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山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观及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陆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山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 (2000)03—0080—06
一、前言
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从高校到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开展起来。在我们内陆山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闭塞,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情况的调查,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编制是参考有关文献及书籍,筛选、整理和借鉴一些较具普遍意义的内容,形成了37个问卷项目。每一项目要求被试按赞成(A)、不赞成(B)、不清楚(C )三个答案进行选择。
调查对象是重庆市涪陵区城乡中小学教师。由笔者亲自担任主试。预计抽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答卷220份。被试构成情况,按性别:男118人,女102人;按年龄:19~35岁149人,36~60岁71人; 按文化程度:中专及高中63人,大专及本科157人;按职务:校长35人,教师185人;按城乡:城市116人,农村104人;按中、小学:中学112人,小学108人。
调查数据的处理是用计算机计数,然后把数据输入自编求卡方(X[2])>的公式程序中计算结果。
三、结果
教师对健康概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与学生品德、智力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列于表1。
表1 教师对健康概念等5项问题认识的x[2]分析表
项目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x[2]P
x[2]
Px[2] P
1.健康不仅 0.012 0.990.289 0.90 0.451 0.80
指躯体没有
疾病,而且
包括心理状
2.心理健康 5.332
0.201.528 0.50
6.571 0.05[*]
对希贱人而
言是一个很
重要的问题
3.人的某些 0.475 0.80 5.271 0.10 0.022 0.99
疾病其实是
由心理问题
4.心理健康 0.094 0.95 3.952 0.20 0.078 0.95
教育是素质
教育的一个
5.学生心理 1.555 0.50 2.581 0.30 0.101 0.95
健康与否对
学生品德的
形成、智力
的发展都有
职务 城乡 中小学
x[2]px[2]P
x[2]
P
1.健康不仅 0.382 0.80 0.004
0.99 0.001 0.99
指躯体没有
疾病,而且
包括心理状
2.心理健康 3.891 0.20 6.875
0.05[*]
3.003 0.20
对希贱人而
言是一个很
重要的问题
3.人的某些 0.094
0.95 1.248
0.507.465 0.05[*]
疾病其实是
由心理问题
4.心理健康 1.982
0.30 2.581
0.30 3.0150.20
教育是素质
教育的一个
5.学生心理 0.577
0.80 0.253
0.09 0.3030.85
健康与否对
学生品德的
形成、智力
的发展都有
注:*p<0.05为差异显著 **P<0.01为差异极显著,下同。
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年龄、职务的教师对这五项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文化程度除对第2项问题的认识有显著差异外, 在其他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对第2项,两组都有97%的人表示“赞成”, 差异表现在大专和本科程度的教师3%的人“不清楚”, 中专及高中程度的教师有3%的人“不赞成”。城乡两组教师也在第2项问题上差异显著,城市教师100%的人选择“赞成”,农村教师94%的人选择“赞成”,说明城市教师更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希贱人的重要性;城乡教师对其他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中小学教师对第3项问题的认识有显著区别,持“赞成”态度的中学教师占87%,小学教师占94%,说明小学教师更明白心理问题可能引起生理疾病。中小学教师在其他项目的认识上无显著影响。
教师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文化程度、中学、小学的教师对所列8项标准的认识没有显著区别,表明对这8项标准的认识不受文化程度和学习因素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对第2、7、8 项的认识有显著不同,男性教师对这3项持“赞成”的分别为78%、41 %、27%;女教师持“赞成”的分别为94%、49%、50%。说明女教师更倾向于认可“接受别人,与人和谐相处”、“智力正常”、“行为与年龄相符合”这三项标准。
表2 教师对心理健康标准认识的x[2]分析表
项目 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
x[2] P
x[2]
P x[2]
P
1.正确 4.505 0.107.685 0.05[*]1.079
0.50
2.接受别 12.11 0.01 9.657 0.01[**]
1.526
0.40
3.热爱生 3.562 0.201.117
0.502.876 0.30
活,乐观向
4.正视现 4.013
0.10
2.2720.30
0.708
0.70
实,接受现
5.能控制 0.062 0.987.889
0.02[*] 1.395
0.50
情绪,心境
6.人格完整 2.277 0.30 0.647
0.700.8280.70
7.智力正常 10.899 0.01[**] 1.090
0.500.1100.95
8.行为与年 13.176 0.01[**] 0.028
0.991.0210.50
职务 城乡 中小学
x[2] P x[2]P
x[2]P
1.正确 1.0740.50 2.642
0.30
3.147
0.20
