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朗郎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 探索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11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均分2组,参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高血压治疗方式,研讨组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血压社区管理,对其血压控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参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5.86%与研讨组93.10%相比明显更差,P<0.05,组间差异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作用明确,是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高血压;血压控制;作用评价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42-01
高血压通常划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2种,单纯性血压升高,且病因不明确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明确,具备持久性[1]。患者血压一旦控制不良,会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2]。而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一线场所,社区高血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患者而言非常必要。本研究将高血压常规治疗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并对其血压控制作用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间11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均分2组,参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高血压治疗方式,研讨组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血压社区管理,对其血压控制作用进行评价。
研讨 组:年龄于48.7-70.8岁,均龄(58.81±8.74)岁,男女比例为32:26,其中有12例患者文盲,有16例患者高中及以下学历,有9例中专,有21例患者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岗位:有17例公务员,有29例专业技术人员,有12例从事其他职业者。参照组:年龄于49.1-71.2岁之间,均龄(59.12±8.83)岁,男女比例为34:24,其中有13例患者文盲,有17例患者高中及以下学历,有8例中专,有20例患者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岗位:有16例公务员,有28例专业技术人员,有14例从事其他职业者。两组患者年龄、学历、性别与职业等基本信息经比较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高血压治疗方式,每天1次5mg苯磺酸氨氯地平,每天2次酒石酸美托洛尔,每次25mg,然后应当告知患者遵医嘱每日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诊。复诊主要是测量血压,并记录相关信息,通过数据的对比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
研讨组8例患者在常规 治疗基础上联合高血压社区管理,第一步:制定高血压慢病管理小组责任制,并严格执行,落实绩效,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第二步:完善患者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生活习惯、家族史等一系列信息资料进行核实确认。第三步:为患者建立高血压专案,进行随访管理,对患者的血压波动详细记录,并根据血压水平,适当调整用药。第四步:做好健教工作,针对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诸如讲座、座谈、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等,让患者尽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2组患者的血压定期监测对于其血压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评判。
血压控制效果分良好、尚可、不佳3种情况。经1年时间的血压监测,患者血压有9个月以上时间保持在140/90mmHg以下为血压控制良好;经1年时间的血压监测,患者血压有6-9个月时间保持在140/90mmHg以下为血压控制尚可;不符合以上情况患者为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控制率为良好率与尚可率之和。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计数资料(血压控制情况)以例数(%)表示,χ²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通过对2组患者的血压定期监测对于其血压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评判。下表数据显示,参照组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例数有14例,结果血压控制率为75.86%,而研讨组血压控制不佳例数仅4例,最终血压控制率为93.10%,研讨组的血压控制明显强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涨较迅速,同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因此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必不可少,而对于患者的血压实施有效的控制,不仅需要医院的治疗,更多时候社区管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往往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更为关键,通过此方式进一步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自我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改善[4]。
小组成员的服务积极性;然后是完善患者的健康档案,充分掌握其基本信息;建立患者高血压档案,专案随访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适当调整用药;积极开展健教工作,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对2组患者的血压定期监测对于其血压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评判,数据显示参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5.86%与研讨组93.10%相比明显更差,P<0.05,组间差异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作用明确,是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志云, 刘峰.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275-276.
[2]于潇菡.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286-287.
[3]岳光华, 胡锋.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效果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 23(4):215-217.
[4]王琛琛, 洪忻, 秦真真, et al. 南京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效果评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20(10):975-978.
论文作者:陈朗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作用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