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信息化——现状、政策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现状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国际权威机构信息化评价中台湾的排名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 Readiness 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
‘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
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 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
计划指标名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
200
300
380
460
530
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 18
16
14
12
11
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 7
7
6
6
6
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
12
9
8
6
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
50
60
65
70
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 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 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 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
用计划
位
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
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
推动e化交通
计
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
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 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 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
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 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3)行动生活:从民间出发,创造便捷民生,构筑优质化民众生活。主要分为“M——民生”,“M——社区”,“M——娱乐”,及“M——照护”等四项。累计完成建置15个示范生活圈,25个M化社区,15个M化娱乐服务示范应用点及30个M化照护专属机构。
(4)行动学习:从学校出发,突破空间极限,带动数字化终身学习。累计完成25个学校及其校外无线区域网域漫游示范应用区,包含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艺单位应用服务示范行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