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辩护的权利_亲子成长论文

为儿童辩护的权利_亲子成长论文

给孩子争辩的权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孩子论文,权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回嘴、反驳、顶撞等。面对这种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处置呢?明智的做法是给子女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争辩。这样做,主要的好处有两个:其一,从孩子的争辩中,做父母的可以了解其发生某种错误行为的背景、条件以及心理动机等,针对性地进行有成效的教育;其二,让孩子争辩,也就为做父母的树了面镜子,父母通过听取子女的争辩检验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说的是否在理,发现不妥之处可以及时调整。孔子就此说过:“父亲有敢于争辩的儿子,行为就不会无礼。”

许多家长的实践说明,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孩子争辩,孩子往往会讲出一通令父母受益的道理来。某市科技协会有位副主席,一直希望儿子当个三好生,可儿子读完小学二年级还是没当上。那次,当儿子取回成绩报告单交给她时,她一看成绩很好,老师评语也不错,就是上课做小动作的缺点老不改,于是心理来了气,对儿子数落了一通,指责他有缺点不改。儿子听了坐在沙发上哭起来。过了一会儿,儿子让祖母送本书给妈妈看,书中讲的是有两个小组参加一次竞赛,预赛时甲组有位同学出了差错,于是大家就批评他,那位同学很紧张,决赛仍然错,甲组因此失利;预赛时乙组也有位同学出了差错,可大家都鼓励他,结果决赛时那位同学再也没有错,乙组赢得了竞赛的胜利。妈妈看完这本书,心中不免吃惊:儿子长大了,这不是在教育我该怎么做嘛!于是,她来到儿子身旁问儿子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儿子说了一句:“我们班里的三好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是五好家长。”做妈的听懂了,从此关心代替指责,身教重于言教。后来,儿子上到三年级时捧回了三好生奖状。

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这对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并非轻易能做到的,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是只能我说你听,哪容子女争辩。所以,给子女争辩的权利,需要做父母的克服自以为是,唯我是从,只准说是,不准说不的单向说教的思维定势,换上尊重孩子,鼓励争辩,勇于自以为非,善于双向交流的思维方式;改变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的粗暴行为,养成重科学,讲民主,以理服人的良好规范。对此,某君深有体会。有次,他在家长学校现场会上如是说:我是个教师,教学生不很困难,可教育儿子老不得法。我儿子颇聪明,也很顽皮、好动,老惹我生气,一生气就劈头盖脸地打,从小一直打到他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儿子又被我毒打了一顿,打过以后我看了儿子一眼,儿子竟是满眼的恨,我不禁大吃一惊。第二天,我对儿子说:今天爸爸同你到新华书店去,你看中的书只要对学习有用,爸爸就帮你买。儿子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似乎在说:今天爸怎么会这样好!我耐着性子复述了一遍,就用自行车推着他上书店去。在路上我问儿子:昨天爸爸打你,你是怎么想的?儿子不答。我就说:今天爸爸一定不发火,不打你,你把当时怎么想的告诉我。儿子看我态度诚恳,就说:“我恨啊!”“怎么恨法?”“恨得骂你。”“骂什么呢?”“骂你痴鬼……”我一听,又是大吃一惊。从这以后,我再也不打儿子了,而改用了晓之以理的做法。说来也怪,儿子由此对我亲近了,看到我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会沏上一杯热茶,考试做错了题会一五一十向我说清原因……家庭里有了安静的氛围,再也没有“火药味”了。

从某君听这番经历中,我们可得到如下的若干启示:第一,做父母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子女是非的标准。孩子的一些行为如顽皮、好动等等其实算不上是什么缺点,而往往是他那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怎么能论它是“非”而动辄痛打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因势利导,谆谆以教。第二,棍棒教育看似“立竿见影”,孩子被一下子打服了,其实是打而不服。某君的儿子挨打后“竟是满眼的恨”,正好印证了孔子早就说过的“靠鞭子教育的孩子,不会真正听从父母的教育”。第三,父母教育子女在遇到子女争辩的时候要反问自己一下:“我这样教育对吗?会不会错了?”这样作一番反思,说不定会发现自己的错处。第四,做父母的一旦觉察到自己错了,要勇于在孩子面前认错并认真改正,这样做并不会失去尊严,相反使子女心悦诚服。第五,家教看似父母对子女的单向教育,其实包含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合力,父母要使自己的教育真正对子女起作用,就必须使自己的教育适合子女的实际,为此得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熟悉孩子。而听取孩子的争辩,不失为了解孩子的有效方法之一。做父母的,还是给子女争辩的权利吧。

标签:;  ;  ;  ;  

为儿童辩护的权利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