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杨卫青

(上海市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超 上海 200072)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12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72例,恶性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诊断,比较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良性病变的真算准确率高于恶性病变,数据对比P<0.05。恶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病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和钙化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数据对比P<0.05。结论:B超诊断在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效果较好,对良恶性病变的区分有较好的鉴别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B超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193-01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其中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实践,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在发病后均会出现肿块,并且肿块的大小和性状并无明显差异,患者在发病早期很容易认识不足而将其忽视,导致乳腺癌发展至中晚期时才被确诊,而乳腺癌的早期治疗一般能让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但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疾病存在较多相似性,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误差,导致诊断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不符,影响患者的治疗[1]。本研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中选取112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72例,恶性病变患者40例。良性病变患者年龄在21~67岁,平均(46.12±5.84)岁,包含49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3例乳腺炎性病灶患者,患者的肿块直径在0.3~2.2㎝,平均(1.28±0.33)㎝。恶性病变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9.35±6.42)岁,包含34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小叶癌和3例导管内癌,肿块直径0.1~2.4㎝,平均(1.25±0.34)㎝。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且将双手上举,将双侧乳房完全暴露,使用高频探头从患者乳房12点位置开始进行检查,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放射性扫描,扫描过程中出现异常回声或发现肿块时,则需要进行十字扫描,仔细观察患者肿块大小、位置和形态,并观察肿块边界是否清晰,测定其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判断是否存在钙化的情况,并检查肿块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肿块的血流分布情况等。所有患者在B超检查前均已得到病理检查确诊,对比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判断B超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检查中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B超诊断结果显示72例良性病变患者中63例确诊,剩余9例患者漏诊或误诊,诊断准确率为87.50%。40例恶性病变患者中28例确诊,剩余12例患者漏诊或误诊,诊断准确率为70.00%。良性病变B超诊断准确率高于恶性病变,数据对比P<0.05。

2.2 超声图像特点

根据两组B超检查的图像,乳腺癌患者的图像表现出病灶不规则、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和血流信号丰富的情况,并且存在明显的钙化,数据P<0.05,见表。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其临床发病率仍然很高,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2]。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5年期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但在患者乳腺癌发展至中晚期再对其进行治疗时,其5年期生存率不足20%[3]。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提升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式,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B超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式,其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均有应用。根据临床上对B超检查的实际应用,其具有较好的组织分辨率,并且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不会因为腺体的类型、厚度等因素而导致其对浅表器官穿透力受到影响,还能清楚显示腺体内的异常回声[4]。同时,其能有效明确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并且不会受到肿块密度的影响。另外,超声检查的操作十分简单,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短时间内还可重复进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很高[5]。

本研究采用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良性病变的B超诊断准确率达到87.50%,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的70.00%。良恶性病变患者的B超图像中病灶的规则性、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和钙化情况等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B超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区分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毅.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4):103+105.

[2]张毅.高频B超运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102-103.

[3]庞建良.钼靶X线和B超在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判断[J].中国农村卫生,2016(23):68-69.

[4]宋明月,熊霞,古凌凤.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2):1414-1415.

[5]吕晓丽.论B超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8):143.

论文作者:杨卫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乳腺良恶性病变应用B超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杨卫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