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在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以防止失稳、破坏和变形为根本原则,关注施工细节,对不合格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其满足建筑地基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地基基础;关键技术;
一、引言
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整体质量的基础,不仅是建筑体系安全的保证,也是建筑施工进度以及工程投资等后续施工的根本。但由于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而建筑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一般在竣工后进行,所以,如果基础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进行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地基基础工程前期的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尤其要做好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的形成。
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准备
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摸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状况,了解施工现场的设施状况、附近建筑以及地下管线埋设,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有目标、有针对性的确定施工方案。
(一)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开挖是基础施工以及地下工程中包含了强度、稳定、变形、支护等因素的综合性岩土工程课题。基坑开挖施工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因为载荷和结构都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和施工紧密协作,加强施工监测和管理,对于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施工中做好科学严谨的组织设计,做到基坑分块(分段)开挖和支撑及时安装,从而保证基坑稳定。
(二)工程降水。在基坑及基础工程施工中,为增强地基承载力和土层的抗剪强度,通常采用的是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同时也达到基坑无水的条件。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应考虑现场的地下水位及土质而进行选择。为避免基坑开挖时工程降水而产生的基坑失稳事故,必须科学合理的采取措施控制工程降水,同时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当地土壤的参数等。
三、常见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一)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复合地基成套技术分成两种,一种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一种是夯实水泥土桩。前者就是将水泥、粉煤灰、碎石、砂等物质加水拌合后浇筑成高黏度强度桩(CFG桩),在桩基础与桩顶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褥垫层、土层、桩顶与桩基础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这种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变形小,适用范围广。实际施工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工艺一般有: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长螺旋钻孔成桩等。当建筑物地基是黏性土、粉土、砂土等自重固结的素填土时,可以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具体的桩基础形式有条形、箱形、阀形等。夯实水泥土桩使用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和在一起,运用机械成孔,在孔外拌和制成水泥土,然后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由于夯实工艺能产生较高的密度,水泥土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强度,进而使得这种复合地基的强度较高,适用于粉土、杂填土、黏性土等地基。而且,这种复合地基桩身强度均匀,施工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小,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压实技术
压实技术是一种物理处理过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将固体、液体、气体混合物进行一定的碾压,排除掉混合物中的孔隙,使得小颗粒填料进入到大颗粒填料之间的孔隙中,实现填料的充分混合和再排列,排出填料中的空气和水分,降低孔隙率,这样就能增加单位面积内固体物质的颗粒数量,提高填料的密实度,使得地基的密实度、含水量等符合工程施工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压实过程中,填料的颗粒大小、填料本身的含水量、分层压实的厚度、机械设备的功能、碾压遍数、碾压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地基的压实度。必须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计施工流程,选择合适的填料,考虑每一方面的因素,确保地基密实度符合工程要求。压实技术的施工可以分成三阶段、四区段和八流程:三阶段就是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四区段就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施压区段和检验区段;八流程则指测量放线→基地处理→分层填压→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碾压→检验→地基整形。
(三)静力压桩基础施工技术
打桩机工作时会产生巨大噪声,当地基基础施工现场与居民生活区域较近时,可以采用静力压桩基础施工技术,这是一种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体中的沉桩技术。一般来说,静力压桩基础施工流程为:分段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体中→逐段接长。每段桩的长度与桩架高度有关,一般在6 m左右。而接桩时可以采用焊接法、锚接法等。这种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节约钢筋混凝土,减少工程成本,而且无污染、无噪声,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质量的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材料问题。劣质材料或者品质差的材料被选用,工程的质量可想而知,也不会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材料的控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前就应当做好监管监督,确保施工材料合格,质量达标,从根本上避免由材料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材料的控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做好材料供应商的遴选,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对比,切实选择那些资质过硬、信誉良好、产品达标的供应商来供应材料。
(二)在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时,要注意该试验须选取桩数应大于桩数总量的1%,还应同时满足大于3根桩的要求。如果该数量范围的试验仍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也可酌情增加试验数目。比如,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桩型以及所在地区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试验桩数目。如果施工过程中,有改变施工工艺或者是桩参数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施工结束后要酌情重新选择试桩。如有下列的情形:挤土群桩施工过程中,会有土体的侧挤或者隆起,试桩会发生挤断、拉断状况;大面积密集群桩施工过程中,难免有打桩速度过快或者顺序不合理等情况出现,这些因素往往也诱导许多质量问题发生,应严加防范。
(三)强夯过程的质量控制。强夯法施工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测量定位,这也是强夯处理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强夯过程中,施工方须按照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对各个夯点进行测放。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要确保场地的平整度,须使用推土机进行2遍~3遍的预压,平整后再测量场地高程,确保夯点的布置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如果场地的地下水位偏高,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或者是在地表上铺厚度为O.5 m~2.O m厚的粗砂、砂石等垫层,以达到避免设备下陷的目的,同时也消除强夯带来的孔隙水压。其次就是进行分段施工。强夯施工顺序是从一边向着另一边进行,从边缘处向中央夯实。夯实过程中必须配合场地的平整,在每夯完成后须用推土机平整场地,在放线定位后再进行下一次夯击。
五、结束语
地基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密切相关。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影响到工程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工程成本,其施工方案必须与工程质量、地质情况、工程结构特点、工期、气象条件结合起来,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保证工程质量。当前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自重迅速增加,简单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稳固建筑物的需求,为了将建筑物的荷载顺利传递到地基中,必须科学、系统设计地基基础工程,通过严谨细致的施工和管理提高地基基础质量,实现建筑设计安全、稳定、多功能等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广明.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J].大陆桥视野,2013(10).
[5]李克文.试论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J].大陆桥视野,2012(22).
[6]张永进.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5).
论文作者:姜冉,徐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地基论文; 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填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