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十大论文,年中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5年,中国的网民渗透率将达50%,即近一半的中国人使用互联网上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形影不离的工具。未来两三年内,移动互联网将继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将在诸多方面改变和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形态,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1 用户普及率将过半,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 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上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上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 传统媒体严重衰退,网络广告收入超电视广告已不可逆转 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 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主力 2013年以CPC(Cost Per Click,每点击成本)和CPA(Cost Per Action,每行动成本)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七成。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网站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 互联网正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4股力量的推动。第一,国家政策利好。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第二,技术相关因素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第三,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第四,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发布全新健康应用平台“Healthkit”…… 趋势7 在线教育拐点到来 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达到5亿元,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大约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估计值为上百亿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元,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3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3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 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中小在线代理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将逐渐集中;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 趋势9 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的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上年大幅下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2013年的48%显著下滑。在此背景下,各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O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趋势10 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 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4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在购物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大电商领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进社交和移动电商的融合;在学习方面,社交平台将发挥其天然沟通能力和用户资源的优势,发力在线教育,预计2015年,社交平台更加重视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竞争愈加激烈。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_移动互联网论文
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_移动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