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论文_朱广勇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论文_朱广勇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50例,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结果 患者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血红蛋白偏低及谷丙转氨酶偏高易引起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治疗对策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hepatobiliary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hepatobiliary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October 2016,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older, hospitalized for a long time, the type of surgical incision, long operation time, low hemoglobin and hig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easily lead to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is high in patients with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Key words] hepatobiliary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multiple factors; treatment strategy

手术切口感染是肝胆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因素较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基于此,本研究对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9.31±2.63)岁;肝叶切除手术19例,胆道手术患者23例,其他肝胆手术8例。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临床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切口发生感染等,统计切口发生感染总人数,分析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切口发生感染评判标准:切口部位有明显的红肿、发热现象,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手术探查可发现切口脓肿,切口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满足一点则表明患者切口发生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切口发生感染的有8例,切口发生感染率为16%。对引发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含量等因素影响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患者年龄≥60岁15例,切口感染3例(20%);患者年龄<60岁35例,切口感染2例(5.71%);患者手术时间>1h 29例,切口感染5例,感染(17.24%),手术时间<1h 21例,切口感染2例(9.52%);手术切口Ⅰ类23例,切口感染2例(8.70%),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类27例,切口感染5例(18.52%);患者住院时间≥1周24例,切口感染3例(12.5%),住院时间<1周26例,切口感染2例(7.69%);血红蛋白含量正常26例,切口感染2例(7.69%),血红蛋白偏低24例,切口感染4例(16.67%);谷丙转氨酶正常22例,切口感染2例(9.10%),谷丙转氨酶偏高28例,切口感染5例(17.86%);由此可以看出患者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血红蛋白偏低及谷丙转氨酶偏高会易引起手术切口发生感染。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如何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3]。故本研究以我院肝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探究如何预防切口感染的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手术切口类型难、手术时间长、血红蛋白偏低及谷丙转氨酶偏高会易引起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分析原因在于由于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在手术前尽量增加患者营养补充,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切口暴露时间长,增加细菌的植入,导致切口感染率高,因此在术前对手术方案进行严密检查,在不降低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病床上的细菌及医疗器械的使用,引发交叉感染,因此严格规范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定期对床单被褥进行消毒,减少患者细菌感染。由于患者血红蛋白偏低和丙转氨酶偏高,降低患者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降低肝脏代谢解毒能力。因此,术前应加强患者血红蛋白和丙转氨酶的检查,保持患者指标平稳。II、III类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高于I类,由于伤口深度越深,切口接触到器械面积越大,在手术时严格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避免器械携带细菌进入患者体内。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李琴,加长林,汪德清.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467-5649.

[2] 冯玮.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05):751-754.

[3] 彭俊华,郑晓华,李群英.普外科患者术后抗菌药物应用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64-4666.

论文作者:朱广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论文_朱广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