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校本课程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校本课程”的概念,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内的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或所依赖的校本课程资源,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校本课程资源,主要指物力资源与环境资源。物力资源,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环境资源,又可分为人文环境资源和自然环资源境。隐性的校本课程资源,主要指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在内的人本资源。
校本课程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校本课程人本资源的开发理念,则是开发出人所具备的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联系的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等。校本课程环境资源中的人文环境资源,如校园内的师生关系、校纪班风、社团活动等;社区中的民风习俗、人际关系、生产经验等。自然环境资源,如校容校貌及社区中的地理风貌、文化古迹等。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内因与主体,教师只是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综合,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自身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2.问题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学生在阅读、理解、记忆过程中呈现出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或提供某些材料,作为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或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课程中习得的语言、文学、文化等层面的知识与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发现、探索直至解决问题。
3.社会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努力克服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相当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同时,注意开发、调动、利用校外社区“大语文”资源,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4.可行性原则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出发,依据其现有吸收与表达的能力层级选择、设计课程,切忌贪大、贪全、贪新。要顾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的时间、空间及技术手段方面的条件因素,力求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要考虑课程实施的客观条件,结合学校及所处社区、地域的特点开发课程。地域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不仅使师生萌发一种亲切感,而且和现成教科书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
5.综合性原则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涉及语文学科语、修、逻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史、地、政乃至理工类跨学科的知识。所以,设计课程时,要注意激活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各种知识储备,给他们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的机会。这种“综合”,可以是语文学科内的小综合,也可以是文史学科间的中综合,还可以是文、理科间的大综合。
6.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校间的课程资源存在着差异性、没有差异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所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步骤
1.做好准备
(1)思想准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发动,使课程的全体参与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资源,怎样参与、开展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这里听说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及校内外其他相关对象。
(2)组织准备。要便于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取得预期成果,组织准备是很重要的保证。这里的“组织”应包括:管理组织——校方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系统;指导组织——在教导处、教科室统一安排下,调集骨干师资构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导系统。
2.分析需求
这里要分析的,主要是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属于教育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心理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的内在愿望。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其次,还应当分析社会需求,审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社会发展——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社会访谈法和网络信息分析法等。
3.评估资源
只有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决定开发的方式与程度。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资源评估的重点。对教师的评估,通常由教师自我、学校及专家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常由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此外,还有对物力课程资源的评估。
4.科学选题
了解相关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沿命题,了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发前景、具体要求,让师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兴趣爱好、探求意向等选择或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并本着自愿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随缘分结对,建立各个课程资源的开发小组。
5.制定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成员通过协商,产生负责人,明确分工,划定各自承担的研究部分。学校可以就组员的确定及分工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并指导组员讨论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对课程内容的界定;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③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⑤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分工;⑥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和步骤:包括实践调配、实地考察、资料整理等各个阶段;⑦本课程资源开发所需条件预测;⑧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预期成果。
6.全程管理
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运作后,校方应注意全程管理,及时掌握开发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帮助、指导并解决。启动内部评价机制,或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评价。
四、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别
1.教材类资源
进行校本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应该在以下两大方面准确定位。
(1)为国家课程领域补充相应的教材资源
国家课程教材,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教材资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材资源,是国家课程教材资源的必要补充。更何况,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资源,如文字、音像及多媒体等。尽管这些资源可以有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2)为校本课程领域开发相应的教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教材资源提供了一定的运作空间。而开发出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材资源,要凸现以下特点:①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知;③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④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⑤留有余地,为教师和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提供广泛的空间。
2.活动类资源
(1)课外活动资源
课外活动作为不可或缺的校本课程资源,是由它的内容、过程、目标等诸因素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写进了“综合性学习”部分。因而,把包括“文学社团活动”等在内的“文学活动”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是无可争议的。
活动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围绕三条思路:①“本土化”思路,体现“校本”的个性特点;②“系列化”思路,体现“课程”的规定性;③欣赏指导、创作指导和实践活动指导的思路,体现文学活动的特色。
(2)教学活动资源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资源是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开发语文教学活动资源,更强调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和个体差异,据此生成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各种教学问题、方案、方式、手段、条件。
在教学活动资源开发中,要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对课程材料进行必要的选择。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现有素质的水平来因材施教。为此,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优化方案,准备大量材料,组织各种活动。
3.环境类资源
(1)地方资源。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了解、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植根于学生生活,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编排和实施。
(2)社区资源。每一所学校周边都有一个社区环境,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要充分发掘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环境资源。可以采用建立社区经验基地的方法,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让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长久地为学生服务。开发校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公共设施与场所免费对学生开放,如青少年宫、科技馆、少儿图书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
(3)家庭资源。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的咨询机构和顾问。设立语文学习开放日,让学生家长走进语文课堂;邀请有资质的学生家长来校作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4)校园资源。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贴有缤纷的墙报壁画,广电室内输出丰富的音像信号,公开栏里贴着繁多的应用文告……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资源。
4.传媒类资源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类传统的传播媒介,来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资源,已成为一般学校的普遍做法,不再赘述。在这里,需用强调指出的是:继前三类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后,互联网络已经成为第四类传播渠道。
互联网既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又是存储信息的载体,满足用户对新闻信息及背景资料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网上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因而彻底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受关系;互联网络传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它可以是文本、图像或声音,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互联网络容纳的信息,在空间上是“海量”的;在时间上是“无终点”的。
网络传媒因其鲜明特色与巨大优势,在大众传播业中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出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文化与教育。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广泛开展,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作为语文等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已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