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论文,事业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迎来了她在21世纪的第一个生日。抚今追昔,回顾党对科技事业的关心和领导,科技工作者形成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的80年,是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80年,也是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奋斗的8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加强与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辉煌。
一
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历史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80年。前80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屈辱日甚,中国人民在迷惘中求索,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求索中迷惘。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软弱,不但无力领导完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而且始终未能像欧美资产阶级那样担当起发展近代科技的历史使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失去了历史的机遇。后80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也领导与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空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最早的一批党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近代科学技术背景或较早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他们对于在中国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性比其同代人理解得更深切更全面。毛泽东同志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提醒全党:“农民问题本来包括两方面的问题:即帝国主义军阀地主阶级等人为的压迫问题,与水旱天灾、病害虫害、技术拙劣、生产减缩等天然的压迫问题。前一问题固然是目前的紧急问题,同志们的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这里。但后一问题也是非常之严重,我们不能不积极地注意。”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已经开始把红军迫切需要的军医、军工和无线电通信等技术工作,以及在根据地所能进行的科学知识教育工作列上自己的议事日程。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由于环境比较稳定和科技人员较多,党中央于1939年建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第二年,毛泽东同志与各界人士一道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毛泽东同志鼓励科技工作者说,科学是人们向自然界“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并高度评价他们“作为工业的指导力量”做出的贡献,号召共产党员“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当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时候,党中央要求各地的党组织保护科技工作者和科技设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真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大多数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拒绝败逃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威逼利诱,坚持留下来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成为中国民族利益和国家前途的忠实代表,也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益、前途和希望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在白色恐怖下,就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长期深入细致的工作,推动科技工作者参加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参加到党的行列,成为党和人民的科技工作者。1946年在我们党的影响下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当时追求民主进步的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核心。
新中国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建国之初党提出的《共同纲领》专门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党适时地将工作重点转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探索。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经济建设,努力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 663页)以此为背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一个月就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以后又相继建立了一大批科研机构,调整了高校布局,吸引了大批海外学子归国创业。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我们计划在三个五年计划之内造就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高级知识分子,中央委员会中应该有许多工程师、许多科学家。党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实施了以“两弹一星”研制、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等为核心的一系列科技工程,迅速形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科技体系,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科技极其落后的状况。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党仍然采取各种措施制止和纠正“左”的错误和干扰,保持着一定规模和范围的科技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伟胆略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既是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又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的经济体制改革。科技界率先恢复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崭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科技发展最好、科技成果最多、科技人才成长最快、科技工作者心情最为舒畅的时期。科技攻关、“863”、火炬、 星火等科技计划的实施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党中央根据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确立了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攀登科技高峰的方针。放开大部分科研机构,并使之直接进入市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寻找自己最适当的位置。中国科学院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作为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研究的战略队伍,作为中国与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代表,经过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办院方针,形成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活力的科技发展局面。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际科技界也高度评价中国科技界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和对中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既善于领导革命,也善于领导建设;既善于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善于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创新;既善于领导通过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善于领导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她领导科技事业的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核心力量。1949年以前,中国“一穷二白”,近代科技尚处萌芽时期。全国独立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科技研究人员不足500人, 科研事业与一个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到今天,中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形成各种各样的网络,1000多万科技工作者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仅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就有550多位。中国在核科技、空间科技、物质科学、 生物与医学科技、信息科技等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继美国、苏联、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至今中国保持着卫星发射安全可靠的最佳记录;中国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 是参加这项被喻为又一次“阿波罗登月”大型科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数学、理论物理、地球环境、资源考察等许多领域具有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优势;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巨型电子计算机和曙光并行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些相关领域的世界前列地位;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不但帮助中国农民迅速地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吃饭”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重大作用的阶级是资产阶级。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概括科学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之所以曾经陷入困难,原因很多,但科学技术和民族科技素质相对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全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富时代精神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及由此展开的理论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构成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论述,都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崭新概括联系在一起。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我们要说,邓小平同志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将渗透并改变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作出一系列改革科技体制、发展科技事业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进步不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且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领导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生机和活力,归根到底因为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任何决策,都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人民的福祉作为出发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五六十年代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咬紧牙关研制中国的“两弹一星”?为的就是争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为的就是捍卫中国人民的尊严和独立自主权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为的就是让中国人民尽快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生产力内涵和外延的深刻变化,面对科学技术愈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新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和地位。江泽民同志早在1991年5 月在中国科协四大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战略意义同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同样重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江泽民同志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全球的科技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见,并通过法制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就使中国科技事业一直具有强大的政治保证,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
三
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如果说前两步战略目标更多的是自己与自己比,那么第三步战略目标就是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展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是“十五”计划和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规划的主题,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能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气度和眼光,根据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明确要求和部署,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对科技战线的领导,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特别是2000年2月以来, 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并完善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科学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也为我们建设一支宏大的勇于和善于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队伍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也充分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关于怎样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现状和趋势,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怎样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样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怎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怎样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怎样努力形成和发展我国自身的科技优势,怎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怎样发现和培养人才,怎样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等。这些内容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抓住关系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是开阔的眼界、远大的目标和创新的成果。以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例,整个试点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虽然到今年6 月试点只有三周年,但是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建设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道路。试点的进程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指导方针。三年来,中国科学院从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出发,在院、所两级凝聚和提升创新目标,进行了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学科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开展了深层次、大力度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鼓舞了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从今年起,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战略高技术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是中国科学院共同奋斗的目标。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举措,它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力量”。“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支党领导下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技队伍,不正是当今中国最富创新精神的队伍吗!建设这样一支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全心全意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奋斗的科技队伍,正是科技战线所有党组织和所有党员的光荣责任。
80年风雨历程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科技进步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和推动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靠保证。只要科技战线各级党组织继承党关心和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光荣传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和武装科技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科技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