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的研究

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的研究

王娟[1]2004年在《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来满足现代企业业务变化、激烈竞争的需求。目前,EAI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主要方法,而网格技术的出现则为新一代的EAI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其开放性、标准性将为基于网格服务的应用系统集成提供最佳的模式,它所具有的平台、语言无关性,更便于进行系统的动态集成以及实现互操作性。 本文研究了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在构建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基于OGSA体系结构的应用系统集成的框架 针对目前现存的应用系统集成的弊端,我们以OGSA作为企业应用系统集成的框架,该平台称为EAI-based-GS(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based the Grid Services)。相对于以往的服务绑定,该平台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企业中各种网格服务的动态连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查找所需的服务,等待该任务结束的时候可以断开连接。 2.蚌埠卷烟厂中应用系统集成的实施方案 重点研究了在EAI-based-GS构架模型中如何管理系统资源(服务),以及在用户提出请求的时候,如何发现服务,如何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连,给出一种实现方案。 3.蚌埠卷烟厂中异构性的消除的解决方案 我们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来消除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模式的异构性;采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和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来消除各组件间的异构性。

胡立开[2]2004年在《适用于设计软件集成的网格服务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深入研究企业应用集成中间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GSA的企业应用架构,首次尝试将网格技术引进到企业应用集成体系中来,并结合国家863项目——基于Web的设计资源共享,在该集成架构下进行了适用于设计软件集成的GSOM中间件的研究和开发。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与论文相关的若干概念,对当前企业应用集成面临的问题与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中间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的主要工作,确立了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在研究了现有分布式技术不足以及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集成方面的具有的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OGSA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同时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提出了面向网格服务的中间件以及服务路由器等新概念,并详细研究了新集成框架的层次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第叁章对设计软件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它与MIS系统集成的不同特点,提出了GSOM中间件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多位异地用户并发协同访问设计软件。该章还就GSOM原型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GSOM关键技术的实现,包括实现设计软件的运行,与设计软件的交互,以及设计软件的中止运行。最后作者在微软.NET平台上实现了部分网格服务,并给出它们在OGSI.net网格服务容器中的配置。 第五章根据集成架构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需求,提出了新的安全模型和安全策略,同时还根据GSOM中间件特殊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较好地满足了GSOM的安全需要。 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叶作亮[3]2006年在《基于制造网格的制造资源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格技术的兴起为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企业间的协同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制造网格应运而生。制造网格是基于网格技术和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实现互联网上分布、异构、动态的资源共享提供普适的、可靠的和高质量的制造服务,支持网络环境中高效的协同工作和广泛的资源共享。本文从制造网格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出发,针对制造企业的典型资源,研究制造网格环境中资源的获取、封装、集成和协同共享。论文在给出制造网格的定义、体系结构和分析基于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基础上,着重对基于制造网格的客户信息资源主动获取、设计软件协同共享和分布式零件库资源集成进行深入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网格技术、网络化制造技术和制造网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充分阐述,对制造网格进行了定义,并与网络化制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制造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基于制造网格的资源管理的若干基本理论,建立基于制造网格的资源管理框架并分析其主要特性;探讨制造网格中信息资源获取、软件资源共享和资源库集成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针对网络环境中客户信息获取面临的分布、异构和动态变化等难题,在比较不同模式的客户信息获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制造网格的客户信息主动获取模式,对其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建立了多用户客户信息获取模型和多用户交互的网格集成客户信息获取框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第叁,研究软件资源管理与共享问题。提出基于制造网格的设计软件资源共享方法,通过研究屏幕共享、远程控制、协同协议与数据组播等技术,开发基于网格的企业协同平台,实现对各种软件在不同系统平台上的协同共享,屏蔽系统和软件遇到的异构问题,解决设计软件资源共享的异构性、协同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其传输协议、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基于点对点(P2P)的设计软件共享模式。第四,针对制造企业中分散零件库共享困难的问题,提出面向服务的分布式零件库系统;建立适应不同环境的两种企业零件库的服务封装方法,构建一种动态的、虚拟的和面向服务的分布式零件库系统框架。对企业零件库和集成零件库的服务粒度与服务接口划分进行研究;给出零件库系统中网格服务的构建方法,具体研究了零件库中网格通知服务的实现方法和过程。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采用多种软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以某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为应用对象,开发基于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的原型系统,对基于制造网格资的制造源管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叁种典型制造资源在基于制造网格中的获取、集成和共享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制造网格资源管理中的分散性、动态性和异构性等问题,丰富了制造网格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制造网格及其资源管理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杜志文[4]2007年在《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应用集成(EAI)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源来实现数据和业务的自由共享。由于早期开发的软件系统从规划和技术架构上都没有从整个企业的信息架构上考虑,因此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面向服务架构(SOA)利用服务来封装遗留系统的业务功能,并通过服务组合来灵活的构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由此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将不同业务功能的Web服务基于业务流程整合起来,来满足复杂的商业逻辑需要。而传统的服务组合技术因为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将服务硬编码到业务流程中去,使得业务在运行时不能根据实际的商业环境进行动态的改变。本文分析了现有企业应用集成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模型。该模型保留了面向服务企业架构的松散耦合性等特点,引入工作流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服务编排,利用工作流的样式定制服务编排的规则,支持传统的服务组合,并支持更加复杂的流程编排和人机交互工作流活动。为了能解决传统企业应用集成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将服务硬编码到业务流程中去的缺陷,该模型引入了抽象服务的概念。利用抽象服务结合工作流来编制业务流程,用服务代理机制实现工作流的动态性,使得构建的业务流程能够在运行时根据上下文动态地选取实际的Web服务。而QoS参数定制使得业务流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可用的服务。除此以外,本文还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几种基于工作流样式的服务组合算法,比较了这些算法的时间性能,并根据其不足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的改进型服务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根据企业实际的应用环境,分析了该改进型算法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企业环境下服务选择算法的选择策略。最后,结合一个实际的企业应用集成实例,给出了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模型的分析、设计和构造过程。

