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发祥[1]2004年在《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旨在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大量的外文资料为依据,客观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代表俄罗斯当今最新发展方向的俄罗斯主体心理学理论范式,试图阐明俄罗斯主体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理论,追溯其产生的背景和学术渊源,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其理论和方法论特征等方面进行评论,并在评说其功过得失的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俄罗斯主体心理学思想作为贯穿苏俄心理学发展一条主要线索,它是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苏俄心理学、两方心理学以及俄罗斯社会文化发展等众多因素综合发展和影响的产物。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以作为主体的人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以主体方法论、系统论方法和宏观研究方法等为具体的方法论,通过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以及认知、心理物理学、心理发展机制、个性和具体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来揭示作为主体人的心理的本质。较之其他心理学理论,俄罗斯主体心理学强调主体积极性、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注重对群体主体问题的研究、关注社会问题以及重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文章认为俄罗斯主体心理学对建立并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主体研究的回归以及整合分散或分裂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在对俄罗斯主体心理学理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俄罗斯主体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俄罗斯主体心理学具有向前发展的生命力,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与西方认知心理学相融合可能才是俄罗斯主体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必然,也可能是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刘成刚[2]2013年在《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在苏俄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十月革命前后分别表现出指导原则上的不同。其中,活动理论、人学理论、系统理论等一些在前苏联时期产生的心理学理论,在当前仍然对俄罗斯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并继续被加以应用和发展。通过对不同时期有关研究传统的继承,尤其是对马克思有关辩证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我理解,在苏俄心理学内部曾出现了不同学术流派。这些学派,在对一些心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与解释上相应地形成争议的同时,也各自表现出对于有关主体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主体范畴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世界最为重要的系统组织基础之一,在现代心理学中的作用开始凸显。通过对主体范畴历史的、客观的分析与论证,布鲁什林斯基等学者,一方面将主体心理学发展成为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的主要代言者,另一方面,也使得主体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对象观、方法论基础及整体性与系统性并重的理论特征,开始形成相对于苏俄心理学传统范畴而独立的主体研究范式。与西方心理学不同的是,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首先强调人所具有的整体性及系统性的特征,把有关主体这一问题最初停留在哲学意义上的探讨,经由鲁宾斯坦和布鲁什林斯基等人进一步引申至心理学领域进行研究。在心理学领域,有关主体解释的最初起点是人与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之中,人通过不断地在自然和社会方面改变着自有的存在,同时,也以此为自我的发展创设着新的条件。这样,人不仅在自有的属性上表现为积极的、活动的实体;同时,也成为了活动与自我心理世界的革新者。在将早期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发展至主体心理学这一理论范式的过程中,鲁宾斯坦学派所做的贡献尤为突出。心理学的“主体活动观点”主要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意识与活动相统一之原理,通过活动概念,来积极解释人的心理的、原初且不间断的、连续的特性,并充分利用马克思有关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突出心理主体的本体发生与发展。这使得它在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时,具有了其它心理学所难以比拟的、在持续发展上的优势。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在以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为本体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基础上,以作为主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上,具有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心理学所难以企及的优越性。现在,俄罗斯主体心理学对有关主体问题的研究,已经在各个基础和应用领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的俄罗斯心理学,除了呈现出以主体思想指导为坐标,并基于主体活动原则突出意义取向,以及基于主体连续发生原则就主体本体发生问题展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发展趋势之外,俄罗斯本土心理学家也在努力尝试从不同方面拓展已有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对本土心理学框架内有关主体问题的理论思考,也开始积极与西方心理学研究相接轨;有关主体经验的研究也开始以存在主义观点的解释走入人们的视线。本文旨在,通过对苏俄心理学在主体思想方面的研究形态进行历史的回溯,阐述苏俄心理学不同时期及流派所具有的主体思想,及其对心理学学科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存在主义理念对苏俄心理学不同时期建设所具有的指导价值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心理学主体思想及其内在逻辑发展的理论反思和对当代心理科学按自有理性轨迹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D]. 郑发祥.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苏俄心理学主体思想研究[D]. 刘成刚. 吉林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