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巨头北京谈经论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北京论文,巨头论文,经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金融业勃勃生机吸引海内外人士高度关注
关注金融风险管理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凤举说,近年来,国际再保险业开始了一轮新的转型,再保险费率上升,再保险需求呈现多样化,非传统风险产品逐渐增多,产品的差别化趋势也在不断强化。由于国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世界保险业的投资利润继续趋低,再保险业界认识到,开展再保险业务,既要努力提高投资收益,更要在主营业务上确保承保利润。面对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新情况,中国再保险市场亟需借鉴国际同业的经验,把握市场,调整结构,改善管理,控制风险。
戴凤举认为,中国再保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强风险管理是积极发展再保险市场的前提条件。由于再保险的支持,巨灾风险的承保成为可能;由于再保险的运行,保险的全球一体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际再保险积累的巨额保险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健康发展,中国境内的保险与再保险公司需要建立起整个保险市场的完善数据系统,形成业内自主性的核保核赔机制,促进整个保险与再保险业从多方面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判断能力,从传统的赔付风险到利率风险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防范,提高识别各类业务风险的能力,客观评价累计责任,防止巨灾事故的责任累积,避免因为重大事故的出现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
中国银行行长肖钢重点针对加强和改善中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问题作了发言。他说,在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处理历史遗留不良贷款以后,目前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就变成了如何防止新增的不良贷款,人们很担心,也许过几年后不良贷款又会重新累积起来。需要加强和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肖钢结合中国银行的具体情况说,加强和改善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股东的风险偏好,他们对风险的选择,这样才能够确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一家银行的风险偏好或者风险的容忍度主要是由股东来决定的,不同的股东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些人是非常激进型的,他们愿意承担非常高的风险,换取高的回报;有些是稳健型的,就是承担适度的风险换取适度的回报;而有些比较保守型的股东,他希望追求低风险,也就是只能得到低收益。中国银行一直奉行的是诚信为本、稳健经营的原则,这意味着中行并不过分强调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也不去追求零风险。在风险管理战略方面,中行的政策集中的表现在授信政策、客户准入退出标准和产品定位方面侧重于风险度适中、综合收益高的政策。
野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氏家纯一结合日本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发言。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叶,日本的银行积极放贷,过度投资,1990年泡沫破灭,面对紧缩的需求,公司由于基建过于庞大和人员冗杂而关闭,银行中的不良贷款急剧膨胀。人们认为经济迟早会复苏,在泡沫破灭6年以后才注入银行,当时该问题已经越发严重,注入数额将近7000亿日元。
氏家纯一说,日本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银行体系的解决,另外一个是对证券市场的振兴。首先银行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而且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比如说出售资产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他方,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
摩根大通银行国际总裁安浩德认为,风险种类越来越多,最为重要的是信贷风险,需要工具和手段来测量和评估信贷的风险,比如说拖欠的可能、面对风险的可能性,同时还必须制定收集合适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来对这些风险进行合适的分析。承担风险的人和管理风险的人应该分开。
聚焦金融业治理结构
在5月19日上午的发言中,金融业的治理结构成为参会嘉宾讨论的焦点问题。
欧盟欧洲委员会内部市场部部长亚历山大·绍布认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企业丑闻使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我们都面临同样的目标,就是要防止公司倒闭,并恢复投资者信心。金融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稳定将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信誉的先决条件。
亚历山大·绍布说,公司治理本身并不是一种目的,将公司治理、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这三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治理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经济力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地发展健全的内部控制程序,必须对敲诈、玩忽职守的行为采取措施,以保护投资者。
欧洲委员会在2003年5月通过了另外一个计划,叫作“公司法律现代化,改善欧盟的公司治理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倡导措施,旨在提高向股东的信息披露,使其能够更有效地监控管理层。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都必须提供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做法等主要环节的完整、详细的报告。
关于一个集团的结构以及集团内的关系也需要提供完整的阐述。最后,如退休基金和保险企业的机构投资者,也将被要求公开其投资政策以及行使投票权的政策。
经合组织副秘书长理查德·海克林格说,近年来,经合组织相关的成员国政府要求我们重新审定原则,为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更强大的框架,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一个关于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的修正案。原则修正案加强了公司董事会的责任,强调了对会计、监管、风险管理、金融报告体系等各方面公正和有效的监管,他们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尤其是在利益冲突、关联交易和风险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强调外部审计职责,他们对股东负责,并对公司履行相应的职责。
美林国际董事长伟凯文认为,继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全球资本市场都要求信息透明,以及可以预测的这种决策程序,在这方面中国已经作了很多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是应该继续推进改革。随着中国不断的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这些进展也会加快,政府当局需要在开放市场和内部改革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国内机构能够和外资机构进行竞争,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这就需要不断地平衡内部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平衡面对的压力。中国应该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重点应放在公司治理和金融体系以及改善会计政策的信息披露上,最后要不断地向外开放。
国有金融企业掌舵人的思路
未被列入股份制改革试点的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说:“工行正在跑步前进中,等待着有关部门对工行改制方案的批准。”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说,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力、风险掌控力和技术竞争力,是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当前银行的制度创新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首先是实现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创新。要落实产权管理的权责归属,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以透明化管理和内外部监督为主要保障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姜建清认为,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在尊重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为股东产生长期的经济价值而使企业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要确定发展战略,首先要清晰定义银行的风险偏好,以计量、定价、控制和管理各种风险,使风险收益和风险补偿相对称。
除了董事会要加强风险监督外,还要通过资本约束、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防范银行风险,重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他说:“推动金融高科技发展,提升技术竞争力是完善公司治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依托。技术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信息资源、网络设置、数据处理和银行管理等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提升技术竞争力,首先要建立高效、快捷、顺畅的信息技术平台。”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的观点是,所谓公司治理,就其本质的意义来说,就是要解决因为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也就是要妥善的处理好以上三个基本矛盾。
而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债权人和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其中如何处理好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代表与作为代表人的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
而能够保证在利害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根据市场经济各国的经验,银行能否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能不能经营得好,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张恩照认为,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目前国有独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银行产权主体虚置;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经理层和员工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选择、监督机制;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清晰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明确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在此次论坛上,张恩照重提关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问题。他说,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和治理机制建设的方向应是组织控制与市场约束并重。
即通过引进境内外投资者,改变股权结构,建立违反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组织控制。同时,通过将来在国内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强化市场约束。
因此,对治理结构的科学设计和对资本市场的科学选择,实现组织控制与市场约束的优势互补,将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王宪章对中国人寿命如何做大做强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在金融业混业发展浪潮冲击下,中国金融机构资源整合与并购重组的案例接连不断,综合经营步伐已经明显加快,已相继出现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服务集团,这为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可以预期,在综合经营的未来,中国将出现一些大的金融服务集团,有从银行业发展而来的,有从产业领域发展而来的,也必然会有来自保险业的。
中国人寿作为大型保险企业,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就金融经营的有效方式进行一些积极探索,通过综合经营做大做强。
标签:再保险论文; 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金融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不良贷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