黄成[5]2005年在《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架构及引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企业实施的IT支持系统不断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面向业务过程问题,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便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非常复杂的问题。传统技术解决方案是利用中间件、应用程序接口和定制代码实现,这些解决方案都能消除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它们在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上存在很多不便,更重要的是,不能为企业内部异构分布式系统提供一个整体框架,使所有的系统真正的无缝集成在一起。 论文的目标是提出完全基于Web服务的WG-EAI企业应用集成架构,以灵活动态支持各种企业整合的需求;引入网格环境设计WG-EAI引擎,以增强集成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健壮性;研究WG-EAI事务模型的处理,以支持WG-EAI事务的复杂性和松耦合特点。 论文首先对现有的企业应用集成现状进行综合论述,并研究了现今企业流行的4种主流集成实现架构,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接着,提出了未来企业应用集成发展方向—基于Web服务的WG-EAI体系结构,该体系可以在现有各种异构企业平台上构建一个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中间层,以支持不同平台应用彼此无缝地连接和集成,并以一种松散的服务捆绑集合形式,能够快速、低代价地开发、发布、发现和动态绑定各种企业应用。然后,论文针对企业集成系统需要快速高效的处理海量信息的特点,引入网格环境来设计WG-EAI引擎,提出了WG-EAI引擎的架构和动态实现算法,以解决WG-EAI系统中网络拥塞、服务超载的问题。最后,为处理WG-EAI事务,论文提出了WG-EAI事务处理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传统的两段锁协议进行扩展,通过状态回滚或者调用补偿事务来保持系统的一致性状态。 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了应用WG-EAI体系的信息集成原型系统,并对WG-EAI引擎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最后总结了论文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刘韧[6]2008年在《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物流业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现代物流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将极大改变目前的商务模式和生产模式,形成全社会物流资源随需调配、充分共享的新型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呈现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服务功能简单、信息化程度低等特点,特别是网络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引起的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低下,使得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围绕着物流产业的资源整合而展开,主要研究物流信息网络的任务协调机理和管理策略。物流网络是动态、开放的,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相互信赖和相互作用,围绕着物流任务而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物流运作系统。本文以系统论、大系统控制论为依据研究物流信息网络的任务协调运作机理,分别从任务协调机理的可控性、效率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展开了对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的研究,能够满足物流网络化业务需求,引导物流产业向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完善和丰富了物流网络理论体系,而且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方法上的创新,具体的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为:1、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运作机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是物流网络运作的基础,围绕着物流任务的协同服务是业务运作的核心。任务协调是将一个复杂的服务任务分解成网络资源能够承担的子任务,整合网络中的各种有效资源,选择资源的最优配置,将网络资源与物流子任务匹配,由这些筛选出的优选资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物流任务。本文着重研究了物流任务和资源相互匹配的机制,结合物流信息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功合作集的任务资源协调优化算法。2、将网格技术面向服务的思路应用于物流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中,创造性地构造了针对物流网络业务的服务协议栈,丰富了OGSA网格框架中的服务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物流信息网络动态组网的方法和步骤。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使得异构的信息系统按照网络的统一规则集成在一起,保障网络环境中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管理策略得以实现。3、随着对物流网络任务协调业务模式的研究深入,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安全需求也越来越清晰。针对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拥有不同安全策略的网络运作环境,提出了适合物流信息网络运作的集成和互操作的安全策略、网络访问控制策略、评估、隔离及补救叁项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并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信息网络安全接入模型,在网络接入控制上做出新的探索。

