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与东北亚局势_中国朝鲜论文

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与东北亚局势_中国朝鲜论文

朝鲜半岛缓和进程与东北亚局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半岛论文,东北亚论文,局势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6月金大中与金正日在平壤成功举行南北峰会,实现了南北关系自1972年《七四联合声明》以来的最大突破,推进了南北缓和进程。

南北峰会的举行与东北亚局势紧密相连,它既受冷战后东北亚局势变化的深刻影响,又给东北亚局势的发展以重要的促进作用。

冷战后东北亚合作要求趋强是南北峰会成功召开的重要原因

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在政治、军事上分裂为两大阵营,其标志是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11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军事同盟;苏联则在1955年联合东欧7国签署《华沙条约》,形成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抗衡的军事同盟。世界不但在政治、军事上分裂为东西两大阵营,在经济上也发生了同样的分裂。1948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机构”,苏联则于1949年1月宣布与东欧6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相互经济援助会议”。

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与“欧洲经济合作机构”随之消失,世界在政治、军事上的两极对立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市场也统一为一个,特别是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后,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速度猛烈发展。

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使东北亚出现了缓和的趋势。

1991年9月17日,南北朝鲜同时被第46届联合国大会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1992年2月,南北朝鲜总理在平壤签署了《南北和解、互不侵犯、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并达成了在1994年举行最高峰会谈的协议。俄国和中国先后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94年,朝鲜与美国达成核框架协议,朝鲜同意拆除其具有制造钚元素能力的核处理工厂。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日本、韩国帮助朝鲜建立两座具轻水反应堆的核能发电工厂,并每月供给44,000吨重油燃料。其后便开始了有南北朝鲜及中美参加的四方会谈。

在政治、军事缓和的同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日益趋强。80年代有过建立图门江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和努力,有过建立环勃海、环黄海、环日本海等经济圈的建议和努力。90年代有南北朝鲜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和努力,有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和努力。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要求更为强烈,有建立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和努力,有日元国际化的建议和努力,有欧亚大陆桥延伸到东北亚的建议和努力。2000年5月,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十国就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了共识。上述经济合作的建议与努力,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难以全部实现,更难以使东北亚形成全区域的经济合作实体,但是它们的提出和某些实践结果却使东北亚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以图门江经济开发区为例,如果得以实现,则俄罗斯的资源、中朝的劳动力、日韩的资金与技术能够顺利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明显增强上述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获得联合国开发署资助的图门江经济开发区方案不得不搁置。同时,上述情况也反映东北亚各国日益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主义发展的压力,无论是大区域中的欧洲共同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次区域中的东盟经济合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着东北亚各国发展经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除经济合作外,冷战后需东北亚各国共同解决的问题不断增加,例如环境保护问题、跨国空气污染、跨国海洋污染等日益严重,已出现了“一国被污,多国受害;一国治污,多国需助”的局面。自80年代以来,形成了东北亚环境会议、西北太平洋地区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等各种环境保护合作形式。

上述情况,必然直接间接地促进朝鲜半岛缓和的发展,也使朝鲜半岛的缓和能够在东北亚获得普遍的支持。

南北峰会成功召开,朝鲜半岛趋向缓和,为东北亚的稳定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南北峰会的成功召开,虽然还不能说为南北缓和提供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但它确实造成了南北缓和难以逆转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1.南北峰会的召开,不仅使两国首脑坐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使两国人民通过这次峰会,第一次比较真实地了解到了对方的情况,第一次以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场面实现了双方人民民族感情的直接交流。金大中访问平壤时,平壤数十万群众夹道欢迎;汉城万人空巷,人们都聚在家里,在电视上观看这一历史性镜头。一韩国人当时挥笔写下的致金大中诗,真实地记录了双方人民的感受:“骨肉难分,本生一气,比之于木,同根异枝,一杯之水,必分而饮。”(注:《解放日报》2000年6月14日。)这种相互了解和相以近一千万离散亲属希望团聚为基础的民族感情的直接交流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是南北缓和难以逆转的最主要的基础。2.南北峰会的召开,清楚表达了双方自主和解的愿望,使国际上企图阻止和解的势力的活动空间大为缩小。2000年5月25日,南北峰会召开前,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向《韩民族新闻》透露,1994年美国准备空袭朝鲜宁边核设施,美国驻韩大使兰尼为此已撤离了使馆家属。由于金泳三的坚决反对,克林顿总统才放弃了这一行动。南北峰会之后,美国再要采取上述行动,将更加困难。3.南北峰会开始的和解进程,已通过正在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南北双方的发展目标相联系,逆转这种和解进程,将损害南北的重大利益。南北峰会前,金大中表示要将韩国建设成“开放型新贸易国家”。“开放型新贸易国家”意味着商品、人员、技术、信息能自由进出韩国,世界各国企业家能在韩国自由地贸易、投资、开办工厂。南北峰会之后,韩国不少企业立刻表示了对北方投资的愿望。其后,南北双方经过谈判,就电力、渔业、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八项协议。2001年元旦后不久,金正日在视察新义州时提出要大胆地以现代技术更新所有生产工序,积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以便不断地扩大工厂的生产能力。(注:新华社平壤2001年1月24日电。)而实现上述任务,显然要以南北和解、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为前提。

