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范召华

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共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92%、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4%,且其患者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较短,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予以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缓解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烦闷、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充分优化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理干预;宫外孕;保守治疗;应用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其他部位着床,其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健康。一般而言,患者被确诊为宫外孕后,会有较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如焦虑、紧张、无助、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宫外孕患者的心理护理受到更多的关注,其在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共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24±5.07)岁;停经26-55d;均行B超检查,无宫内妊娠现象;输卵管包块直径小于4cm,未破裂,无流产迹象,少量出血;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病房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叮嘱患者卧床静养,避免可增加腹压动作;卧床过程中调整体位时,动作尽量轻缓;多食用新鲜蔬果,选取维生素含量较高饮食;保持会阴部位干燥清洁,有出血状况时,需勤换护阴垫,预防逆行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应激期护理

失落、焦虑、恐惧等情绪是患者了解自身病症后的必然反应,害怕影响以后生育、生活、工作等,并且随着对宫外孕疾病机制的了解,患者心理压力会不断加剧。基于此,护理人员需加大同患者交流沟通力度,了解患者基本诉求,向她们讲述相关疾病知识、保守治疗的应用优势等,缓解患者情绪,并使患者明确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治疗依从性[2]。

1.2.2 心理矛盾期护理

限制活动、频繁抽血化验是宫外孕患者常面临现状,尤其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确保绝对的卧床休息,在长期的治疗时间中,患者不可避免产生倦怠、焦虑等情绪,这就需护理人员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卧床修养的重要性,并例举说明相关临床案例,使患者深刻认识宫外孕治疗中,手术治疗并非唯一方式,进而从心理上接受保守治疗,加大配合力度与治疗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评价护理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前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护理满意度,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价,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率对比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所获取数据以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具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研究表明,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其治疗成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宫外孕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患者腹腔大出血,且未得到及时救治时,极易出现生命危险。有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近10多年来,宫外孕与生殖器感染的临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女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相对特殊性,承受压力较大[3]。孕育后代是女性一生最伟大的事业,宫外孕的发生会最大化激发女性的心理恐惧,极大地表现为紧张、恐惧、无助、悲观、绝望等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与进度。心理干预护理需护理人员同患者充分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主体诉求,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中,将传统治疗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应激期与心理矛盾期,依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心理表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优化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异位妊娠的早期临床诊断率有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时间。在前期诊断率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保守治疗较之手术治疗有更多优势,其对患者身体伤害相对较小,且能够保留输卵管及生育能力,近年来,宫外孕保守治疗的选择率明显提升,但其临床成功率并不能完全保证[4]。治疗过程中输卵管破裂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保守治疗中需确保患者处于绝对静卧状态。但患者在罹患宫外孕后,心理压力与负担均较大,这就需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诉求,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予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8%,亦优于对照组的84%,且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予以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缓解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烦闷、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充分优化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5]。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宫外孕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06):94-95.

[2]田宓.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2):174-175.

[3]项春萍,金芙蓉.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0):1334-1336.

[4]李玉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45.

[5]马岑,宋利梅.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112-113.

论文作者:范召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范召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