陈志圣[7]2008年在《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nterne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传统的供应链也已经向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发展,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Internet上主机大量增加但利用率不高的状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将其四个超级计算中心构筑成一个元计算机,由此诞生了网格的思想。网格被誉为“下一代的Internet”,它不是Internet和Web的替代者,而是它们的发展。网格是把整个Internet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目前,网格的建设已经成为IT领域的热点,欧美以及中国每年在其上的投资都数以亿计。Internet对于供应链的协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其发展产物的网格也将在供应链的协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2006年底之前网格运算对盈利企业的主要用途会是用来处理计算密集的工作负荷,例如复杂的商业和财务分析。之后,网格将会跨越企业边界支持企业之间的协作,并最终将全面支持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网格环境下供应链的IT环境将会得到怎样发展,如何利用网格来促进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如何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信息系统来实现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将从网格的商业应用趋势、应用策略、系统模型、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的角度对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并利用其进行协同管理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网格理论以及网格在供应链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网格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协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叁部分研究了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以及具体系统模型;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互;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协调所产生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格作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产物将会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协调产生的促进作用。接着对供应链管理、网格理论、网格在商业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分析了供应链中各种活动的协调机制,然后着重分析了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的发展和作用,最后分析了网格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商务环境,并且描绘了网格在商业应用中的整个发展蓝图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第叁部分首先研究了当前网格技术最新的标准——OGSA、WSRF,这些标准是网格得以在商业环境中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它也是本文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叁层虚拟化策略(第4章),并依据该策略设计了基于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然后,分析了该模型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层的设计、安全性、QoS、可行性等问题(第5章)。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如何通过工作流管理对应用层的Web服务进行组合与控制,实现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并且针对网格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两层的工作流控制系统。同时,还分析了如何利用网格信息系统模型中应用层的Web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B2B的数据交换,并提出了基于时间Petri网的分析方法(第6章)。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孤岛的整合,通过对VMI、CPFR的支持来弱化牛鞭效应,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柔性的支持等(第7章)。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并且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姜永常[8]2007年在《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走向知识服务已成为的时代必然需求。在知识服务转型中,需要在管理机制、技术应用、资源构建和服务主体上分别向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构建和数字图书馆的范式演进,而这些演进最终体现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实现上。面向知识服务,我们对信息构建已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知识构建的研究却刚刚开始。所以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的深入研究,需要借助信息构建的理论并通过比较研究,来探讨知识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机理及知识技术的应用。为此,本文从Brookes信息科学基本方程对知识构建中的信息与知识转换理论进行了解读,并对基于知识元的知识构建机理进行了理论探源,从中明确了知识元在知识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和构建原则,为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知识建筑师在计算机技术和和认知理论的支持下,从文本知识结构分析中发现知识元,并结合知识构建的基本原则进行数字图书馆知识元的抽取与实体描述;按照人类知识体系结构并结合语义Web技术来进行知识元的分类标引和本体建构、表示;从而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元库和知识仓库得以构建,并应用本体技术进行语义标注,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系统得以语义互联和互操作,为数字图书馆建立了基于本体的知识推理检索机制;由于不同服务主体在知识组织上的异构性、在存储上的分布性,要求数字图书馆应建立多空间的知识网格体系结构和语义网格,来优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知识空间、语义空间和用户空间,达到彼此互融互通,以此实现数字图书馆分布异构知识的动态智能聚合,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复杂任务,完成用户需求与知识库的相互理解和语义匹配。针对基于知识元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所具有的本体推理检索机制,文中给出了知识元本体推理检索模型,并解释了这种检索机制基于语义网实现的语义推理结构;基此,即可建立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框架,并通过数据模型检索、语义检索和基于规则的推理检索这叁种检索模型来实现一个多层次的知识检索目标。最后,经分析得出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具有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导航、知识挖掘和知识评价等服务功能;并以实际应用中的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为实例,在了解该平台结构的基础上,祥细地剖析了其知识构建程度,指出了基于CNKI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改进的设想。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将为CNKI平台的知识构建及其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牟进[9]2005年在《OGSA/WSRF架构下的企业应用动态集成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EAI通常采用紧耦合的集成方式,具有扩展性差、维护困难、集成代价高等缺点。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具有简单、灵活性高、扩展性强、稳定性好和标准开放等优势,但标准Web服务缺乏对服务状态的管理机制;同时Web服务组件静态分布的特点限制了事务性Web应用在运行期间适应执行环境变化的能力。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是开放式网格服务基础结构OGSI的进化和重构,是Web服务与网格技术融合的产物,它将资源状态引入到服务资源中以满足动态地集成服务的需求。本文对WSRF作了具体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结合航运企业的应用背景,阐明实施EAI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分析传统应用集成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OGSA/WSRF架构实现企业应用集成的方案,该方法不仅可弥补传统集成技术的不足,同时具有动态、灵活、开放等特点。本文深入研究了OGSA/WSRF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选择J2EE作为WSRF的宿主环境,针对航运企业的需求特点设计了基于OGSA/WSRF的应用集成系统。作为实现动态集成的关键,重点对服务资源属性描述、WS-Resource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组合等OGSA/WSRF服务层给出了详细设计。最后给出了该系统在某航运企业中的初步应用。

