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

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

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景 云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家校合作是优化教育体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趋势。我国家校合作从提出历经30多年,至今仍表现出边缘化、形式化、边界模糊和学生中心地位被忽视等问题。迎接新时代挑战,解决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推进制度化建设,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注重合作实效,推进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厘清各自边界,发挥各自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真正构建新时代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模式,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时代新人。

【关键词】 家校合作;低能低效;制度保障;同向同行;共融共育

人才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二者同时存在,共同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优质、健全的教育平台。当今世界,家校合作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内涵是“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生活参与。”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已经无法完成教育之重托,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与全面配合,使二者在人才培养上达到目标一致、同向同行,家校共同施教,形成教育合力,二者合作铸材。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家校合作,打破学校办学孤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一、新时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施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是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才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机遇,新起点,基础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之需求,铸就民族之魂,真正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国基础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家庭。家庭是一个人最初感知世界的起点,是其一生前行的动力,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其举止行为、言传身教牢固地镌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人之健康价值观念形成与人生旨趣之奠基,家庭教育是基础。言传身教有着持久而不竭的力量,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要给其子女讲好“人生第一课”,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庭环境是孩子思想品德养成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由家庭成员的情感情绪、兴趣爱好、态度言行等综合而成的心理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观念等构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及其性格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学校是专门且专业的教育机构,有固定的场所、专业的教师和规范的培养目标与管理制度。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其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学生在学校这种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系统、专门的教育与训练,使其自身知识、技能不断精进,并以此而追求理想、实现抱负。就教育功能而言,家庭教育重道德养成、人格完善;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授、能力增强;就教育作用而言,家庭与学校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二者在人之成长中缺一不可,一方之缺位,满盘皆输。因此,人之教育,家庭与学校二者必须同向同行,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成人之健康成长、成才。

目前,家校合作已为人们普遍认同与重视,成为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普遍“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一个国家、地区只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只就学生问题抓学生,也难以奏效了。”所谓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共育成人的一座合作之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家校合作是优化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目的的最终达成与有效实现。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与现实状况的不同,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但父母对子女的期盼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期盼,二者所达成的教育诉求与愿望是一致的、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信息交流,寻求最适合家庭、学校和学生三者相统一的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的有效配合,达成一致的人才教育目标。在此前提下,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引导与有针对性的施教,使其得到更多的关心与来自学校和家庭双重爱的浇铸,从而使学生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感悟到因教育而带来的充实与快乐。学生时代家庭和学校是其全部的生活场域,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成其的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观的奠定。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教育方法的科学等强大的教育合力与教育生命力。家庭和学校虽教育目的相同,但二者的教育内容有别,家庭教育是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是人品教育和人性教育;学校教育是能力教育、智育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与升华。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在教育的内容上实现互补,保证学生接受全面、健康的教育。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此保证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的规范、有序和实效。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避免和抵御一些不健康、不适合学生自身需求与健康成长的因素乘虚而入,更好地助推教学效率,达到理想之教育目的。

在双侧向测井响应中,低角度裂缝的电阻率值在致密高电阻率背景下明显降低,曲线形状尖锐,深、浅侧向测井值一般呈负差异。裂缝的张开度与电导率成正比。当张开度增大时,低角度裂缝的深、浅侧向电阻率都下降,幅度差值增大,但它们之间的幅度差远小于高角度裂缝。在给定条件下,对于油气层,当侵入深度大于深侧向探测深度时,为低阻负差异;对于浅层侵入,无论流体性质如何,均为高阻正差异。

二、当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综合工程,它从来不是教育自身单一的事情。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育赖以存在的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价值体系和国民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教育学生从现在到将来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但泾渭分明,师爱无法替代父爱、母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塑造人的教育,其目标一致而内涵各异,殊途同归。当前,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边缘化、形式化、边界模糊和学生中心地位的丧失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家校合作的实效和进一步发展。

(三)家校合作边界模糊。家校合作边界模糊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越界,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附庸。当前,家校合作中学校教育这只手向家庭伸得越来越长,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学校主要是指导家庭教育,而不是将其应承担的学习任务强加给家长,将应由学校承担的教育职能(如作业批改、功课辅导等)转嫁给家长。学生应该在家庭完成一定量的作业,目的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老师通过批改作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家长批改作业,显然是老师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功课辅导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因为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修养,而许多家长无法做到,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当前较为流行的家长在学生家庭作业上签名,这种类似“监工”的做法,严重损毁了学生对老师信任,消解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信,降低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教育重在促使儿童价值观念、人格情感、行为习惯和生活智慧的养成,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笔者曾有幸参加“国培”计划,观摩一所当地有名中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因倡导生活化教学,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煎牛排、吃水饺。学生很活跃、积极性很高,但课堂乱混混、香喷喷,倒勾起了同学们的食欲而忘记了课堂。老师应该做老师的事情,家长应该做家长的事情,只有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感知学习的快乐,只有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是以生活教育、德育养成为核心,重道德价值观念和人格情感,践行主流观念,弘扬核心价值,传承民族美德,在衣食住行中传递美好,承接优秀,引导子女做人、做事,促成美好心灵、行为习惯和生活智慧的养成。

