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论文_魏海萍

论高考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论文_魏海萍

摘要:面对高考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都想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对他们来说高考既是文化知识的考查,更是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高考应试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在高考中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以便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关键词:高考;应试心理素质;培养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不唯智商高。”它的意思是说人不能只看智商,如果会调适心态,无论在何种场合,多么复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那么这种人才可称作一个真正的聪明人。面对高考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都想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对他们来说高考既是文化知识的考查,更是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高考应试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在高考中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以便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把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高考复习积极性。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自觉刻苦、努力学习。学生厌学,是对学习无兴趣的表现。心理学专家指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科学习动机,动机明确,才能激发兴趣。不少学生都觉得学习是苦差事,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苦事”就变成了“乐事”。热情、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良性情绪可以促进思维效能,使人机敏灵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让考生对考试充满自信心。而恐惧、悲观失望的负面情绪则是考试综合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将直接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教师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出现滑落时,决不可用责备、批评的语气教训学生,而应当单独找到某个学生,与他沟通了解情况,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2.指导学法,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学生基础差,学习负担就重。久而久之,对学习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些有高度焦虑症的学生,其记忆力、想象性、思维力均受影响。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金钥匙。学法的重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新知识,归类比较,触类旁通。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学习上过重的心理负担而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教学民主,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泉源中才能涌现教育的力量。”教学民主,要求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多肯定、多表扬、多激励。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违纪现象,要胸怀广阔,处事不乱,不随便去责备学生。即使学生犯错误,也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导之以行,以行树人。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不会因难度过高而丧失自信,使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辅导和咨询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获得健康情感、矫治学生心理障碍,防止愚蠢行为发生,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心理咨询。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负责作出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进行心理教育业务指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日常活动。

2.专门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班级辅导和小组辅导等形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思想特点,采取心理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心理理辅导。

3.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点,这是由心理辅导关注个人的特点确定的,主要形式是面谈。我校学生陈某某多次参加斗殴而被重点中学劝退转来我校。笔者发现他是武侠小说迷。受“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毒害很深。通过多次面谈使他认识到,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行侠”是英雄,今天参与斗殴是犯罪,是“狗熊”。同学有矛盾应找老师解决,不能用“拳头”说理。通过心理辅导,该生终于彻底克服了缺点,当年考上了大学,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三、心理品质培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关键

考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时就要特别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塑造心理品质。考前如何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呢?

1.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做到心态平和,需要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考前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想象出任何紧张情境,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往往就不会再体验到紧张了。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说,这方面的题我做过,我在做一件十分熟悉而平常的事情,我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或者说要沉着等等,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然会消失,身心自然就放松。进行心理自我暗示时,口中默念的句子尽量简短有力,正面积极,假如你说“我不要失败”,虽未言失败,但消极语言中的失败就会深深印在潜意识中,因此,就不如正面说“我要成功”产生的效果积极。默念的句子要有可行性、针对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产生负面效应。默诵定下的语句时,应在脑海中有清晰的意象,能把感情贯注进去,排除杂念。

2.树立正确的理想。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这与他品格修养关系密切,坦然地面对生活,把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平凡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把奋斗目标与个人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这是获得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应该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的人确实是光荣的,但“榜未题名”的人也并非就是“不光荣”的。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向自己的弱点或极限挑战,把目前遇到的许多困难甚至失败当作挫折训练,尝试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保持旺盛斗志,将会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从而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高考作为人生第一次重大挑战,它的确需要这样一种心理品质,并努力培养这样的心理品质。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心理素质就能正确处理好高考与学习的关系。

3.采用过渡性减压法。通常学校与家庭都会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家长以及考生都不十分了解科学的调整,例如许多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这是不可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度紧张、大压力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郁闷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逐渐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性调节方法。若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迅速建立起应急机制。

总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三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心理训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助考生走向成功人生。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高考备考误区及应试心理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为GS[2013]GHB0580,课题负责人:魏海萍)的最终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 735000)

论文作者:魏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论高考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论文_魏海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