陶佳[10]2007年在《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企业生产信息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已历经数十载之久,近年来信息集成相关技术的崛起为信息系统进一步的优化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看到,其实践过程当中显现出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与瓶颈,这在客观上也对电力企业自身运作的改良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电力企业信息部署模式的研究分析入手,对广域实时状态网络、智能体等关键技术以及业界应用集成规范标准在电力企业信息集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在结合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方法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的实际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以信任管理机制和入侵容忍技术为切入点对信息集成技术中的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1、以信息哲学为指导,根据其信息动力学原理中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对电力企业中以生产控制为代表的信息部署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目前电力企业生产信息系统存在的核心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出了基于广域分布协作思想的电力企业生产信息流程及交换体系,通过对其整体流程和核心技术的论述,阐明了该体系是符合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该体系把握着全文中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相关研究的系统宏观方向和核心技术层次。2、针对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基于智能体的开放式异构电力信息集成框架。旨在利用移动智能体的特性,构建具备动态部署能力的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信息集成核心技术中CIM(Common InformationModel)模型映射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以有效提高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信息集成效率。实践证明该平台体系切实提高了电力异构信息的整合程度以及信息集成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3、针对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中移动智能体应用所显现出来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从信任交互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采用主观逻辑理论的基于名誉机制的移动智能体信任管理策略,该策略克服了信任管理常见方法中薄弱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较其他同类信任管理策略更具有效性,在结合常规安全手段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集成领域移动智能体系统的服务安全性和稳定性。4、以系统研发及维护管理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SOA的电力企业应用集成体系。其中借鉴了电力系统广域状态同步的研究成果,以业务为线索将应用集成系统的服务总线划分为相应层次来适应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在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上的需求差异,并对体系构建过程中服务封装、流程编排以及业务流程抽象管理等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分析。5、针对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在结合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及信息集成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防线分布容侵技术的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安全防护体系。该多防线安全体系采用分布式的容侵技术,以应对基于分布式的攻击形式。并通过几种容侵手段的有机配合,有效地提高系统在面临多种入侵手段攻击时的生存能力。同时能够满足防护系统在响应时间、网络资源占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上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的研究[D]. 王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 2004

[2]. 适用于设计软件集成的网格服务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D]. 胡立开. 浙江大学. 2004

[3]. 基于制造网格的制造资源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叶作亮. 浙江大学. 2006

[4]. 基于动态工作流的面向服务企业应用集成研究[D]. 杜志文. 厦门大学. 2007

[5]. 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架构及引擎研究[D]. 黄成. 浙江大学. 2005

[6].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理研究[D]. 刘韧.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 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D]. 陈志圣. 同济大学. 2008

[8]. 基于知识构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 姜永常. 黑龙江大学. 2007

[9]. OGSA/WSRF架构下的企业应用动态集成的研究与应用[D]. 牟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10]. 电力企业生产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研究[D]. 陶佳. 浙江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网格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