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教过的八年级学生中,大部分都认为VB很难学,尽管有很少部分学生掌握了书本的例子,但一到用VB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我也和教VB的老师交流过,普遍都认为学生学习VB的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学起,学起来很难。老师教好VB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教学生学VB不是要让他们成为程序员,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能解决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就可以了。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论述如何教好VB。
关键词:顺德区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 VB 流程图
VB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较流行的可视化语言,它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既像其他的程序语言一样有自身的语法、编程思维,也与传统的过程驱动语言不同,最特别的在于它是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编程,并且提供了易学易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对于学习编程的初学者来说,VB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从2007年开始顺德区教研室编写的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包含了VB的教学内容,2008年对教材进行了部分修改。在我教过的八年级学生中,大部分都认为VB很难学,尽管有很少部分学生掌握了书本的例子,但一到用VB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怎样才能学好VB?”这是很多VB初学者经常问的问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教好VB?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纵观教材,有的放矢
VB与七年级学习的应用软件不同,它的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学习对象的基本属性是窗体设计的基础、学习变量与表达式是编写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类代码的前提,基本概念没弄懂会影响程序的编写。因此,对于我们执教者来说在备课时应狠下功夫,首先最好能在上课前备完整本VB教材,从中了解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哪一课会学习、怎样讲解这一个知识点能令学生更好地学习下一个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其次要考虑如何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如在编写如何判断输入的年份是闰年这个程序时,我先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
请按以下要求写出算术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1)X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2)X能够被100整除也能够被400整除;(3)X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够被100整除也能够被400整除。
在做题时除了顺便复习了求余(MOD)运算符,还能通过课前小练引入本例题中来,一举三得。最后在备课时也要留意书本的习题,有选择性地挑选给学生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要求他们能完成所有的习题,只要他们能理解并完成书本的例题即可。对于这类习题:等式“ 4□5=□9×5”中的“□”是一个介于1-9之间的数字,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计算,“□”是多少?还是留给班上那极个别优生来思考吧。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设计程序就像盖高楼大厦,首先要设计图纸,然后动工,如果某一个环节出错,后果不堪设想。对于编程来说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遵循基本步骤,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基本步骤是:问题分析→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代码设计→调试→维护。所以每遇到一个要解决的编程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这一步是很多学生忽略的。他们往往先设计界面,然后在开始编写代码时才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很容易导致无从下手,就算已经编写了代码也会错漏百出。初学者只要按照编程的基本步骤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相信编写程序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不能错过的流程图
问题分析完了,就要对程序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设计出我们需要使用的模块,并画出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算法的一种描述。流程图的优点:(1)采用简单规范的符号,画法简单;(2)结构清晰,逻辑性强;(3)便于描述,容易理解。画流程图时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个软件——SmartDraw,它是一款专业的图、表设计、制作、管理、转换软件,可以用它轻松设计、制作、管理、转换各种图表、剪辑画、实验公式、流程图等等。当然,用Office Word也可以,不过小孩子都喜欢新鲜事物。
流程图中常用的一些图形有如下表约定。
四、及时鼓励
对于八年级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VB是比较难学的。其一,VB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其二,学习VB涉及较多数学和英语学科的知识,数学、英语的学困生特别是数学的学困生想学好VB就更难了。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学生学好数学、英语,或者配合数学、英语教师把学困生的数英成绩提高上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VB的信心。
由此看来,要想教好VB,钻研教材、立足课堂、培养好习惯和多鼓励是关键。我相信只要不断思考总结、不断学习,终会发现原来教VB也同样富有乐趣与成功感。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学研究室 编写《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2]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流程图的优点、SmartDraw的功能。
论文作者:钟陟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流程图论文; 学生论文; 顺德论文; 八年级论文; 程序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