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研究报告论文,供需论文,发展潜力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用一种区域推进的战略来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因此在高中发展上也往往习惯地套用区域推进战略发展高中教育。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中发展的城乡不平衡,这一不平衡要比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更突出更普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高中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在发达的大中城市高中已走向普及,而农村能上高中的学生还只占少数。这种教育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本报告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国农村高中供需矛盾,明确中国高中教育的主要增长点在于农村高中的大发展,并且进一步指出,农村高中作为中国高中教育的增长点是潜在的,要想使这一潜在的增长点变成现实的增长点我们尚需研究由“潜在”向“现实”转变的若干条件与转变机制。
●调查取样
对包括高中发展在内的若干农村教育问题,自2001年9月到2002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牵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等6省14县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2002年9月,根据教育部领导的指示,并在教育部的资助下,我们开始了新一轮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研究以GDP指标为依据,在各省人均GDP(2001年)排序表中基本等距地选择了6个省(分别为2001年GDP排名在第4、10、15、21、26、31的浙江、黑龙江、吉林、河南、四川、贵州),在每个省中我们分别确定了在各省人均GDP(2001年)排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县(浙江长兴、黑龙江兰西、吉林舒兰、河南新县、四川井研、贵州息烽)为调查对象,这保证了我们的调查有更广意义上的可推论性。
●调查工具与调查方式方法
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研制各式调查表、调查提纲、问卷等调查工具40余种,试点调查2个县,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调查过程的问题和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调查工具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在调查形式上,我们采取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走访了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以及有关农户,征求了他们对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意见和看法。我们与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访谈680多人次、与学校校长和教师访谈1000余人次、与学生座谈1300多人次,掌握了当地农村初中辍学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还走访了农民家庭300余户(其中有辍学学生的家庭100多户)。
一、高中教育发展再成热点:高中教育发展矛盾分析
(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高中教育发展矛盾分析:既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发展,又要考虑农村高中学生的具体承受能力
目前,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开始普及高中教育。我国许多经济发展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也已经开始普及高中教育。教育普及重心上移,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进而普及高中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九五”期间,我国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96年为48.6%,1997年为46.4%,1998年为44.5%,1999年为41.9%,2000年为39.2%。从恩格尔系数上看,城镇居民开始进入小康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支出628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8.8%上升到2000年的12.6%,增加了3.8个百分点。其中,2000年人均教育支出364元,比1995年增长119.5%。
基于以上数据,许多人往往认为,经济不再成为限制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我们的调查却没有支持这样的观点。以调查结果中的普通高中数据为例,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52.1%、48.4%和50.6%的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念高中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89.2%、82.9%和74.0%的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普通高中是因为即使上了大学也交不起大学费用,也就是说,在没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虑到大学费用而过早地放弃了高中这一选择。这就需要在发展高中教育上,要正视社会整体进步与部分家庭经济水平落后的矛盾,研制农村高中发展和农村学生接收高中教育的特定政策。
(二)高中发展:既要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拉动,又要考虑初中可能提供的生源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招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参加高考的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在1999年后可达60%左右。据统计,我国2002年升入大学的人数占高考人数的75%左右。
在过去严进宽出的高校招生毕业制度下,高中还基本能保证高等院校挑选学生,但是现在(基本上是宽进宽出的高校招生毕业制度下)高等院校的生源已经不够充足了,我国近年来看到的包括全国名校在内的生源大战就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就高校扩招对高中发展的影响作了调查,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77.5%、80.6%和73.3%的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都认为高校扩招扩大了升学机会,并且他们对大学就业充满信心。
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对大学后就业持乐观态度,学生的主观条件也不能作为发展高中的唯一标准。高中发展速度与规模也要考虑初中实际可能为高中提供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一般而言,数量可能比较容易保证,但不一定要保证高中的质量。当然更不能以经济为唯一指标来发展高中。
这里有一个反面的例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因应这一号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从1992年起,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分别制定了本世纪内实现高中入学率85%以上的目标和策略,这种发展高中的热情的确是值得称道的。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就因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毕业生没有完全达到进入高中进一步深造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
由上可见,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经济发达地区有普及高中教育的经济实力和硬件基础,也不能仅基于经济实力和硬件基础以主观的速度发展高中教育,因为高中的发展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只是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与学生的素质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这些必要条件转化为充分条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措施;经济不发达地区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当地高中少或家庭经济原因而没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这里有发展高中的生源条件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倾向,却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其实,对于高中的健康发展其它条件与经济条件是同等重要的,但贫困地区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外界的支持也更能迅速见效,因为他们缺乏的往往是硬件条件和经济条件。基于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国家在实施高中发展区域推进时应适当照顾一下经济尚落后的地区。当然发达地区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不过支持要倾向于它的软件。由此我们建议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应该持两种思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中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中适应优先发展,如果有可能,国家应给予必要扶持。