(一)家校合作边缘化倾向严重。新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家校合作是有着广阔前景的教育改革领域,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就会获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机。对于当前多数学校而言,唯升学率是举,狠抓学科教育考高分、德育工作保安全,而将家校合作放在学校事务的边缘,不予重视,没有从实质上将家校合作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即使开展家校合作,也是围绕学科成绩与学生安全二者展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丧失,成为学校的附属品。家长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作业批改、背诵签字和道德训诫。目标不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是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此种问题之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都缺乏对教育价值的共识,“从发生学来看,家校合作是基于家庭与学校各自的教育价值理解与个体化实践之上的,家庭与学校的差异性是产生家校合作的逻辑起点。……要正视家庭与学校对教育价值的个体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价值共识。”“新的家校合作行动属于典型的跨界行动,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走出学校’和‘走进校园’的跨界认知和行为。”缺乏对家校合作价值的共识,其边缘化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教育是家长、学生、学校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就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边缘化、形式化、边界模糊以及学生中心地位被忽视等问题,应积极采取推进制度建设与完善,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注重合作实效,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厘清各自边界,发挥各自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合力育人模式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决定自10月15日16∶00起恢复正常防汛工作。洪峰未造成电力设备设施受损,主动停运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所有安置点均正常供电,应急发电设备未启用。目前云南电网公司维持自然灾害(强降水、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迪庆局结束应急Ⅲ级响应,丽江供电局结束Ⅳ级响应。迪庆境内沿江地带水位基本恢复正常状态,迪庆局水位观测人员已经全部撤离现场进入待命状态;灾民安置点已无人居住,保供电人员已全部撤离。丽江局灾民安置点已无人居住,经灾情研判并经政府同意,丽江局应急人员、装备、车辆已全部撤离。

(一)推进制度建设与完善,摈弃边缘化倾向,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国,家校合作从提出到发展历经30余年,但至今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学校层面的边缘化、家长层面的不够重视和学生中心地位的忽视等依然存在,这些都与制度建设的滞后相关。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家校合作诉诸行政力量规范,将会取得更为有力的推进和更为有效的发展。就国家层面而言,应针对家校合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并提出刚性的要求,具体分解到学校综合治理、考核、评估、绩效等量化的指标之中。目前,我国已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但因缺乏相应的立法与规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家校合作并未做实、做到位,仍处于边缘化状态。从学校层面而言,应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具体实施规章制度,学校要高度重视与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将其放在学校治理与学生发展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成为学校制度并确保实施到位。同时,学校要敞开校门,积极欢迎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校的日常管理,达到同向同行,步调一致、共育共享教育状态。从班级的组建与管理而言,应落实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责任意识,建立由班主任主导、课任教师辅助、家长参与的老师-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的老师-家长委员会推举成员参加学校组建的校级委员会,上下贯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形成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生力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边缘化倾向。

三、解决当前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策略

(二)家校合作形式化。家校合作从最初的家长会、家访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信箱、校讯通、QQ群等,其形式不断拓展,表面上丰富多彩,但就总体成效而言,处在低效运行层面。“从实践来看,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的价值已基本达成共识,家校合作也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变革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是,家校合作的实质与实效却仍值得质疑,其中不乏借‘合作’之名而行控制与利用之实的‘假合作’。”家长会主要介绍学生成绩,家长只是一个被动的受训者,甚至因为自己的孩子犯了小错误或学习成绩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难为情。任课老师一言堂,讲解试卷、通报分数、甚至排名展示,对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对孩子健康成长基本是负能量。学校的开放日,形式化倾向鲜明,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节目编排、活动策划,而关于深层的交流却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拉近家长与子女的距离,提供共同体现生活、增进理解的好机会,但很多亲子活动的随意性太强,没有经过精心的策划,照搬他人模式,无法体现学校文化特色,无法有效彰显学生个性特长,仅停留在娱乐的层面;家访是与家长最为有效的沟通、交流的活动,从学生的成长教育而言,家访工作需要定期的、不间断的进行,时时关注、守护孩子的成长。但由于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家访工作很难持久,形式化、低效化明显;家长委员会通常是由表现积极且主动参与的家长组成,而将一些没有主动参与的家长拒之门外;家长学校虽然能够给家长带来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提升,但因为家庭状况各异,家长学校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各自家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无法对不同的家庭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徐前明等[20]实验证明白介素-2可以有效提高禽流感H9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剂量在0.06~0.1 mg之间,效果比较理想。Lowenthal J W等[21]研究发现给雏鸡注射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可以增加IgA抗体的分泌水平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些与本试验结果一致。通过H5型禽流感抗体滴度、H9型禽流感抗体滴度和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来反映免疫功能,抗体效价的高低直接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松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各病毒的抗体滴度,特别是松籽添加量为2%、3%,各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松籽具有增强免疫力的特性。

