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彩慧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138000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多次的教学调研后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与建构,对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关键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与考虑。
关键词:有效 小学语文 阅读目标
大多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质量上,笼统、模糊、尺度把握不准,层次性、发展性体现不明显,搞不清楚如何借助教学目标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在下面提出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方面的策略,以期与大家深入探讨。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阅读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都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阅读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个老师这样设计了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笔者觉得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这里的用词累赘。我觉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显得贴切、明了。这样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又符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
三、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教学内容“合拍”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要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一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与有效运用。当然,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要求”。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目标也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教学活动内容也要做相应的变换处置,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始终保持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标的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目标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励性,能有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如果不针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必将实现。
当然,在设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除可以采用以上这些策略以外,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去及时调整动态生成目标。
论文作者:旺彩慧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教学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课时论文; 《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