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爱玲

(牡丹江市中心血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 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分组。在招募和血液采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的献血者设为参照组,在招募和血液采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的献血者设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献血合格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满意度经调查后比例也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可以使献血合格率得以提升,同时可以使献血不良反应得以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整体护理;无偿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效果分析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城市之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在抢救期间通常需要大量血液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但是在采集过程中,若不能严格要求会提高献血反应发生率,从而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和招募期间需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使献血合格率得以提升[1]。本次实验为探究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80例进行分析,现将护理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抽取的无偿献血者80例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将80例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献血者比例各40例。实验组40例献血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26:14,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36.4±5.8)岁。参照组40例献血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分别为25:15,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37.6±5.9)岁。统计工具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未产生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资料。本次研究中所有受检人员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40例献血者在招募即血液采集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并严格遵循采集流程。实验组40例献血者在招募即血液采集过程中予以整体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首先护理人员在接待献血者时,需主动与其进行交谈,同时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充分掌握,主要包括:性格、职业、献血动机以及年龄等,而后依据献血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主要为:无私奉献型、豪爽干脆型和喋喋不休型,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优柔寡断型、年轻好奇性以及免费用血型,待护理人员进行充分掌握后对其自身存在的差异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2]。在血液采集期间,操作人员的动作需确保轻柔,态度和蔼可亲,与此同时,加强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注意力进行分散,减少不必要的担心。除此之外,为献血者讲解献血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献血对医疗和自身的积极作用,在此期间,还需对献血者讲解献血之后需要注意的事宜,并告知献血完成后需加强营养的摄入。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难问题,护理人员需详细解答。

1.3 指标观察

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献血者对的合格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3],与此同时为其发放我献血中心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分数在89分至100分之间,非常满意,分数在60-88分之间,基本满意,分数低于60分之间,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SPSS19.0)进行检验,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此研究的计数资料,呈现方式为百分率%,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参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产生,则P<0.05。

2 研究结果

2.1 献血合格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参照组40例献血者予以常规护理,25例献血合格,合格率经计算后为62.5%,10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计算为25.0%;实验组40例献血者予以整体护理后,38例献血合格,合格率经计算后为95.0%,2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计算为5.0%;两组间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X2=12.6237,6.2745,P<0.05。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实验组40例献血者接受整体护理,经调查后,38例献血者对该护理模式较为满意,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5.0%,参照组40例献血者接受基础护理,经调查后,30例献血者对该护理模式较为满意,满意度经计算后为75.0%,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表 1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的工作中心以服务对象为主,指导原则以现代护理服务观念为主,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将护理服务程序应用到护理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从而满足献血者的需求,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4]。通常情况下,献血者在招募期间,负责人需与献血者进行交谈、同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还需对献血者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状况进行充分掌握,而后依据不同类型献血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献血者的压力因素,同时可以使健康水准得以保证。血液采集期间,操作人员需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依据程序化标准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在此期间需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献血者和参照组献血者分别予以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献血合格率9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2.5%,不良反应发生率5.0%也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从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实验组9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的报道存在一致性[5]。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效果理想,可以将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琼.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610-611.

[2] 刘丹.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272-273.

[3] 姜华,王任姣,周淑红等.整体护理模式下人性化护理对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者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7):753-755.

[4] 李雪莲,汪丽.质量控制在NICU血培养采集中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2003-2005.

[5] 龚俊.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249-250.

论文作者:刘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爱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