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吉林省长春市第964医院 普外科
摘要:目的 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1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3.0%,4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3%;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2.8%,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4%。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起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
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病症[1]。现随机抽选我科收治的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6±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3.3±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措施
1.2.1.1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腹部体征,了解粪便颜色及性状;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腹围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补钾、控制钠盐摄入。
1.2.1.2胃肠道准备:根据医嘱安置胃管,选择细、软的胃管,插入时充分润滑或让患者口服20ml液状石蜡,插管动作要轻柔;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不吸收抗菌药,术前1日晚和术晨给予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一次,肝功能失代偿者禁用肥皂水灌肠[2]。
1.2.1.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高能量、维生素、富含优质蛋白、高低脂、易消化、少渣食物;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静脉补充热量及其他营养。
1.2.1.4术前常规准备: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晨遵医嘱带入术中用药;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B超、出凝血试验等;术前1日沐浴,更换清洁病员服,如腹部体毛较多可于术晨备皮,备皮后清洁腹部;术晨建立静脉通道;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麻醉后置尿管[3]。
1.2.1.5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治疗过程及各种检查、治疗和手术的必要性;鼓励患者诉说不适及担忧,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1.2.2术后护理措施
1.2.2.1术后常规护理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档保护防坠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有渗血时根据出血量做相应处理;观察腹部体征,了解有无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等。
(3)各管道观察及护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置管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肿胀及渗血;留置尿管按照尿管护理常规进行,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可拔除尿管[4]。
(4)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对有镇痛泵的患者,注意管道是否通畅,评价镇痛效果是否满意;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肝功能失代偿者忌用吗啡;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5)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翻身、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排痰、保持皮肤清洁等。
1.2.2.2腹腔引流管护理
(1)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捏腹腔引流管,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保持引流管口与引流袋60~70cm的有效引流距离。
(2)妥善固定: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于床旁;保持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引流口平面,以防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翻身活动时注意管道保护,防止牵拉引起脱管;告知患者安置腹腔引流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管。
(3)观察并记录: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并准确记录,若腹腔引流液呈鲜红或暗红色、有湿热感或2小时引流量大于lOOml,均提示有出血的可能;观察腹腔引流管周围情况,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观察患者腹部体征,了解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感染;引流管上需标明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位置,引流袋上要标明管道安置的时间,引流袋更换的时间[5]。
(4)拔管:根据患者病情及引流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拔管;引流管拔管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局部出血,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有渗血时根据出血量做相应处理。
1.2.2.3饮食护理
术后24~48小时拔除胃管后开始进食流质,逐步改为半流质、软食及普食。门腔分流术患者术后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大于30g,避免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1.2.2.4体位与活动
(1)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全麻清醒后手术当日:低半卧位
(3)术后第1 日:半卧位为主,增加床上运动,可在搀扶下适当下床沿床边活动,但需注意不宜活动剧烈,以防发生出血。
(4)术后第2日:半卧位为主,可在搀扶下适当室内活动。
(5)术后第3日起:适当增加活动度。
2评价指标及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门静脉的压力正常值为:1.27~2.35 kPa(13~24cmH20),平均l.76 kPa(18cmH20)。门静脉高压时压力可达2.94~4.9kPa(30~50cmH20)[6]。门静脉高压病因各异,而门静脉血流受阻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是由肝炎后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多见于中年男性,其病情发展缓慢。
本研究中两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手术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1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3.0%,4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3%;对照组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2.8%,2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4%。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守静,周琼,王莉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
[2]黄雪超.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4).
[3]袁金艳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6):53-56.
[4]宋玉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35).
[5]王淑芬,王伟,高彩霞.简析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3).
[6]刘宝翠,张丽君,李淑艳.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
论文作者:吴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门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高压论文; 术后论文; 满意度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