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中国艺术“国际化”中的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法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诚然,联系我国发展现阶段状况:大国崛起,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艺术。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中西结合并将外来的艺术进行本土化,丰富我们自己的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对外交流中,只展示向西方学习而发展的成果,只能说向“老师”汇报,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明的对话,也较难获得世界的尊重。因此,需要立足历史,放眼世界,给书法这一中国本土艺术的典型代表以准确的历史定位,把书法纳入大国文化战略,发挥好书法视觉艺术美的“世界语言”功能,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近代以来,中国一度流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这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在,我国历史发展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文化发展模式问题。要使一个文明延绵不绝,必须坚守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习、模仿甚至抄袭、改造外国的东西,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执迷于此,不可能使本国文化达到世界一流。而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排斥过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幻想全部推倒重来,建设世界一流文化的道路会更遥遥无期。所以对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的格局,有必要重新盘点家底,重新规划设计。 近代以来民族生存遭遇重重危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社会主潮。因而大规模引进西学,“以西代中”成为进步标志。科技无国界,真理无中西,理应如此。但文化是带有民族性的。文化上如果“以西代中”,必然导致本土文化生态环境的衰减,民族文化艺术生存延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问题。这等于自伤其指,自我削弱。 塑造未来中国形象,文化和科技同样重要。中国文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要获得世界认同,文化上我们要有自信。一方面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高铁、大飞机、航天逐渐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度。但另一方面,这块土地上的这群人,必须仍然很“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礼仪乃至民风民俗都应具有鲜明的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特色。 那么,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书法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角色呢? 首先,书法是世界艺术大家庭中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艺术。它一直是(将来也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一种艺术的“原创语言”出于中国,标准由中国人制订,评价由中国人说了算,朝拜大师必须来中国,那就是书法。其他艺术门类,西方均有可类比的艺术,唯独书法没有。所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书法是最好的载体。书法,是艺术的中国模式。 第二,书法是已经“走出去”的艺术。汉字书法大约在西汉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入日本。日本在应神天皇以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应神十六年(285),百济博士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东渡日本,汉字开始传入日本,书法也随之在日本流行。后来到了隋唐时代,大批“遣唐使”来长安学习,书法成为东亚地区区域性国际艺术。由于当时中国是东亚文明中心,中国的汉字和书法,被当作先进文化的代表引进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他们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扎得很深,深得无法拔除。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近代百年,历史格局因列强入侵而改变。但尽管西方文化在东亚地区全面渗透,中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但要取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并融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民众的生活。 第三,书法是文明传播的使者。书法以文字为载体,是日常生活工具和艺术审美的结合。书法艺术的这一特点,使它不同于一般艺术,拥有发挥自己作用的独特舞台。书法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把生活美化,使生活中的一切书写都成为艺术。同时又使艺术生活化,就像佛家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习练书法,我们生活中记账写信都可以变为一种艺术活动。书法在构建自己的审美理论的时候,又融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这本来是一种文化价值观,主张个性和社会的统一和谐。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把它转化为艺术审美理论,作为书法造型美创造的最高准则。因此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在接受美学熏陶的同时,背后对应潜藏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不“和”就不“美”。你要美就必须“和”,通过一笔一画的书法练习,“和”的价值观念,就这样平沙过水,悄悄融入了练习者的意识。借助于人们书写练字的心眼传递,“和为贵”的观念也深入人心。这比直接的“讲经”说教有效多了。书法的“变化气质”、“陶冶性灵”功能,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实现了。当然,形式美学层面的潜移默化还仅仅是书法作为“文明使者”的功能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书法是汉字和艺术的结合,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具有把思想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和心灵的功能,比如现存紫禁城所有重要宫殿,都有清代列皇的亲笔题词,如“勤政亲贤”、“光明正大”、“允执厥中”等等。这既体现了清代统治者高度的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文明传递”功能的深刻理解。在更高意义上,书法具有社会文明引导推进的功能。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汉字书法流行的地方,就会向世人展示世界上唯一从远古到现代一直使用的古老文字的优美形式,展示中国人特别偏爱的黑白点线抽象审美世界,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一个古老文明的深刻思想,展示它历史上曾经达到的辉煌,及其难以遏制的顽强生命力。 基于历史的经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已经走出去”的书法,在合适的历史条件再出现的时候,它一定会不辱使命,让历史再现辉煌。先民在一千年前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先例。当时因为交通工具所限,我们的先民只走到了东亚海表,他们认为那已经是世界的边缘,所以不再往外走。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传播也是全球性的。