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数字化等技术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企业档案业务流程化、数据采集网络化、文件整理自动化、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的目标。
主题词:档案、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库
一、“统一平台、集中部署、分级应用、兼顾发展”
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应采用“统一平台、集中部署、分级应用、兼顾发展”的建设思想,在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数字化等技术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企业档案业务流程化、数据采集网络化、文件整理自动化、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的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
1、系统在遵循OAIS参考模型基础上,通过内置国家标准代码表和强大的业务定制方式,提供了从数据结构、管理方式、整理规则、归档流程等各环节的可定制,保障系统对各类档案业务的适应性、对管理内容的扩展性、对功能需求的可变性,满足了多全宗、多层次、大集中方式的档案信息管理要求。同时,针对多全宗、多层次企业或协作单位用户,系统以简单便捷的方式,提供对用户录入、整理、归档、查询等功能的权限控制,实现了复杂多样的档案权限管理。
2、系统基于J2EE的“WEB/中间件/服务器”技术架构与基于企业应用集成、面向服务的架构(SOA\EAI)方式,通过WEB方式,实现档案业务功能;采用WEB Service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采用XML标准,提供数据交换,确保系统的可扩展、可维护和可升级。
3、依据电子文件归档技术规范,建立与其它应用系统标准的数据采集接口,实现真正的文档一体化;同时,提供标准的档案信息查询接口,可与用户单位信息门户、机构用户、统一认证等基础系统进行集成。
4、针对各单位机构、档案业务分类表及代码表的变化,系统提供了机构沿革及版本控制功能,保留各阶段的机构、分类及代码档案数据,使系统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机构和管理规范。另一方面,系统可通过更改标准的业务定制、对单位全宗的配置,以及对目录号分层次、分阶段的设置,适应档案业务和用户机构的各项变化需要。
系统通过了严格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严格测试,并在试点应用单位取得良好效果,完全满足档案管理对业务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满足对系统安全性、扩展性和容灾备份的需求。
二、建立永久、安全的数据存储平台
建立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永久、安全的电子文件存储平台,为各单位业务系统中的重要数据文件,或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大量的、具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有了以数字化方式,长期、安全存储的归宿。其主要特征如下:
1、系统在遵循ISO15489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通过制定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类电子文件转换为国际标准的、适合档案存储的规范化格式,解决了数字化档案信息,长期保存、利用、交换和安全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2、系统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不仅支持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贮管理(如:文字、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网页、邮件等),而且,在提供对电子文件属性元数据管理的同时,对电子文件本身的管理,也采用了将电子文件自动形成浏览格式(PDF)、原始格式等规范的方式,进行存储。在利用上,对不同类别电子文件的访问权限(如:正文、附件、处理单)进行控制,可实现对流媒体文件的在线播放,从而保障档案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
三、档案业务管理个性化
1、系统应针对不同用户的业务特点,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业务定制功能,使得用户的业务管理规范与系统低耦合,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规范,通过业务定制功能,在系统之上形成符合自身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如:系统所管理的档案门类、分类、整理规范、标准代码、信息展示、目录表单、统计、归档流程及责任划分,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标准业务定制实现,使得系统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和学习能力,能随着用户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自我完善。
2、系统应具有通过开发和集成先进成熟的技术,保障各项功能可靠实现,提高用户的易用性和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系统集成了:全文检索、OCR、电子文件转换处理、WEB报表、双层PDF、流媒体、图形图像处理等先进成熟的技术。同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利用系统开放的架构,可与各类内容管理平台,如:智能搜索系统、数字印章和水印系统、数据加密技术进行替换和集成,也可以与条码系统、库房智能文件柜系统进行集成,方便实体管理,从而提供质优价廉的技术和功能性能强大的产品选择。
3、系统应提供项目档案离线收录工具、项目标准化表单、电子文件图像处理软件等配套工具,使得系统的文件数据的处理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适应了各种应用环境的需要。
4、创建了个人资料管理平台:创建个人资料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个人资料和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扩大了档案收集的范畴,缩减了档案人员的工作,其“分散收集、集中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全民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主旨。
四、提供档案收集整理的便捷性、高效性
1、在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上,吸收了“后保管模式”理论中“宏观鉴定”理念。系统针对不同档案类型,既可支持分散整理模式、也可支持集中整理模式,通过部门移交和跨全宗(单位)移交,实现数据审核和实体的移交管理,极大提高了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效率。
2、系统采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前端控制的方式,实现归档文件前端管理。实现项目档案档案的收集整理、流程控制,随办随归,真正实现同步建档。
3、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实现主题词自动标引、自动组卷分盒、自动编号、自定义多样的录入方式、列表状态下编辑;通过托拽技术,实现位置调整、批量修改、批量挂接电子文件等自动化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易用性和便捷性。
五、电子档案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系统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基础上,借鉴和采纳国际公认的法规,从系统架构、管理和应用三个方面,建立安全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
1、系统通过简单方便的权限管理,可实现对档案目录、正文、附件、流转记录、办文单、底稿的浏览、下载、打印的控制。
2、系统对用户登录、定制操作、业务功能操作和数据操作,都有详细的日志记录;
3、规范、开放的系统结构,可以与经过国家认证的加密系统、各类数字签名、水印和电子印章技术,以及用户已有的认证系统进行集成,达到对用户身份认证、电子文件存储、传输、浏览和使用的安全控制。
六、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
1、系统应体现“后保管模式”理论中“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突出了档案管理向档案服务利用的角色转变。系统可将经验和知识嵌入或固化于系统中,通过积累知识,内置全文检索技术,建立全文检索索引库,可自动识别电子文件;或者集成其它成熟智能搜索系统,充分运用其智能化功能,实现信息资源构造的知识化(如分类、聚类、自动摘要等技术);也可以在应用系统设计中,从信息资源的关联性、知识性以及查询利用的便捷性等角度,去构造信息资源,而不是事后,从一堆无序资料中分析出知识。
2、系统不仅可以管理传统的公文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各类档案,而且可以管理各单位所需要的各种文件、资料和数据,可以将档案管理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因此,拓展了传统档案管理的范围。
3、系统不仅可在网上通过预约,通过提供了跨年度、项目、档案门类以及跨全宗检索查询,可实现递进检索、相关文件检索、全文检索,实现传统的实体借阅管理。
4、系统可通过自动的动态编研库、静态编研库,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并可通过定制网站的栏目,发布编研成果和开放档案数据。
七、多媒体档案归档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多媒体内容应运而生,传统的数字多媒体档案往往通过光盘等形式存放,存在着难以调阅搜索、多媒体格式难以统一,需要复杂的各种多媒体软件才能调阅等种种问题。而多媒体档案存放在光盘或磁带容易丢失损毁。随着多媒体档案的数量逐年增多,如何合理的保存保护多媒体档案的成果,实现海量多媒体档案的有效检索,是数字档案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作者:袁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档案论文; 系统论文; 文件论文; 业务论文; 电子论文; 用户论文; 方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