进步作为加速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利用外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工业战线的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更新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要坚持城乡工业一体化、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调整工业整体布局。

——要处理好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关系。依靠现有的工业积累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利用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使工业“由大变强、以新促强”,提高北京工业整体实力,实现北京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前提下,积极扶植其它经济类型工业的发展,建立以国有工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结构。

——要突出阶段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保证投资集中化和连续化。

3、“九五”北京市工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九五”期间,要以实现两个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有骨干企业作为北京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工业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投资推动型向技术促进型的转变,由重化工业阶段向技术集约阶段的过渡。工业结构向更适合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技术装备水平向更接近国际现代化水平靠近,产品质量向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到2000年,北京工业将继续保持首都经济的支柱地位,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生产组织结构;初步形成以开发区、试验区和工业小区(统称为“三区”)为代表的新的工业增长点,以先导行业、支柱行业、基础行业为框架的工业结构,以国内国外资金相容、自筹与贷款资金互补的工业投融资体系,使工业发展步入具有首都特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北京工业发展模式。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的发展速度预计年平均为9%,到2000年预计全市工业出口产值318亿元,年平均递增12%;人均劳产率达到7.12万元,是1995年的1.97倍;万元增加值能耗2.29吨标煤;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0%,固体废物利用率为70%。

主要行业及重点产品的发展思路

北京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在按照市场需求积极支持轻工、纺织、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优势产品的同时,着力构造北京工业的“四三三结构”,即大力扶植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四个高新技术先导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械三个支柱行业,尽快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建材、化工、冶金三个基础行业。“九五”期间首先要集中力量培育支柱行业,使其在下个世纪初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

1、积极扶植四个高科技先导行业(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型材料)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以产品为龙头、以科工贸为一体发展新型企业集团;以应用服务为方向,以传统行业为基础,以质量、技术、经营为实力,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产业,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中包括计算机、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和应用软件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激光加工、机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及测试传感系统等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生物工程中的生物制药、催化剂、生物保健食品等,新型材料中的合金材料、精细陶瓷、电子化工新材料、专用金属材料、超导材料等,使四个先导行业成为综合性、产业化的新增长点,为下世纪形成高科技产业群体打下基础。

2、优先发展三个支柱行业(汽车、电子、机械)

——汽车制造业

“九五”期间汽车工业要以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指导,针对基本车型不适应市场需求、零部件与主机不配套、管理不顺、投资分散等问题,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为中心,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联合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型的企业模式和投资机制;按照国际基本水平和国内市场需求确立发展方向,以零部件国产化为基础,以发展轿车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要提高汽车发动机和主要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建立和完善铸、锻、模具及设计开发等配套体系;进一步发展吉普车及变形车产品;完善轻型车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水平;利用“优二兴三”调整工业结构的优惠政策和有利时机,集中全力起步并发展北京轿车生产,带动相关行业有重点、有力度协调发展。到2000年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应发展成为达到产业政策要求的国家汽车生产骨干企业,逐步实现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形成以轿车为重点,以吉普车、轻型车为基础,以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为支撑的生产结构,力争汽车生产能力达到35万辆,其中轿车10万辆;当年产量达到30万辆,其中轿车5万辆;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达到340亿元,约占全市乡以上产值的13%,增加值(生产法)110亿元,占当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九五”期间汽车制造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30亿元,其中:整车45亿元,零部件40亿元。

——电子行业

北京电子工业的发展必须要兼顾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电子产品服务业两方面。“九五”期间,要针对行业生产“散”、优势产品不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扶植生产规模合理、产品联系紧密、科技开发能力强的企业集团的建设,提高生产集中度,加大行业投资力度,集中发展重点产品,并使电子产品向汽车、机械医疗、建筑、照明等领域扩展,从单一产品向综合配套、系列产品发展。要支持彩色电视机形成系列化产品,达到150万台生产能力;改造提高摄录一体机产品,达到年产60万台生产能力;发展微电子、电力电子和液晶显示产品,跟踪国际水平,实现年产0.8微米以下水平集成电路2亿块的生产能力;调整微型计算机生产布局,加强配套软件开发,建立软件园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技术水平;扶植国产程控交换机,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力争达到年产700万线;培育成长光纤通讯、移动通讯等通讯类产品,迅速形成规模生产。到2000年电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53亿元,增加值(生产法)125亿元,分别达到当期全市工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和5.8%。“九五”期间电子行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约为70—90亿元。

