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面积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地理论文,智力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使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提高的目的,但由于1994年高考取消了地理科目,无疑将大大削弱地理学科的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严重滑坡,特别是在重点中学表现的尤为突出,一部分学生在期中、期末的考试中,地理成绩不及格,更有个别学生地理不及格,而其它学科高考却能达到80分以上。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做了一次地理学习兴趣调查,其结果如下:
愿学基本愿学 不得不学 不愿学也不学
18.2%
37.9% 42.4%1.5%
这种现状的出现无疑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的中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这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使中学地理教育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便成为我们地理教师目前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去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端正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
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课的学习,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目中的地理的地位不断提高,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要让学生摆正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外因教须通过内因学来起作用,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同时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想使学生对地理深感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有可能运用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爱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用教师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应运用一定的手段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奋发进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掌握书中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并认真学习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数理化以及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学。同时还要不断收集报纸、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和信息。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而且可使教师的教学生动、充实,同时也可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如在讲锋面雨时,正值秋雨季节、降水量多,一天比一天冷,教师依据这种自然现象在讲课之前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中,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因为冷锋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锋面雨的知识。”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样必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大体分两类,一是感性知识,二是理性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理事实,形成地理观念,进而找出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地理概念,明确其分布和演变规律及成因,由此形成了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
教师针对这个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材料,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其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实地观察法。这种方法是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直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鲜明、生动和深刻。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大。②直观教具演示法。这种方法方便,且适应性强,可根据条件选用。这种方法一般指地图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和电影等,用以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理性知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恒星日与太阳日时,学生缺乏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就可自制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活动教具,使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4.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因此,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高中地理下册有许多知识好学难记,可采用自学—精讲—多练的方法。对理性较强的知识则采用启发式。另外,讲座法、网络法、变式法、高难度法、比较法、综合法、图文法等等,都可采用。
5.用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横跨文理两科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迁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讲天体的运动可用到数学,大气的运动用到物理知识,在讲水、地史、生态系统等知识就涉及了化学、生物等知识。
6.用活跃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并且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也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发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参观气象站、观看录像(科教片火山、地震、地热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办地理墙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将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创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充满热情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可以使一部分不愿学地理的学生从感情上不好意思不学。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课后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打篮球、排球、新年联欢等),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这样就可以使师生的感情融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则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差生就更为重要了。
1.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绪论课中,教师必须针对地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以交待。使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知识大体分为两类,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去不断地强化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于人类活动使人与地产生密切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学习。课文是地理课本的主体,地理插图也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填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学生强化预习、听课、复习的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五、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使差生“能学”
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以及考试所反馈的信息,充分利用反馈和前馈原理,及时对差生进行帮助,实行分类推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差生地理成绩差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差生缺乏自信心和毅力以及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除了用以上所述的方法之外,更要加强他们的毅力、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我学不好”转变为“我能学好”。
1.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找出差的原因
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地去分析差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经试卷分析,查出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问题所在,设计出解决的方法。
2.通过情感交流,转变思想
在教师掌握差生基本情况的前提条件下,耐心同他们谈心。谈心时要讲究方法,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师生共同找原因,对症下药,去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使教师的外因通过学生的内因而起作用,激发了差生学习热情。
3.抓住每一次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
对差生首先要降低起点,使他们感到我能学,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提高差生的自信心。同时为了避免差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如学习成绩时有起伏等,而出现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
4.加强课后辅导,实行分类推进,狠抓差生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课后及时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差生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课后辅导、考前辅导、师生答疑、差生辅导。在辅导中尤其是对差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解答,鼓励差生思考、提问,必要时给差生充足而固定的辅导时间,每次考试之后,教师认真对待差生试卷,和差生一起分析错误所在,怎样改正,使差生学有方向、方法和信心,以培养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对差生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知道教师的苦心,将之转变为恒心,去勇敢的面对现实,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