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系统”的几点思考_恩格斯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系统”的几点思考_恩格斯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体系”的一点新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所谓“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的体系”,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引的经典根据,多是毛泽东同志那句名言,“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96页)这样说,这样理解,无疑是完全对的,抓住了这个论断的根本,但为了不使这个论断变做一个“套语”,对它的深刻含义似应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说明。

历史上的理论体系,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近代的黑格尔、费尔巴哈,往往都把自己的理论称做包罗万象的真理体系。比如,黑格尔就十分明显。他的哲学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在于它永远结束了那种认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然而,黑格尔却把自己的哲学宣布为绝对真理。这是自相矛盾的,但却是事实。也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恩格斯称黑格尔哲学的保守体系窒息了他的革命辩证法。

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及其整个思想,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之大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造成了根本变革,但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的思想看作“至矣,尽矣,不可复加矣”的绝对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同历史上任何理论体系的根本不同点之一。还在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学说之初,就彰明较著地申明:“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到目前为止,一切迷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的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根本否认有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马克思看过全部手稿)中指出:对自然界的联系“作恰如原状的、毫无遗漏的、科学的陈述,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体系形成确切的思想映象,这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所有时代都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是所谓“解决了科学的最终的任务,从而封闭了一切科学走向未来的道路”。恩格斯不仅这样一般的(也是极端重要的!)论述,还客观地评价了19世纪已达到的认识。他说:“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按:当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错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6、123页)

十分清楚,照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他们的学说决不是包罗万象的;(二)也决不认为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理”,不容更易,不能“纠正”。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是科学,对待自己学说的态度也是科学的,因而他们也要求别人对其学说采取科学的态度。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其学说(以及其他学说)的论述看,我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的体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体系是有“空白”的体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马克思的学说(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来说。马克思的学说中有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认为没有,基本上没有。不仅如此,据有的学者考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言论中连“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概念都没有。马克思的学说中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说它在这方面有“空白”,有何不可?如果指责说这是“亵渎”马克思,那是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的教导的。

最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专家张式谷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野中,属于‘未来学’的范畴……众所周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其主要精力是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他们在有50卷本3200万字之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对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始终涉笔不多,特别是中后期公开发表的著作更是慎之又慎。”(参见《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张式谷文)我认为,张式谷同志的看法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

说马克思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有“空白”,那马克思学说还能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毫无疑问,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没有马克思学说的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谁否认这点,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谁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马克思的学说有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一个是马克思的学说能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二者既不能互相混淆,也不能互相推论,即:不能用一个否定另一个,或者用一个推论另一个。我认为,马克思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的学说,作为世界观,是人类思想史上唯一完全科学的世界观,它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当然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简言之,社会主义建设没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是万万不行的。这是马克思学说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其二,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尽快发展生产力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而这里的问题和关键是,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道路和中介环节,需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去探索和寻找。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1页)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所揭示的就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途径的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按其历史使命,应该包括这样两部分:上篇--社会主义革命论;下篇--社会主义建设论。马克思的学说,从其内容讲,除了是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论基本阙如。对此,我们不能苛求马克思,因为他没有社会主义实践。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列宁涉及到了(因为列宁有了初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很多宝贵思想,斯大林、毛泽东也有很好的观点和思想,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斯大林、毛泽东还有不少错误)。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邓小平同志,他提出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在学习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及第二卷),被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事实上,它也是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建设论”的奠基之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一个“空白”。

总之,所谓“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的体系”,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体系有很多“空白”的意思。正视这一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有益处。

标签:;  ;  ;  ;  

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系统”的几点思考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