二、中国高中教育发展:农村高中是主要增长点与难点
中国高中教育在“八五”期间就规模而言并没有大的发展,“九五”期间高中数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数量还是有一定发展的。
(一)高中教育:农村高中是主要增长点
中国高中教育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根据2002年教育统计公报,1999-2002年,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毛入学率分别为35.8%,38.2%,38.6%,38.4%。高中阶段教育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而通过历年的统计年鉴不难看出城市、县镇和农村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了,而县镇,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还特别小。这决定了我们今后发展高中教育的重点在县镇和村屯,县镇和村屯是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但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增长点是可能性存在,而非必然性存在。农村高中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问题,尚需创造多方面条件和促进多方面条件的成熟。
(二)贫困文化,思维怪圈:农村高中发展的难点
最难改变的势力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藉着文化可以长久地得以维持,严重阻碍了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当然阻碍农村高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的贫困文化是常常被忽略的,同时它也是阻碍农村高中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贫困文化中存在两种流行的观点:简单经济决定论和循环决定论。前者认为,高中教育的不发达是由于经济落后,经济上来了,高中教育就自然发展了,这是他们的陈旧教育观在起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因变量,没有认识到现在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由因变量向自变量转变这一事实。后者则陷入一个逻辑怪圈,一提到高中教育落后就强调资金不足,一提到经济落后,又在强调教育的不发达,人口素质低,总把责任推给对方。两种观点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等待”,前者是让教育等待经济,后者是让经济和教育相互等待。这两种认识都会制约社会的整体进步,进而对教育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教育与经济是互动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决定谁。我们也不能用资金不足掩盖有限资金使用不合理这样的事实,更不能用强调一个方面重要的方法来掩盖我们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贫困文化反映在个体身上是一种“等靠”文化。我们在调查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地方不是把贫困当成是一个问题,而是当成一种职业,把政府救济当成一种习惯,没有改变现状的意识,这是十分可怕的。他们中间很难找到能刺激他们需要的东西,“等靠”成了他们基本的生存形式。
三、农村高中发展: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一)要看到高中本身具有的重大意义:发展农村高中的本体论定位
高中教育并不只是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介,它本身也代表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有其内容,也在实现着它的功能,如何估计高中的作用和发展高中的意义,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91.6%、82.9%和90.0%普通高中学生,84.2%、89.5%和61.2%职业高中学生认为高中所学知识是有用的。通常所认为的“考不上大学上高中也没有什么用”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挑战。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学生,认为可以找一份工作,但所学知识用途不大的仍属少数。这说明,高中教育的意义不能仅仅看作为学生提供工作上的帮助这一单一取向,要看到它对个体发展的全面作用。高中作为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积累的阶段,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发展高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客观上可以减少初中毕业生涌入社会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近几年初中入学人数正值高峰,由1998年的5363万人猛增到2000年的6313万人、2001年的6690万人、2002年的7005万人、2003年的6707万人。同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可以多吸纳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进一步暂缓就业压力,当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为许多工作岗位培养所必需和急需的人才,缓解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而做到这些都需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二)鼓励多途径建立高中,但要以政府投入维持和发展高中为主:必须重申的问题
按照办学主体划分,高中可以分为公办高中、民办高中和二者之间的混合形式。无论是哪种高中办学模式都有其优势,但都要以教育为本,而非以营利为本,都要尊重教育规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民办高中。
民办高中,可以作为高中发展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办高中的主要力量,而是办高中的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许多县支持民办高中是想抛开或减轻高中教育经费这个包袱,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要办民办高中政府必须有接管民办高中的各方面准备。根据我们的一些调查许多民办高中最后走了混合型的道路,有的被政府接管了,还有的最后办不下去关闭了。我们认为民办高中最后支持不下去了最好是选择前两条道路,而不是选择第三条路。如果选择第三条道路对高中的发展将有倒退性的影响。
(三)农村高中过多强调共性:农村高中缺乏需求分析,农村高中乡土化程度太低
高中教育一方面要反映共性,反映国家的统一要求;另一方面,要反映个性,反映地方的要求。反映地方的要求,主要是指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相适应。高中教育,从整体上看承担着两个任务:升学和就业。升学是国家统一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以往高考是统一命题的。而我国近年将可能陆续把大专及其以下的考试权下放给地方,这就是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也要适当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要求。职业高中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它的乡土性更强。但并不是说职业高中不要国家的统一要求,职业高中也要学习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将来的学习、培训和转换职业都会遇到障碍。但职业高中仍要突出地方行业特点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当然这不是说职业高中要局限于仅为当地培养人才。
我们调查发现,经济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行业特点在一个县内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共性。县域内行业特点等的共性决定了我们不能把高中特别是职业高中放在一个过于一致的范式内统一要求。过去由于把高中主要是普通高中简单定位在升学上,根本就没有对高中做需求分析的传统。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没有考上高校的高中毕业生在当地找工作困难。当然造成高中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高中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更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调查显示,普通高中毕业生认为找工作特别困难的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占55.4%、75.6%和58.7%;职业高中毕业生认为找工作特别困难的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占60.5%、68.4%和55.2%。就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整体而言,认为找工作特别困难的仍占很大的比例,这说明社会没有形成相应的就业制度,高中与当地行业特点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和农村就业市场的不发达和不规范。
