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幼儿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数字认知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计算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数学启蒙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缓解幼儿对计算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幼儿对计算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全面掌握计算教学内容,不仅培养了幼儿对计算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幼儿;计算学习;兴趣培养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是计算为主要教学内容。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从而让幼儿对计算学习失去了兴趣,对教学质量会形成较大影响。因此,想要培养幼儿计算学习兴趣,必须要结合幼儿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计算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其身心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在其心目中会对生动、形象的事物产生非常深厚的兴趣。所以,结合这点心理特征,需要在开展计算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教育。通过合理使用教具,让幼儿可以通过各类实物讲解来感受到计算教学的多样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并激发起幼儿对计算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对数字的认知。比如:在幼儿通常会受物体大小与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会对数字概念产生误解。例如:把8个大皮球和9个小皮球进行比较,会让部分幼儿产生视觉误差,以为大皮球数量更多。然后再将同样数量、同样大小的皮球摆成间隔不同的两排,会让部分幼儿产生间距较大的数量更多。这反映出了幼儿并不了解以个数进行对比的方法。为此,老师应该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实物教具,将8个大皮球和9个小皮球进行对比,让幼儿可以清楚看到小皮球比大皮球多1个,而大皮球比小皮球少1个。在开展相类似的教学内容时,老师还可以利用不同图片及计算器上的不同颜色算珠为教具。引导幼儿开展认真观察与对比,让其能够逐渐形成对数量和序数的正确概念。特别是排除了物体形状大小、空间排列形式对物体数量的影响,对抽象的数字也能清楚地比较大小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又能掌握得牢固。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幼儿时期对于新鲜事物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幼儿 的计算学习兴趣。在此环节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讲述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可以以最快速度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讲述故事时,需要将教学相关的内容穿插到故事情节中。此外,还可以在讲故事过程中,向幼儿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学习注意力,让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有效地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为教学内容做一定的铺垫。例如,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编一段小故事:今天森林中的动物要举行拔河比赛,结果一边是 5 只小猫,另外一边是 7 只小兔,结果小兔队赢了比赛,然后有个小猴子喊着说:“这比赛不公平!”教师就可以提问幼儿,为什么说这比赛不公平呢?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各教学层次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具体形象的事物和教学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8的分解组成”时,教师可以多找一些素材进行展示,如8个苹果,分别使用两个、3个盘子,可以怎样来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一定的思考,并和其他幼儿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其他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理解中进行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幼儿更广泛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
四、增强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心理学中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大班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的这一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摸、看、听、动、画、做的活动中,增强对事物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思考。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探索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到“6的分解和组成”时,教师可以准备6个苹果,然后设置一定的问题:如果将6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中,可以怎样分?放在3个盘子中可以怎样分?这时候,就可以让幼儿进行一定的操作。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而且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幼儿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这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以游戏化方式开展教学
在幼儿计算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在具体开展计算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游戏活支。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激发幼儿对计算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都会“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会导致部分幼儿对计算学习产生抵触情况。加此,传统教学内容较为乏味,幼儿对计算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快乐轻松地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实际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有产儿提升了幼儿计算教学质量。比如:在开展10以内数计算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孩子随机划分为多个小组。组织幼儿开展猜数游戏。从而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并增强了幼儿的计算能力。
五、结语
总之,在开展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幼儿计算学习兴趣为核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意,通过合理化运用多样性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幼儿对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对幼儿计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21):192.
[2]李清兰.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赤子(中旬),2013(08):106.
[3]蒋艳萍.浅谈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1-82.
论文作者:黄丽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幼儿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皮球论文; 过程中论文; 还可以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