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在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噪声值,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脑梗死及脑血肿120例患者,复查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 120 kV,400 mAs)和观察组(低剂量: 100 kV,250 mAs),比较两组扫描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苍白球与半卵圆中心图像噪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CT 低剂量进行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满足基本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肿;复查;螺旋CT;低剂量;辐射剂量
脑血肿及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情进展变化较快,临床医师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血肿及梗死演变情况,故患者常需短时间多次接受CT扫描,因此,如何降低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同时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优质图像,已成为放射工作的关注点[1-2]。为分析CT低剂量扫描在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噪声值,本研究选择120例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时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扫描观察对比情况进行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诊的脑梗死及脑血肿120例患者,将复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 120 kV,400 mAs)60例和观察组(低剂量: 100 kV,250 mAs)6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区间34-85岁(中位年龄为63.9岁),脑梗死49例,脑出血7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体重、年龄以及临床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扫描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40型螺旋CT机,患者保持仰卧位,身体长轴与设备中央与保持平行,头部摆正,扫描前关闭CARE Dose4D和CARE KV功能。初查时选用常规剂量(120 kV,400 mAs)。复查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 kV,400 mAs),观察组采用低剂量(100 kV,250 mAs),两组其他扫描参数均一致。矩阵大小是512×512,选用层距、层厚均为5mm,螺距为1。检查结束后,将数据传至PASS 系统重建处理,与首次检查图像比较,分析两组复查图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值。
1.3 图像质量评价
参阅相关文献[3-4],由3名医师分别选用5分法,比较不同剂量扫描下的图像质量。优:5分,病变清晰,无伪影,噪声值低;良:4分,病变基本清晰,几乎无伪影,介于优与合格之间;合格:3分,病变尚可分辨,少量伪影,噪声值较高,仍可诊断;不合格:1-2 分,病变难以区分,伪影多,噪声值较大,易误诊或漏诊。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数据资料输入SPSS 16.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配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行2检验,a=0.05,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3 讨论
CT扫描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高剂量电离辐射将可能对受检者产生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危害较大,临床上低剂量扫描主要运用于对比性良好的器官[5]。头部的自然对比性较低,但对于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其颅内结构会发生变化,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形成的对比度大,故在低对比度情况下,出血灶可显示清晰[6-7]。
本研究将选择120例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73.3%,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757,P=0.1156);观察组苍白球与半卵圆中心图像噪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85,P1=0.0000;t2=45.8665,P2=0.0000)。相比较而言,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扫描低,但差异不明显,低剂量扫描组图像的噪声值较高。本研究结果与王子玉研究结果相似 [8]。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影像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复查时进行低剂量扫描是必须的,低剂量扫描可清晰显示血肿或梗死灶的大小、密度,既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又明显减少患者辐射剂量,但是低剂量扫描的结果由于扫描自身的特性,相较于常规扫描效果较低。因此为既能降低辐射剂,又能保证扫描结果的准确率,可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扫描。
综上所述,采用CT 低剂量进行头颅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满足基本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蕊,周天,白石柱,等.低剂量CT 扫描获取颌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模型的初步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214-218.
[2] 赵明增,陈松.低剂量CT 扫描在颅脑病变复查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9):1440-1442.
[3] 张太生,王书智,殷信道. 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与扫描参数的设置[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 26( 12): 2410-2411.
[4]何斌,郭濴,杨瑞静,等.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在儿童颞骨低剂量CT 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7):544-547.
[5] 苑会芳,李阳,李彩英,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T 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138-140.
[6] 庄火金.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T 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5):135-137.
[7] 王鹏飞. 脑出血检查中低剂量CT 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观察[J]. 健康前沿,2016,25(11):156,158.
[8]王子玉.CT 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2.
论文作者:王敏 郑穗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血肿论文; 剂量论文; 低剂量论文; 患者论文; 噪声论文; 图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