什么是合适的历史条件?就是我们国家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大。文化背后的支撑是国力。国力强,文化就会受到重视。现在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最佳机遇期。因此中国艺术领域的“中国梦”,中国艺术的世界化,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加强书法的国际推广,促进中国艺术国际化,是当代中国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近百年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西学东渐”。毋庸置疑,西学的进入对我国的发展进步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另外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由于近五百年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在东西文化交流中,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单向接受者。我们曾经有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三百年来,在文化艺术上,中国有什么东西传播全世界,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样式呢?基本上没有。近代我们全面接受了西方的艺术教育体系,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会教素描、水彩,几乎所有的艺术院校都有油画专业。但是除了在东亚地区传统的汉文化圈(韩国、日本、东南亚等)之外,我们到美国或者欧洲,没有哪个艺术院校会教怎么使用毛笔和水墨进行艺术创作,甚至连一门课都没有。中国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在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和它的独特美学意义和价值,形成强大反差,它在全世界的认知度,和欧洲文明的世界化传播,又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这里面的原因,不是中国的文化不精彩,也不是中国的审美不具有世界性,而是因为近代中国太落后,没有实力向世界传播。文化需要国力的支撑。作为弱国,他国对你的文化也不感兴趣。 从构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角度看,中国文艺诸门类并没有在世界近代文化的形成过程当中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和份额。如果我们超越本土的观念,从全球的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角度看,中国文化在世界近代文化构建过程中的缺席,无疑是世界文化的一个损失。历史这么悠久、内涵如此丰富的东方文化,竟没有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 所以,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今天,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使命:我们要完成先民没有历史条件完成的历史任务、弥补历史的缺憾,推动中国艺术国际化,书法应该扮演重要角色。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其他三个都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因蛮族入侵而中断了。只有中国文明悠悠五千年延绵不断。但是文明中断的地区,两河流域出现两个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印度的佛教,却蔓延全世界,占据了世界相当比例人口,成为他们的信仰、生活方式和人生最后追求。中国儒道思想,影响力却只局限在东亚地区。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在轴心文明中,‘华人’是唯一保存五千年文明史没有间断的民族。但近百年来,中国的知识人又是现代文明大国中集体记忆遗忘、健忘、淡忘、主动忘却和被彻底扭曲最为严重的群体”。“在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五位典范人物(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中,只有孔子不仅在现代中国曾受尽污辱,而且至今还面临‘平反’的考验。”①“长期以来西方的理性、人权、自由、法治被打上所谓“普世价值”的标签,被认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该发展。”“但是仅仅把儒家当做区域知识是非常不公平的”,“儒家所代表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发展得比较突出,所以它代表中国地区性的地方价值,但是它当然也有普世意义。”②个人理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儒学”学派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和国际推广,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加以现代化的提升和整合,使儒学介入国际主流思想,使儒家思想的优秀部分融入世界,成为世界通行“核心价值”的一部分。现在世界通行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欧洲近代启蒙运动。我们走遍五大洲,国际教育的通行“核心价值”里,有没有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比如有没有孔子或孟子的思想?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还没有(东亚地区当然例外)。“作为精神性人文主义的儒家,提出了每一个有良知理性的知识人都必须关注的四大议题:一,个人的身体、心知、灵觉与神明如何融会贯通;二,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形成健康的互动;三,人类和自然如何取得持久的和谐;四,人心与天道如何相辅相成。”③这些都是应该具备普遍意义的。当今世界,“表面上,目前只有现代西方的启蒙运动能提供这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价值体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种崭新的人文主义呼之欲出。”“儒家做人的道理,通过文明对话,已经和世界各种精神传统结盟,成为21世纪超越‘凡俗人文主义’的世界公民的共通语言。”④新儒学学派的目标,就是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推广儒家思想,让中国先哲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让大家理解、认同,争取部分中国思想能够成为世界主流价值观。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理想,也许要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努力。书法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特殊样式,它的艺术和文字的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作为思想传播的特殊载体。蔡元培说“以美育代替宗教”,我觉得可以赋予这句话以新的含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挥“文艺是世界语言”的功能;用书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通过优美的艺术形式,传播中华先哲思想,促进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向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传播,传播我们中国思想、文化、艺术,不断走向“国际化”,迎接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到来。 ①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②《中国经营报》专访杜维明教授:儒学的普世价值,2007年12月2日。 ③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④杜维明,《二十一世纪的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书法在中国艺术国际化中的作用_艺术论文
书法在中国艺术国际化中的作用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