2.接受别 0.471
0.80
9.758 0.01[**]1.134 0.50
3.热爱生 0.057
0.98
7.504 0.05[**]1.206 0.50
活,乐观向
4.正视现 0.955 0.50
4.371
0.100.397 0.80
实,接受现
5.能控制 0.811 0.50
6.492
0.05[*]1.542 0.50
情绪,心境
6.人格完整 0.128
0.95 26.821 0.001[**]
1.496 0.50
7.智力正常 12.628 0.01[**] 14.097 0.001 3.108 0.20
8.行为与年 9.633 0.01[**]
19.629 0.001[**] 1.206 0.50
表2显示,不同年龄的教师在第1、2、5项的认识上差异显著。35岁以下的教师对这三项持“赞成”态度的分别为81%、81%、82%;35~60岁的教师持“赞成”态度的均为95%。提示中老年教师更认可这几项。
校长和教师在第7、8项上的认识差异非常显著,校长在这项的认识中,持“赞成”的分别是34%、17%,教师在这两项中持“赞成”的分别为46%、41%。说明在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上,教师比校长更倾向于认同。但校长和教师两者赞成的比例都比较低。
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除在第1、4项上认识一致外,其余各项的认识差异均呈显著水平。在第2、3、5、6、7、8项的认识上,城市教师表示“赞成”的分别为92%、96%、92%、72%、54%、51%,农村教师表示“赞成”的分别为78%、86%、81%、40%、34%、22%,城市教师认可率均高于农村教师。
从总体来看,对这八项标准的认识,前面五项的赞成率相对比较高,而对后三项的赞成率比较低,说明多数教师对“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行为与年龄相符合”这几项是否属于心理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清楚、不正确。
在表3列出的6个项目中,第1、2项目是考察教师是否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诸如认为有了心理疾病就被认为思维不正常,因而害怕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与生理健康状况一样,要么是病人,要么是好人。第3项是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第4、5、6项是要了解教师是否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
表3 教师对心理疾玻救项认识的x[2]分析表
项目 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
X[,2] P X[,2]
P
X[,2]
P
1.有心理
2.170 0.302.411
0.306.639 0.05[*]
,大脑思维
2.人群中心 3.846 0.20
11.397
0.01[**] 8.098 0.02[*]
理完全健康
的人是极少
数,多数人的
心理状态是
介于健康与
不健康之间
3.我的心理比 0.886
0.701.267
0.508.092 0.02[*]
较健康,较少
存在心理问题
4.孤僻、不合 3.006 0.20 0.789
0.702.202 0.30
群的学生是有
心理问题的学
5.学生经常违 3.041 0.20 0.687 0.70 0.065
0.98
纪、打人、骂
人,这些行为
是品德问题,与
心理因素无关
6.有说谎、逃学 0.719 0.70 2.781
0.30
0.102
0.95
、偷窃、恶作剧
行为的学生存在
较严重的心理问
项目 职务城乡中小学
x[2] P x[2]
P x[2]
P
1.有心理 1.752 0.50
4.200
0.10 0.267 0.90
,大脑思维
2.人群中心 14.77
0.001[**]
2.001
0.30 3.244
0.20
理完全健康
的人是极少
数,多数人的
心理状态是
介于健康与
不健康之间
3.我的心理比 0.986
0.20 7.2070.05[*] 0.282
0.30
较健康,较少
存在心理问题
4.孤僻、不合 2.483
0.30 12.845
0.01[**] 2.895
0.30
群的学生是有
心理问题的学
5.学生经常违 1.156 0.50
4.5480.10 3.934 0.20
纪、打人、骂
人,这些行为
是品德问题,与
心理因素无关
6.有说谎、逃学1.220 0.50
2.199 0.30
1.175
0.50
、偷窃、恶作剧
行为的学生存在
较严重的心理问
由表3可知,性别、学校因素对这6项的认识无明显影响。
不同年龄的教师除对第2项认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外, 对其余各项的认识比较一致。对第2项持“赞成”态度的29~35 岁的青年教师占52%,36~40岁的中、老年教师占38%,表明青年教师对这项的认可率高于中、老年教师。
不同文化程度的教师在第1、2、3项的认识上差异显著。 大专和本科程度的教师对第1项不赞成的为78%,高中、中专程度的教师为67 %,表明大专以上程度的教师对之认识更清楚一些。对第2、3项表示认可的百分比,大专程度以上教师为54%、56%,中专程度教师为32%、42%,说明前者比后者更能认识到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更为乐观。
x[2]检验表明,职务对第2项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此项表示赞成的,校长为31%,教师为50%。提示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比校长认识更清楚。城乡因素对第3、4项的影响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水平。城市教师对这两项表示赞成的比例为69%、61%,农村教师为49%、43%。说明城市教师更能够认识到孤僻、不合群的行为是有心理问题的行为,他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更倾向于良好。
表4 教师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认识的x[2]分析表
项目 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
x[2] P [2]
P x[2]
P
1.生物遗传 7.6830.05[*]0.276
0.90 0.105 0.95
因素是影响
心理健康的
2.早期教育 2.312
0.30 2.438
0.300.436
