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转化,转化成一种度量文字以及数据,同时根据这一系列数据的监理,从而形成数字化的模块,将其编制成二进制的代码,在将其进行导入到计算机的内部当中,进行统一的处理,以上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形式。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数字化也越开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信息化的发展当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香农与四十年代证明除了采样定理,这一定理的出现不但能够使我们在一定条件之下,可以充分的利用离散的序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函数。
关键词:建筑设计;智能化时代;数字化设计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智能化系统是一项不能取代的技术。但是,由于在使用智能化系统的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水平,为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且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 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在智能建筑定义这一解释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是从智能建筑的字面意思和理解上来看,就是建筑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性,其设计能让人们居住起来更加便捷和舒适。有人在这一解释上又加以说明,认为建筑只要是建筑具有高新能的通信系统、自动化的办公系统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等,就能称为智能建筑。文章从现在的智能建筑中进行分析,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有:①能自动化处理各种信息;②能智能化控制建筑内部的基础设施,并对内部设施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更加便利;③能智能化控制建筑内部的办公系统;④智能化建筑更能人们的需求予以满足,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有较强的环保效果,更能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让人们生活在智能化时代。
2 智能化时代建筑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需要注意地理特性
由于我国的建筑设计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技术及经验的不成熟,就需要综合地考虑节能减排设计,不断地进行修正及补充,对于有些环节进行必要的创新,为我国建筑设计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奠定基础。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节能建筑大都是对国外建筑进行模仿,没有能够很好地考虑本地区的现实状况,这就导致了节能建筑无法与当地的地理因素很好地融合。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设计方案,以自然合理为主,利用不同的自然基础和地理条件,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节能建筑。
2.2 设计人员专业技能优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大部分来自建筑工程设计院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些设计人员知识面涉及较广,但是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并不是很高。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方面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很多设计人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相关技能不足,这样就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从现阶段智能化建筑工程具体施工情况来看,其专业程序的设计人员都是从电子行业转行过来的,这样就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包含防盗、计算机网络、建筑工程设备监控、布线以及电视等一系列复杂内容,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如果任何一种技术都存在不足的情况,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除此以外,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人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弱点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表格与施工图纸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只有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人才的相关能力,才能够有效的加强对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相关质量与水平。
3 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
智能化时代,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不但在现代建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广泛的运用于商业广告的装饰建筑当中,起到宣传产品的作用,以上所述现象的出现都证明数字化技术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发展到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作数字建筑。大量的数字化设计促使着建筑的外部性能以及内部的使用功能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所包含的衍生式设计、性能驱动以及更高层次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都对建筑的发展有着十分大的促进作用,上述的方法不但能够直接的对现代建筑的形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促使建筑人员更好的实现设计的效果。
3.1 地面
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容量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3.2 屋顶设计
智能建筑屋顶设计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设备布置,这就对屋顶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①绿化植物的设计安排,让建筑物有一定的美观效果;②防治建筑物外物受到伤害的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建筑内部的可再生能源设备,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受到外界作用力伤害;③防噪音设计,在建筑内部的各种设备运转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噪音,让人们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合理埋置电缆,将防水、防震以及防雷措施都做好,就可以有效抵挡噪音。
3.3 地面天花板和墙面
智能建筑中的地面,除具备普通建筑地面平整、舒适、耐磨这些基本特征外,还担负着水平布线的重要任务。现在国内智能建筑地面设计常见的三种方式:即架空地面、预埋线地面、特制地毯下配线地面,各有优点,具体设计中该采用哪种地面,主要应由建筑的类型及各种地面的特点决定。架空地面最大的优点是布线十分方便,线路较短容量大,但是因为地面有一个 150mm~700mm 的架空高度,会造成地面的高差,不方便通行,对无障碍设计尤其不利,而且地面架空会使地面被抬高,这样就使很紧张的室内净高又受到影响。因此我认为,这种方法适合办公自动化设备(OA)较集中的部分,并在设计初就详细计算架空高度,保证有足够的室内净高。预埋线槽地面是在做地面时将线槽、交叉构件等设备一次性做好的方式,这种地面的优点是出线口布置非常灵活,且不造成地面高差。缺点是地面面层较厚,一般都在 80mm~100mm,造价较高。这种地面适合新建的,对出线口要求较高的智能建筑。特殊地毯地面是采用一种带特制扁平线的方块地毯铺设地面的方式,这种地面优点是施工方便,美观且对层高影响较小,缺点是出线口受到较多限制。它适合层高受限制的建筑以及不要求太多出线口的建筑,如旧楼改造和智能住宅,对于 OA 比例较高的建筑由于其出线不灵活会受到诸多限制,一般不宜采用。
3.4 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的层高,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以为还是应该从层高设计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层高若过高,则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在我国,满足这样使用功能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 2.6m,智能建筑也应满足这个室内净高。但是智能建筑布置的管线多了很多,除一般建筑都有的空间风管、自动喷洒消防管、强弱电电缆、消防联动管线、共用电视天线、保安监控线外,还增加了大量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设备也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智能建筑的层高也应当比一般建筑要高些。智能建筑层高设计是跨专业的,它体现出建筑师的综合协调作用:要和材料专业人员;结构专业人员;与给排水、空调、强弱电专业人员讨论各种管线的合理走向和高度,才能找出最佳层高方案。
结束语
智能化时代,数字化建筑设计模式衍生的设计,注重的是建筑自身形体的设计,但是性能驱动式设计则是注重对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设计。一体化设计结合上两种设计的优势,将性能设计与外形设计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得更高一层次。由此可见,智能化时代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不但加强了建筑形体设计的优势,也有效提高了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丽春.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41.
[2]王建文.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影响和对策[J].广东科技,2014(04).
论文作者:王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地面论文; 建筑论文; 层高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