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施工,是指施工人员在不理想地质条件中采用基地施工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软土地质属于复杂土质会呈现出高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性,这不利于公路施工中的路基稳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御,公路的承载力将大幅度降低,极易发生路面沉陷和桥头跳车等现象。所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需要施工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
1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剖析
1.1施工机械水平的局限性
在公路工程施工之中,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机械设备,并未引入新型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这就使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公路建设对于机械设备的要求,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也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存在一定的安全质量隐患。
1.2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不足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欠缺,缺少灵活性,没有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和方法,与复杂的施工地质环境和条件不相吻合,这就使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方案存在欠缺,难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处理效果。
1.3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较大
(1)路基铺设的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路基的铺设是前提和基础,要待其沉降结束之后,才能进入到主路面的铺设阶段,为此就需要严格把握和控制公路路基的沉降,以确保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和整体质量。(2)路堤的宽度和高度的设计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堤设计的宽度和高度不同,其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由于路堤的不同宽度和高度会对地基承载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要全面考虑道路形状对公路施工的影响。(3)混凝土自身结构的影响。在公路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这种混凝土结构自身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物理反应和现象,难免会使公路出现裂缝,内部钢筋可能出现碳化现象,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对公路的安全使用造成较大的影响。
2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2.1规划软土地基的强度检查
对软土地基施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检查。首先,要对软土地基的强度进行检查,分析软土的强度范围,如果软土强度达到了公路工程的承载力要求,那么只需要对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如果地基强度无法达到要求,则需要进行以上的软体地基加固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地基强度。此外,还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地形环境、水环境、气候环境等进行检查,并分析周边环境对软土地基存在的联系与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当地气候如果雨水较多,那么软土地基的施工,应当采用不受到雨水冲刷影响的技术。如水泥搅拌加固技术等。
2.2规避道路软土中的质量缺陷
软土地基的加固,如果施工处理不当,比较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的技术和工艺方面。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上层软土结构加固效果不佳,就会导致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塌陷和沉降等不良现象,危害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桩的排列不均,或者重点加固区域缺少桩,那么会导致软土地基的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软土地基和道路的变形,造成道路质量缺陷。因此,要尤其注意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采用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保障软土地基的坚硬与稳固,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此外,为进一步强化质量,通常可以采用多种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如碎石桩地基施工技术与CFG桩地基施工技术的结合,由于采用单一的碎石桩地基施工处理,在很多时候难以有效承载房屋建筑,承载力不足,那么需要选用CFG桩进行取代,以最大限度提升其承载能力,能够有效承载其房屋建筑所需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稳固性。
2.3排水技术
软土土质含水量较多,稳定性较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公路的工程质量,有效发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很有必要。为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技术人员必须开展排水作业,将软土中的多余水分排除干净,使其保持一定的干燥状态。具体的排水作业,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采取不同形式的作业方法。如果是地下水,就需要采用隔断和疏干的形式进行;如果是地面水,就需要在积水周围设置边沟、渡水槽和相应的急流槽等,促进排水顺畅。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排水作业,可以保证排水作业的施工效率和实施效果。这样的施工形式,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4换填技术
进行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时,可以采用换填技术展开施工。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将软土土质进行更换,换成相对稳定的施工土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施工机械进行合理利用,采用勘查技术,对软土结构展开挖除,然后向里面添加定量的碎石和煤渣等,这一过程要一层一层展开铺设,保证均匀分布,在进行分层填筑的时候,要将材料的位置进行明确,较硬和强度较高的材料应该填在更换地的底部,然后分层压实,这种方式从更本上改善了软基地质土体结构,进而保证了路基的稳定和工程质量。因此换填技术的应用在软土路基施工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极大优势。
2.5“粉喷桩+砂垫层+等载预压”
对软基厚度较大,危害严重且工后沉降超出允许范围路段,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处理软基。但要注意,如果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在70%以上,且pH值在4以内时,则该处理方法将不再适用。通过对本公路工程完成施工后个别结构物的实时观测发现,再利用了这种处理方法后,沉降明显减小,而且还能和路堤实际沉降保持良好适应性,因此这是一种合理可行的软基处理方法,并且成本也不高。
2.6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措施
施工材料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而公路工程对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软土路基的管理同样也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要让伪劣冒牌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造成软土路基施工质量不能符合规定标准。在施工前,要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不但要对比各种材料的价格,更需要关注公路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选择符合资格的供应商,使进场材料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针对软土的特性,对其展开路基施工,光凭借严谨的施工顺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必须根据具体地质情况灵活应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改善软基的不良特性,增强路基稳定性,增加公路使用寿命,为国家道路安全运输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飞.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15(5):80~81.
[2]张吉波,王飞.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3]刘宏章.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2):75.
论文作者:高立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公路论文; 土路论文; 地基论文; 土地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