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信息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经济领域的信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正在遭遇一个空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信用危机。
对国内众多的上市公司而言,接二连三的违规资金和股市黑幕使其遭受“失信”的袭击。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为审计报告严重不实被扣上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帽子。企业的信用评级更因假帐横行而岌岌可危。2001年11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南开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就公开痛斥国企做假帐的问题。他说,2000年,审计署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后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实的企业占68%,各类违纪问题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这对任何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一种痛苦,企业的发展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各级政府部门,还是各类工商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在信用经济上。
比如,2001年8月7日,国家经贸委发布100户“重合同守信用”中小企业名单。李荣融主任指出,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交易行为的信用制度。12月8日,由全国工商联、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等单位在北京举行“信用经济与温州民企发展研讨会”,参会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2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按照6个标准2个条件的严格筛选,公布了首批52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单,这一称号已被许多外商评价为中国政府的“LC”(信用证)。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人士指出,今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把这项活动纳入国家信用工程,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职能,逐步建立信息全面完整和查询简捷的联网数据库,为完善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
建立中国企业的信用系统,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现在,我国已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今后我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按国际惯例办事,不守规则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各类交易中讲求信用,注重商誉,是国际惯例中的首要信条。因而,不断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信用意识至关重要。
信用无价,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信用既能成就企业的发展,也能毁掉企业的前途。现实中,许多企业还远未做到以信用为基础,信用意识弱化和信用体系残缺仍是一系列经济问题的重要根源。
入世后,企业要有许多方面的课要补,加强信用管理、发展信用经济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着力点。呼唤信用经济,请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