(四)家校合作忽视学生中心地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校合作,其教育与合作的最终目标都是学生,是学生的健康、健全发展。目前,家校合作中,学校、家长都各自从自身的维度出发,没有顾及和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诉求和意愿,没有体现出家校合作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存在着主观性和目的性太强的偏失,对家校合作的理解,还是将其置于减少家校纠纷的主要举措,或者是将其看成是学校评优、接受检查的器具。合作的主体都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学生,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生也有合作愿望,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实现合作的目标。故此,家校合作是内在包含了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与子女三者之间的共育、共建、共享、共生,最终共同构筑的“三位一体”合作共赢育人新模式。

(二)注重合作实效,摈弃形式化倾向,完善家校合作运行机制。在家校合作中,除了强调合作形式的创新外,必须注重合作实效,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运行与协同机制,协调合作的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环境的优化。目前,家校合作很普遍,但多数情况是流于形式、低效低能,忘记初心,并未解决问题,甚至成为问题有效解决的障碍。诸如合作中的家长缺位与越位、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偏低等,往往表现出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孩子出现问题,兴师动众找学校理论。或是因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超越了家庭教育范围而对子女强加负重,占用了孩子大量休息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超纲学、提前学,兴趣班、特长班等,孩子不堪重负,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带来了困扰。对于教师,由于其专业成长中,诸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教育培训等课程体系中缺乏相关课程的设置,致使教师缺乏有效家校合作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此,要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构建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运行机制,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增加家校合作的相关课程设置。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才会发自内心真正参与到家委会活动中来,真正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摈弃长期以来家校合作的形式化倾向,使家校合作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鲁迅清醒地意识到,当时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一流水准之间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在翻译和介绍国外优秀作品方面,国内也严重滞后,吸收借鉴太少太迟。即以《小约翰》为例,该书是凡·伊登青年时代的作品,发表于1887年,但直至40年后的1927年,才由鲁迅和同事齐寿山联手译成中文,其时凡·伊登已68岁了。

(三)厘清各自边界,发挥各自优势,促成有效合作。家庭和学校各有其教育内涵。建构新时代家校合作新型育人模式,第一要务必须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边界,真正回归家庭和学校自身应然之要求,清晰各自应肩负的教育任务与使命。家校合作并非是目前的家庭围绕学校转,不是学校领导家庭,一方不能取代另一方。家庭教育应重言传身教,在价值理念的传递、行为习惯的铸就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中,形成家风,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儿童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业教师,且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这是其优势。学校在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应积极地肩负起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职能,有效地对父母进行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家校合作素养,使家庭更好地承担子女的教育和更为有效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真正成为家校合作的主体,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生才真正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需求,能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需要学生的配合,家庭的教育也需要孩子的支持,当学校、学生、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时,家校合作效果的最大化也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体诉求和个性化差异之上。家校合作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就在于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孩子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时代新人。究其根本,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家校合作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作为家校合作的目标对象,学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困惑与学习需要最有发言权;学生也是家校共读、共写和共同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成员,他们有权就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家校合作中必须从学生的主体诉求出发,走出应试教育的困扰,剔除功利化和形式化的合作倾向。当前,家庭教育缺位或过度情况尤为突出。一方面,很多家庭因忙于家庭事务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应尽的职责,只“养”不“育”,将“育”完全推给学校;或者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强加在子女身上,“逼迫”孩子考好成绩,花钱“买教育”,参加各种补习班、训练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孩子负重前行,将所有时间投入到一件自己不太喜欢甚至根本不喜欢的事情之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少了成长之中应有的快乐与美好童年的乐趣,导致忧郁症、狂躁症、焦虑症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成绩、升学率放在中心地位、绝对重要的位置而背弃立德树人的理念,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浓厚。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左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制高点来进行定位,站好位,不错位,家长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差异出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对话、充分交流,共同反思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① 朱永新.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试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研究, 2017(11):75-80.

② 【苏】B·A 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M]. 赵玮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7.

③ 柴发.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作, 预防校园欺凌[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4): 155-157.

④ 陈中梅.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城区小学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索[J]. 教育学术月刊, 2018(6):86-91.

⑤ 柴发.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作, 预防校园欺凌[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4):155-157.

⑥ 李清臣, 岳定权. 家校合作基本结构的建构与应用[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2): 38-42.

⑦ 吴重涵, 王梅雾, 张俊. 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 教育研究, 2017(11): 81-90.

⑧ 朱丽. 基于民主视角的家校合作审视[J]. 基础教育, 2018(8):81-90.

⑨ 汪敏. 家校合作的主体边界与实践范式[J]. 教育科学研究,2018(12): 66-72.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以家庭结构变迁为视角”(项目编号:2018XB00813)。

作者简介: 景云,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系主任,学科教学(思政)硕士学位点负责人。

标签:;  ;  ;  ;  ;  ;  ;  

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