南北和解进程的发展,为东北亚的稳定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条件。

首先,表现在东北亚围绕朝鲜半岛问题有了更好的气氛。南北峰会后,中俄与南北朝鲜的关系都有所加强。美日在公开场合也对南北峰会表示了支持,克林顿说:“这是令人鼓舞的一步”,虽仅仅是第一步,但却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森喜朗说:这是“面向和平的一次大的改革”,预示着“东北亚新世纪就要到来”。(注:《文汇报》2000年6月16日。)其后,美日采取了一些与朝鲜改善关系的具体措施,例如美国向朝鲜提供5万吨粮援,考虑实现解除对朝鲜的部分制裁,日与朝举行了首次外长级会谈,并宣布向朝鲜提供50万吨粮食援助等等。

其次,表现在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活动有所发展。2000年7月27日,朝鲜参加了在曼谷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ARF)第7届会议。朝鲜加入“东盟地区论坛”,使东北亚国家和在东北亚有重要利益的国家能在同一个安全论坛内,讨论各方关心的问题,有利于东北亚多边安全活动的发展,有利于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

再次,表现在东北亚将获得更好的经济合作环境。例如“京义线”的开通,使欧亚大陆桥延伸到朝鲜半岛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此外,表现在东北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与交往更加广泛和顺利。南北峰会后不久,欧盟不少国家宣布准备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10月在汉城举行了第三届亚欧会议,发表了《朝鲜半岛和平汉城会议宣言》,表示将继续支持韩国和朝鲜旨在缓和半岛局势、实现和解合作的努力,还表示亚欧会议成员不仅将加强与朝鲜的对话、人员交流和经济联系,而且应通过朝鲜参加多边对话,改善亚欧会议以及个别成员国与朝鲜的关系。(注:新华社汉城2000年10月20日电。)

上述变化,显然对东北亚的稳定与合作发挥着积极影响。

东北亚局势仍然存在着不少令人关注的不确定因素

朝鲜半岛和解进程的发展,促使东北亚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是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局势仍然存在着不少令人关注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南北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在政治与安全层面上,仍然存在戒心和严重分歧。例如朝鲜强烈反对美韩在南北峰会后继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10月25日,美韩举行代号为“秃鹫2000”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外务省发言人批评说:这一演习破坏了与朝鲜改善关系的气氛,是对朝鲜的挑衅行为,说明美国在对朝战略上仍没有放弃“实力”政策,也表明韩国当局更愿意追随美国的政策。(注:新华社平壤2000年10月26日电。)再如韩国国防部在《2000年度国防白皮书》中以朝鲜“增强战斗力”、“进行长期的渗透活动”和“存在军事威胁”为由,仍然将朝鲜列为“主敌”。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为此发表声明批评说,这将使南北关系重新走向对抗。(注:新华社平壤2000年12月10日电。)又如2001年1月17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宣布“有关导弹问题的新方针”,决定由本国开发300公里射程的导弹,突破原来180公里的射程。(注:[日本]《读卖新闻》2001年1月18日。)