0.80
与家庭环境
是影响人心
理健康的重
3.心理冲突 0.851
0.70 5.535
0.104.179 0.10
也是导致心
理疾玻灸原
4.社会竞争 2.248 0.30 5.9640.10 2.117
0.30
越激烈,人的
心理问题就越
5.生活事件与 4.777 0.10
2.501 0.30 3.139 0.20
环境变迁也可
能造成心理问
6.学习的压力、3.583 0.20 0.1010.95
0.139
0.90
学校管理不善、
教师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等都
可能导致学生
产生异常心理
项目 职务
城乡 中小学
x[2] P x[2]
P x[2]
P
1.生物遗传 3.409 0.20 0.9580.60 0.877 0.70
因素是影响
心理健康的
2.早期教育 1.155
0.50
0.6100.70 1.147 0.50
与家庭环境
是影响人心
理健康的重
3.心理冲突
2.585
0.30
0.6340.70 5.292
0.10
也是导致心
理疾玻灸原
4.社会竞争 0.8610.70
17.454 0.001[**] 1.095 0.50
越激烈,人的
心理问题就越
5.生活事件与 0.635
0.70
0.027
0.99
0.751 0.70
环境变迁也可
能造成心理问
6.学习的压力、2.505 0.30
0.3170.80 1.928 0.50
学校管理不善、
教师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等都
可能导致学生
产生异常心理
由表4可知,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和学校对这6项的认识均无显著影响。
性别对第1项的影响显著。男教师对此项表示“赞成”的为48%,女教师表示“赞成”的为34%,表明男教师更能认识到生物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但他们的认可率都不高。性别对其他几项的认识无明显影响。
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对第4项的认识差异显著。85 %的城市教师赞成“社会竞争越激烈,人的心理问题越多”,62%的农村教师表示“赞成”。他们在其他几项认识上是一致的。
由表5(见下页)可知,性别、 职务和学校因素对这几项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第7、12项的影响呈显著水平, 对其他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19~35岁的青年教师对此两项持“赞成”态度的比例分别为69%和63%,36~60岁的中老年教师表示赞成的为83%和84%。显示中老年教师比青年教师更认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预防学生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这两项措施。
对文化程度组的x[2]分析表明,大专以上程度的教师91%的人认可第5项,中专、高中程度的教师有81%的人认可此项,两者差异显著。文化程度对其他几项的认识影响差异不大。
城乡因素对第3、4、9、11、12项认识的影响显著和非常显著。 对第3、4、9、12项表示赞成的百分比城市教师分别为98%、91%、97、 77%,农村教师分别为92%、75%、89%、63%,说明城市教师对这几项认识更为清楚。对第11项的赞成率,农村教师(95%)高于城市教师(86%)。
四、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内陆山区中小学教师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同性别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职务以及城市和农村、中学和小学的教师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99%的人赞成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说明内陆山区的中小学教师已具备希贱健康观。在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上,调查对象的97%表示赞成,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的认识更清楚。
本次调查发现,90%的教师能够认识到人的某些躯体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小学教师对此认识比中学教师更清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城乡因素的影响不大。
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并且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分别占样本总体的93%和96%,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城乡因素的影响不明显。
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标准认识方面虽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教师赞成前五项为心理健康标准,赞成率为86%、85%、92%、89%和87%。而对后三项的赞成率比较低,分别为57%、45%、47%,显示中小学教师对这几项的认识还不太清楚。
表5
教师对维护心理健康措施和方法等项认识的x[2]分析表
项目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x[2] P x[2]
P
x[2]
P
1.树立正 0.351 0.80
2.697
0.30 1.056 0.50
2.把奋斗 0.430 0.802.452
0.30 3.369 0.20
3.学会控 2.3760.30 2.552
0.30 0.382
0.80
4.有烦恼 4.8540.10 1.1220.504.788
0.10
5.自我娱乐4.537
0.10 2.6030.30 7.962 0.02[*]
,防止心境
6.不盲目与 5.377 0.10 1.4150.50 2.578 0.30
人竞争,避
免态度紧张
7.在新环境 2.896 0.30 6.056
0.05[*]
4.244 0.10
中很快适应
,并随遇而
8.积极参加 4.948 0.10 0.0060.99 1.190
0.50
社会活动,
扩大人际交
