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何艳

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 对比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入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行分组观察,依随机表法将其分作甲组与乙组,两组各37例。甲组患者术中实施全身麻醉措施,乙组则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研究数据可知,乙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等麻醉指标与甲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明显较优;加之乙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甲组;两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结果分析均呈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期间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见能显著改善起效时间、药物用量、清醒时间等麻醉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因而其麻醉方式在临床上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髋关节置管术;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效果

前言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可对髋关节疾病起良好治疗作用的手术方式,但其在术中会对患者形成较严重的创伤,导致其生命体征呈较大波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提升[1-2]。而选择应用安全、高效的麻醉方式可见能对患者的手术质量与预后质量形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中通过对比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管术的部分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旨在以此探究应用效果较良好的麻醉方式,现于下文详述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需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入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作分组观察,依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作甲组与乙组。甲组分入37例患者,男性有23例,女性有14例;患者最低年龄为34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49.24±4.07)岁;手术原因中有9例股骨颈骨折,13例骨性关节炎;8例为粗隆间骨折,7例为其他疾病。乙组分有患者37例,男性有22例,女性有15例;患者最低年龄为33岁,最高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8.67±4.69)岁;手术原因中有10例股骨颈骨折,11例骨性关节炎;10例为粗隆间骨折,6例为其他疾病。对比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区间、手术原因等资料可知其中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均需接受肌注地西泮与阿托品操作,入手术室后依常规操作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然后依不同麻醉方案行麻醉处理。

1.甲组:对该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应用药物包括1mg/kg丙泊酚、0.1mg/kg咪达唑仑、0.1mg/kg维库溴铵、3μg/kg芬太尼等。然后经气管插管,借助麻醉剂实施机械通气。术中麻醉维持药物包括0.5μg/(kg·min)瑞芬太尼与100μg/(kg·min)丙泊酚,行静脉持续泵入维持,其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维库溴铵作间断静注。

2.乙组:对该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帮助患者维持侧卧位,穿刺点选为L3-4间隙处,行穿刺观察有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后,采用3ml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制成混合溶液,注射于患者蛛网膜下,并于硬膜外腔留置3cm导管。然后帮助患者转换平卧位实施手术操作,其中麻醉平面需维持在T8-10以下,根据患者术中实际情况追加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以各项麻醉指标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麻醉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需统计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对汇总资料数据应用专业软件SPSS19.0实施统计学分析,采用()对计量资料行表示,检验值由t处理获取,对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行表示,检验值由卡方值处理可得,当处理结果显示为P<0.05,可将数据差异视作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对比

对比汇总数据可知,甲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乙组,麻醉药物用量数据明显高于乙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均<0.05,可见差异显著。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汇总研究数据可知,甲组中有6例发生了肺部感染,有5例发生了深静脉栓塞,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72%;乙组中有1例发生了肺部感染,有2例发生了深静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乙组数据明显较低,软件处理结果显示=5.63,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借助关节假体替代人体病损关节的手术方法,其在临床实践中可见具备着较高的应用价值[3]。但由于其手术实属一种创伤较大的治疗方式,因而麻醉方式的选择可见对手术质量可形成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但其方式需较长的诱导时间、较大的药物应用剂量,并会导致患者苏醒期间心血管方面的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由此易诱发各种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4]。腰硬联合麻醉是现阶段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通过于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麻醉药物,并经置入导管以灵活地加用相关麻醉药物,以此局部用药可达到起效快、剂量小的麻醉效果[5]。并且由于腰硬麻醉可将麻醉效果控制于小范围中,因而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不会形成较强干扰。由此也就明显提升了麻醉的安全性,显著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升了麻醉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乙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等数据明显优于甲组的相应对比数据,且乙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分析后呈P均<0.05的结果,可见差异显著。综上所述,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对各项麻醉指标起显著改善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见其麻醉方式比全身麻醉具更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晓雪,孙卫强.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0):863-866.

[2]康忠奎.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05):974-976.

[3]霍兰.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01):59-61.

[4]高敏,陆志俊.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比较[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6,22(01):52-54.

[5]陈艳,楼飞刚.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医刊,2014,49(02):87-89.

论文作者:何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何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