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行业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基础建设,也对百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提升电力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电力企业重点课题。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电力设备管理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旨在能够促进电力设备管理中科学理念的形成,推动电力设备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电力设备;管理;应用
一、物联网意义
(一)提高设备稳定性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对设备的实施检测,通过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对设备和运行状态进行判定,实现对设备预维系,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故障发生几率,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潜在危害。另一方面也为实现设备的点状维护带来技术上的支持,是维护和保养更加具有针对性,能降低传统方式中普遍排查和维护带来的时间上和人员上的消耗,降低维护和保养的成本[1]。
(二)节能减耗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对电力设备工作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测,通过智能化模块实现与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传输,通过工作人员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判断,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使设备能够在理想的工作状态下运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减少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三)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通过物联网的自动识别功能和红外线检测功能,对设备工作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化控制,减少人员对设备的直接操作,降低了设备运行中对人员安全构成的风险,减小环境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2]。
二、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主要由射频识别(RFID智能模块),红外线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M2M技术等实现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设备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这些技术带给电力设备管理水平的巨大提升[3]。
(一)自动识别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相融合,对每个物体进行识别形成实时数据,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功率,最终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准确判断和决策。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技术。
在电力设备管理中,通过电子标签嵌入电力设备上,通过计算机的读写操作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定位,并且能够通过网络的传输功能,操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起到调度和指挥的作用。这种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设备各个功能的实时监控,通过运行数据与设备实验标准参数的对比分析,能够对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提前预知,采取预处理管理手段,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4]。
(二)红外感应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红外感应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使物联网技术具有对环境变化具有智能感知,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设备温度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系统与标准的设定值进行对比和分析,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温度参数的变化,进而实现对设备故障发生几率进行判断。红外线测温仪在对地下电缆巡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电缆的巡查记录与过往的检测记录数值进行比较,能对电缆故障实现提前预知和判断,通过温度发生较大幅值的变化,能判断出重点维护和检查的部位,从而能够减少电力设备故障带来的更大损失[5]。
(三)定位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技术已经在电力设备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电力设备应用在荒郊野外的电力基站内,长期无人值守,存在较大认为盗窃风险。通过GPS定位技术,将GPS电力设备防盗追踪系统和定位监控平台相结合,将防盗器隐蔽在设备上,一旦设备发生盗抢情况,防盗系统就会通知设备定位监控信息平台,对设备防盗器进行追踪,确定防盗器运动轨迹和所在的地理位置,从而实现电力设备的防盗抢功能,提高电力设备安全性,降低盗抢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四)M2M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M2M技术实现了人、设备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输,是机器功能更加具有智能化,让设备具有信息感知和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M2M在电力行业信息化进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是我国较早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行业之一,通过M2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线抄表和电力视频监控功能。通过设备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使电网的成本配置得到了较高程度的优化,增加了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为节约人力,降低人工成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物联网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在电力系统设备运行中,环境湿度过高常常会导致设备元件的损伤,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能够对设备湿度变化实现有效的监控,从而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湿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参数见下表 1:
表 1 温湿度传感器性能参数
在完成对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工作后,打开电源开始测量,通过二进制码表示测量的温湿度,进行数据存储后可以在以后的而操作中随时读取。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温湿度值,计算机根据温湿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判断温湿度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对是否需要进行温湿度补偿做出判断,发出指令实现与管理中心计算机通信。最后通过计算机发出温湿度警示,由操控人员进行决策和判断,做出温湿度补偿方案。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保障,只有加强对电力进行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才能够带动我国电力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电力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运行的安全风险,实现电力行业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佚名. 物联网标签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云南电力技术, 2018, 46(05).
[2]佚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终端设备感知技术现状分析[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 558(21).
[3]佚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设备跟踪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论文作者:曹伟国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温湿度论文; 自动识别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