——机械制造行业

北京的机械制造行业作为装备行业,要超前发展,要夺回部分产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要充分利用首都的科技人才和信息优势,发展高起点、高技术的机械产品。“九五”期间机构行业的发展要重点培育优势企业集团,重点扶植机电仪一体化的产品发展,努力提高成套机械设备的制造能力。要紧紧围绕数控机床、印刷设备、电站设备三个龙头产品,采取跟踪高档、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的原则,实现2000台数控机床、2000台(3500色组)胶印机的生产能力,要消化吸收30万千瓦机组发电设备及电站锅炉生产技术,起步60万千瓦机组,实现290万千瓦发电设备及电站锅炉的生产能力;要积极重视提高液压基础件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发展城市电网改造综合配套系统。争取到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08亿元,增加值(生产法)152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和7%。

3、改造提高三个基础行业(化工、冶金、建材)

“九五”期间北京的三个基础行业要遵循限制总量、调整结构、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水耗,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原则。

化工行业要以产品为龙头,向集团化大生产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初级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本地加工度,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合理发展北京地区乙烯产品的总量规模,以乙烯原料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深加工产品,带动北京塑料加工、高档涂料等行业发展;积极扶植以彩色荧光粉、高档涂料、塑料助剂为代表的高档精细化工产品;加快PBT、MPPO 、尼龙11等工程塑料产品实现规模生产。

钢铁行业要积极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维持总量不增,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2160mm热扎板、镀锌板、车用钢板、特种钢等产品,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实物质量标准,实现主导产品由线材向板管材过渡的战略性调整。完成特钢污染搬迁工程。有色冶金工业“九五”期间要重点消化现有装置的生产技术,发挥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建材生产行业“九五”期间面临着改造传统建材、发展新型建材的过渡时期,不易铺新摊子,重点发展具有轻质、高强、低耗、多功能、系列化特点的新型建材。要重点支持高质量的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门窗及建筑五金水暖器材等产品的生产,形成批量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卫生陶瓷、优质平板玻璃和深加工制品等产品;改造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品种,降低污染,提高生产集中度;限制粘土制品生产。

到2000年预计三个基础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673亿元,增加值(生产法)322亿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

北京市工业布局调整的思路

北京工业布局的调整战略是“内线重优化,外围求发展”,按生产性质合理布局。其基本思路应是:

1、结合北京城区工业“优二兴三”的调整原则,利用土地级差加快市区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转移的进程,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三环路以内污染扰民工厂和车间的迁移改造。

2、对规划市区十个边缘集团内的工业企业要积极加以规范、调整和配套,提高用地效率,完善内部结构。要加快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促进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对规划市区以外的地区,要以现有各郊县工业小区和大型工矿场区为核心,按生产关联度和生产性质统一部署、加快开发、综合配套,通过新型企业的建立、原有大型工矿企业的配套、市区企业的外移和乡镇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小区趋向按功能分工、生产集中方向发展。

到2000年北京工业初步形成相对集中、集分有序的分布,保证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届时,北京的“三区”将成为工业发展的新经济区域,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形成占地10—15平方公里的综合性的新兴工业基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形成以高新技术科工贸一体化为主的开发试验区;北京电子城将形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电子产业基地;区县工业小区将维持在24个,形成工业特色小区。

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为保证北京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出若干个国际名牌产品、成长起数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强龙企业,展现北京工业的经济实力和国内技术领先的地位。

——名牌产品战略

1、制定《北京工业重点产品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实施;

2、完善名牌产品社会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合法商品受法律保护;

3、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

4、为名牌产品制定进一步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吸引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宽松环境。

最终建立以重点产品为龙头,配套产品为基础,并驾齐驱、率先发展的生产格局。

——科技优先战略

1、要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工作中落实这一发展国策。

2、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管理体系,改善研究环境,促进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3、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首都工业法规、工业发展技术标准、工业排放标准等一系列促进工业技术进步的法规标准,分时期、按步骤调整北京工业基准水平标准,督促企业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以保证北京工业的总体水平以高于全国的速度发展。

——企业集团战略

要制定振兴工业企业的发展计划,争取到2010年前形成10个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20个过100亿元的国内骨干企业,70个超过20亿元的北京市重点企业。针对这个目标,制定工业企业规模发展的标准和支持政策及国有资产增值的激励措施。

——人才培育战略

有目的的培养一批思路敏捷、有远见卓识、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具有大型企业营销经验的企业优秀经营管理者,并为他们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时机和必备的环境。应最终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让企业家在企业中诞生,在竞争中成长,在市场中开花。

——重点突破战略

在工业总体规划中,围绕发展的关键突破点,集中政府财力、引导社会资金,全方位支持其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

标签:;  ;  

“九五”期间北京市工业发展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