其次,美朝关系改善不容乐观。南北峰会后,美国总统克林顿表示了欢迎。之后,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禄作为金正日的特使访美,与克林顿会晤。不久,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又访朝,会晤了金正日。美朝出现了改善关系的积极势头。可是尽管奥尔布赖特表示金正日曾向它暗示朝鲜不再试射大浦洞火箭,但美朝并没能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问题上达成协议。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期间抨击克林顿总统的对朝政策过于软弱,布什的部分智囊人物建议修改核框架协议,以火力发电站代替轻水反应堆的核能发电站。2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在国会说:平壤大胆地向国际社会拓展外交关系并与韩国签定了契约,这反映了其战略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是为了通过结束平壤的政治孤立状态和通过吸引更多援助以挽救其衰败的经济,来确保金正日政权的持续生存。但我们没有发现北朝鲜对美国及韩国利益构成的威胁有大幅度的削弱。为此,2001年2月22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讲话,批评美国新政府在对朝政策上的强硬立场,并表示:鉴于美国新政府无视朝鲜在卫星发射和导弹问题上提出的合理建议,朝鲜将不会受这些建议的约束,也不会无限期搁置远程导弹的发射问题。(注:新华社2001年2月22日电。)之后,美国国务院虽然发表讲话表示将继续遵循核框架协议,但美国新政府的对朝政策仍未明朗化,美朝关系的改善实际陷于停滞状态。这使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

再次,日朝关系改善没有实质性进展。日朝已经举行了10余次邦交正常化谈判,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01年元旦,日本首相森喜朗在谈及日本外交方针时表示:对于同朝鲜邦交正常化谈判问题,日本大可不必着急,重要的是坚持清除障碍的立场。言下之意要首先解决绑架日本人的问题。(注:[日本]《读卖新闻》2001年1月2日。)其后,日本外交次官川岛裕就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问题具体分析说:“日朝谈判对日本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战后处理问题。这是一个如何与曾是日本殖民地的北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可以预见,日本将向北朝鲜提供相当数额的经济合作,但是关于按照这一方向来解决两国关系的问题,日朝两国还存在诸多分歧。此外,这种形式的正常化,是否会有助于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看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而且,在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中还存在北朝鲜绑架日本人等悬而未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很难得到日本国民的理解。反之,如果认为日朝邦交正常化将带来一个稳定的朝鲜半岛,对双方都有利,这是存在很大误区的。日朝谈判不仅是日朝之间的事,而且还与整体的南北关系和美朝关系密切相关。”(注:[日本]《世界周报》2001年1月2日至9日。)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目前不会以很积极的态度促进日朝关系正常化。

在上述情况下,南北关系的最大发展可能是保持缓和趋势(包括美日等周边大国在内的任何一方如公开破坏朝鲜半岛业已形成的缓和趋势,都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但发展速度会放慢,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将主要是在有控制的经济合作与离散亲属团聚的层面上进行,在更高层面上的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尚有待时日。

尽管朝鲜半岛还是一个活火山,但其烈焰确实正在消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可是,东北亚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台湾问题却显得较前突出了。造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有三:1.台湾现任领导人自2000年3月选举获胜以来,至今不肯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种对两岸以往共识的公然挑战,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2.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后,美日为了给加强在东亚地区的干预力量(例如共同研制TMD等)继续制造借口,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了它们在东亚的主要防范和制约意向。2000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明确宣称,日本在中国的导弹射程内,扩大了与中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矛盾。3.布什新政府的对台政策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调整。布什反对克林顿以中美关系为“战略伙伴关系”,主张中国为美国的所谓“战略竞争者”,在竞选中多次表示,“要帮助台湾保卫自己”。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最近在《华盛顿时报》发表题为“保卫台湾”的文章,声称美军卷入台海冲突的可能性比卷入朝鲜半岛冲突的可能性大,要求布什履行其竞选诺言,支持美国国会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这一切,使台独势力受到鼓舞。

上述作为显然违反了冷战后东北亚谋求稳定与合作的缓和趋势。如果不加控制,不仅将刺激东北亚军备竞争,加剧台海危机,而且会破坏与东北亚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中日美俄等大国的关系,使以朝鲜半岛的缓和为契机的东北亚缓和局面的发展受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东北亚各国的利益会受到伤害,美国的利益同样会受到伤害。明智的作法应该是顺应冷战后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世界缓和潮流,尊重东北亚有关国家人民解决上一世纪遗留课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为东北亚创造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经济以及政治安全合作的良好环境。这样,东北亚各国以及美国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标签:;  ;  ;  ;  ;  ;  

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与东北亚局势_中国朝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