当然,也并非说农村高中乡土化程度越高越好,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农村高中乡土化程度的确太低,这与目前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缺乏需求分析有关,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提出就反映了这一点。农村高中教育应该具有为地方建设服务、学生升学和学生跨行业跨区域流动等多项功能。单一的高中功能任务定位很难大规模发展高中教育,很可能成为束缚高中大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领导都把高中定位于升学,高中的发展也仅满足于升学,没有看到高中教育的其他功能,因此当高中能基本满足高校需要时,他们就认为高中规模可以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职业高中必须考虑地方的行业特点,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的一生也可能更换很多岗位。因此,职业高中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同时,还应在考虑学生知识和能力可能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跨行业流动做准备,在做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跨区域流动服务。在学生的跨区域流动条件保障方面,我们要立即打通城乡劳动市场,使户口等方面不再成为农村高中毕业生平等进入劳动市场的障碍。
职业高中教育考虑到学生跨区域流动与跨行业流动的问题,需要做出哪些应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些职业高中在为其他地区培养着人才,如:许多农村职业高中就曾为城市培养过酒店服务员。但这些培训都是短期的,没有学制上的要求,不具有稳定性。这是职业高中的发展趋势,还是权宜之计,尚需在对职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前景进行更广泛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全面分析。
(四)农村高中发展实行宏观战略:区域推进与兼顾城乡平衡的统一
关于农村高中发展的宏观战略要考虑具体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高中教育是与初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初中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的,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实行的是区域推进的策略,这就决定了高中发展也要实行区域推进策略。而西部大开发也将刺激西部加速发展,在中央特定政策的支持下完全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区域推进是中国按经济和基础教育发展程度把我国划成三片,在这三片高中教育以不平衡的进度发展。而根据我们的调查,高中发展更大的不平衡是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大中城市高中已经基本普及化了,而县镇与山村,贫困地区高中发展水平极低,高中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普九”难度的增加,高中不发达是这些地区初中失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教育从兼顾公平与巩固“普九”这个角度也应在农村地区得到适度的发展,逐渐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高中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速度问题是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决策建议
●当前高中发展必须研究高中规模、高校扩招与高中可提供生源、高中发展与初中可提供生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扩大高中规模时必须考虑到初中可能提供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能仅以经济为唯一指标发展高中教育。
●在高中发展的宏观战略上,考虑区域推进的同时,还需考虑城乡高中发展的均衡化问题,不能使城乡高中发展过分失衡。我们不能仅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搞区域推进,应该看到高中发展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的,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普及高中要注意初中毕业生质量,在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如果生源质量能够保证可以考虑高中适当优先(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重视寻找高中发展的潜力。无论是城市与农村高中都要深入挖掘其发展的内涵潜力(质量上的提高和高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高中发展的外延潜力(数量上的增长)主要在农村。因此,扩大高中规模的重点在农村。但应该指出的是,农村高中是我国高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这个增长是潜在的,如何使这个潜在的增长点变成可能的增长点,这就需要研究转化的条件。
●要看到农村发展高中的完整意义,不要把高中教育仅仅看成谋求某一职业和升学的工具和中介,狭隘的高中教育观对高中教育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
●农村高中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和提高发展的可能性,它可能客观上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是减少农村人口,分流农村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高中发展可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口从农村分离。
●随着初中入学高潮的过去,初中毕业生高潮的到来,发展高中教育可暂缓大量初中毕业生涌入社会给社会就业市场带来的压力,同时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也可以进一步为社会缓和就业压力。在高中和大学教育中学生也可找到适合他们也适合社会发展的行业,弥补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实现劳动力结构的优化。
●重视农村贫困文化研究。农村的贫困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贫困,还应看到,由于长期的物质贫困对人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以及这种心理影响长期积淀所形成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以各种观念表现出来的对农村高中发展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可忽视的。
●高中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是高中教育的办学主体,要注重调动多种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但其他办学主体充其量只是必要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不能主辅易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不能把民办高中看成是摆脱教育经费包袱的方法,应该正确认识民办高中,为民办高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也要积极探索包括民办高中在内的多种办学模式。
●要努力缩小大中城市与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能把农村高中定位于农村的终结性教育,更不能仅仅看到发展高中对当地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有无直接的益处,要看到农村高中在促进中国社会整体进步中的作用。
●立即打通城乡劳动市场,城市在用人方面,不能以户口等作为障碍来阻止农村高中毕业生进入应该平等进入的劳动市场。
●单从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立场来看,我国农村职业高中发展迟缓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职业高中没有与当地产业特点相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整体思路应该是“短期利益驱动,兼顾长期利益,富教结合”,职业教育要打破教育是“长周期”获利的固有思维,适当优先考虑一下短期利益,以营造一种支持职业高中发展的氛围。
●职业高中本身生命力说到底还是与经济总体形势相一致的,并受直接使用职业高中毕业生的行业的发展形势制约。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越多元化这个地区的职业高中就越有发展前途和越有生命力。从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市场角度看,单一的没有科技含量的产业主导的贫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农村职业高中的发展要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同步,要与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同步,农村职业高中要主动提高所在地区农村产业的科学与技术含量。这是发展农村职业高中的大思维,我们也应以这种思维发展农村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