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i+1”理论 大学英语听力
The Application of “i+1”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Lei Y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has become a prized teching method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i+1” theory, as a core theory in 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exert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ou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i+1”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aims to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aching method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1” theory,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法,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种教学法综合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反馈(reflection)为一体,通过“体验—观察—总结—实践”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探索、领会、应用的共同发展。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已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通过对新知识的观察、反思、概括和应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国内学者对体验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学模式的研究已颇为成熟。研究大都通过指出现有听力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再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手段。这些研究都表明,体验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满足,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尽管研究人员对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探讨,但该教学法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实际运用和具体教学理论结合方面的研究也还有不足。
“i+1”理论是克拉申二语习得五大理论中的核心,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影响颇大。在该理论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1”表示稍高于现有水平的知识。克拉申表示,输入如果低于或远高于学习者的现有知识水平,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i+1”理论中,语言输入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有效性。教师需要分阶段采用适合的语言材料,难度上也应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并内化新知识;2)相关性。语言材料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自身经验相关,这样学生才能快速融入到学习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足够性。“i+1”理论中,“1”的循环是达到知识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实现正循环的知识积累;4)非语法结构性。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中强调语言的习得是自然产生,语言输入的过程应该重视内容的传递,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语言的使用技能。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语言材料选择、语言环境要求等方面,体验式教学法和“i+1”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把“i+1”理论运用到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听力教学课堂当中,在确保语言输入难易程度合理的基础上,依据单元主题寻找对应学生兴趣点的听力材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实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听力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在当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i+1”理论和体验式教学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入手,多样化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目的。
听力前
背景知识的提供有利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更好的获取有效信息(Xu Min,2016)。教师在听力前提供相关背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不能只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材料,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若材料难度太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难度太高,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兴趣。所以“i+1”理论可成为教师在选择材料时的一个依据。在了解学生兴趣点的同时掌握其语言水平,根据“i+1”理论多维度提供前期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调动批判性思维进行启发性提问,促进对听力话题的全面理解。
听力中
在听力过程中合理使用听力技巧,是正确理解文章信息的一种方式。学生使用较多的听力技巧可归纳为以下两种: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李秋畹,2010)。前者指通过对词、句等信息的听辨对内容进行理解;后者指利用背景知识、语境、语音语调等信息对内容进行分析。两者都要结合现有的知识和概念来处理对应的输入。教师在对听力材料进行选择时,除了考虑材料能让学生联系自身环境或经历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结合自身知识体系,从现有知识出发进行推导,完善对信息的整体理解。所以,“i+1”理论和体验式教学法的结合,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熟练运用听力技巧,还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渠道,帮助他们通过对词句及语境的分析,将“1”内化成为“i”。
听力后
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是将知识从理解转变到使用的一个有效手段。后期强化练习可以不局限在听力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可将听力与其他能力相结合,例如提供与听力主题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写作、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语言使用的原则,将知识点运用到交流中来。在材料选择方面如遵循“i+1”理论,不仅能让话题更具有探索性,还能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知识面的扩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可以以“i+1”理论为基础,在有效输入的基础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营造与学生贴近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提升与完善自身语言交流技能及知识体系,强化思辨能力及思维修养。但是,这种理论与教学法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班级学生语言水平不一,导致“i+1”理论中“1”的程度难以把握;教学设备的限制导致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式教学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仍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教学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3]黄丽红.体验哲学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99.
[4]李秋畹.基于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体验式教学[J].消费导刊,2010(05):129+38.
[5]XU Min. The Application of Input Hypothesis and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n Colleges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C]. 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Proceedings of 201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Humanities Science(ETMHS 2016).信息化与工程国际学会: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6:97-101.
[6]张孔凤,杨福.“i+1”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科教导刊(下旬),2016(08):28-29.
论文作者: 雷 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听力论文; 理论论文; 语言论文; 教学法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材料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