9.学习有关 3.052 0.20 1.131 0.950.716
0.70
心理调节的
知识与技能
10.中小学 0.209 0.90 1.477 0.502.152
0.30
有必要开展
心理健康教
11.对学生 0.044 0.98 0.362 0.80 0.081 0.99
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不仅
仅是思想政
治课老师或
心理辅导老
12.中小学心 1.973 0.30 12.293 0.01[**] 0.635 0.70
理健康教育的
重点在于预防
学生产生异常
心理和行为
项目 职务城乡中小学
x[2] P x[2]
Px[2]
P
1.树立正1.571
0.50 2.109 0.30 1.146 0.50
2.把奋斗 1.355 0.50 0.940 0.50 4.189 0.10
3.学会控 1.021 0.50 6.106 0.05[*]
0.499 0.80
4.有烦恼 1.823 0.50 11.542 0.01[**] 0.576 0.80
5.自我娱乐 3.155 0.20 5.712 0.10
0.387 0.90
,防止心境
6.不盲目与 1.357 0.50 2.222 0.30
0.361 0.90
人竞争,避
免态度紧张
7.在新环境 0.986 0.50 3.948 0.20 0.849 0.50
中很快适应
,并随遇而
8.积极参加 0.836 0.50 1.626 0.50 3.059 0.20
社会活动,
扩大人际交
9.学习有关 0.029 0.99 6.163 0.05[*]
0.291 0.90
心理调节的
知识与技能
10.中小学
0.576 0.80 0.457 0.80 0.301 0.80
有必要开展
心理健康教
11.对学生 2.735 0.30 6.099 0.05[*]
4.605 0.10
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不仅
仅是思想政
治课老师或
心理辅导老
12.中小学心 3.635 0.20 9.479 0.01[**] 0.040 0.98
理健康教育的
重点在于预防
学生产生异常
心理和行为
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75%)不赞成把心理疾病与思维不正常挂钩,其中大专以上程度的教师对此认识更清楚一些。但仅有47%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还有53%的教师对此认识不清楚,说明多数教师对心理健康状态的认识还不清晰,认为人的心理状态要么处于病态,要么完全健康。
调查总体中有53%的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评价良好,其中大专以上程度教师和城市教师自我估价更乐观,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15%的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了解自我,但有近1/3的教师自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这是个>得注意的问题。
结果显示,多数(63%)教师能够认识到孤僻、不合群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认识更清楚。但仍然有34%的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另有82%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违纪行为、攻击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各组间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只有43%的教师认识到说谎、逃学、偷窃、恶作剧等一般被视为品德问题的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大专以上程度的教师和城市学校的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更明确。对这几项的综合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或者认为安静、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他们认识不到学生安静行为的背后、不良品德行为的背后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而恰恰是因为缺乏对学生问题行为的正确认识,导致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的考察表明,除第一项外,大多数教师对其余五种影响因素的认识比较清楚、一致。从总体来看,这六项的赞成率分别是42%、94%、93%、74%、80%、96%。多数教师对生物遗传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缺乏认识,其中男教师比女教师认识更清楚一些。此外,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更能认识到社会竞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这可能与城市教师生活在竞争相对激烈的城市有关。
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的认识方面,尽管一些组间在有的问题上有显著差别,总体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这九项方法和其他三项都表示认可。各项赞成比例分别为96%、86%、95%、84%、88%、85%、73%、95%、94%、98%、90%、70%。>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中小学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够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事。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预防学生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说明在内陆山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条件已经成熟。
收稿日期:199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