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和治疗论文_宋立志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和治疗论文_宋立志

宾县宾西镇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400

【摘 要】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优质护理的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开展优质护理前的另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各自护理效果异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采取综合性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全面、综合,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诊治和治疗;护理措施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急性阑尾炎根据发病缓急及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低热、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阑尾点反跳痛、压痛等。粪石压迫、阑尾梗阻及胃肠梗阻均可诱发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脓肿、坏疽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受护理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在予以及时治疗的同时科学全面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 6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 30 例,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患者年龄在 8 - 79 岁,平均年龄(59. 8 ± 4. 6)岁,病程 3 - 6 个月,平均病程(2. 2 ± 0. 3)年。观察组 3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 12 例,女性患者 18 例,患者年龄 6 - 80 岁,平均年龄(56. 4 ± 4. 3)岁,病程 3 - 6 个月,平均病程(2. 0 ± 0. 1)年。两组在基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准确评估患者情绪状况并予以科学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及出院指导,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护理:多数患者术前对阑尾炎手术缺少了解,因而极易出现恐惧、焦虑及不安等情绪,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及失眠等症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针对上述情况,术前应向患者介绍阑尾炎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紧张及焦虑情绪;术前指导患者禁水、禁食,禁止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及时输血及输液;为患者插入鼻胃管,促进内容物吸出,防止术后腹胀及麻醉时误吸;开 展短时术前检查,及时予以患者抗休克及吸氧治疗;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及相关药品等,便于处理紧急情况。术中护理:术中嘱患者取合适体位,协助医师寻找并切除阑尾,并注意为患者遮盖、保暖,合理使用软枕及约束带;手术结束前调整手术室室温,防止患者发冷,一般不需引流处理,且不能冲洗腹腔,防止炎症扩散,冲洗切口后一期缝合;由 于部分患者阑尾粘连较广,炎症较为严重,切除后局部仍存在少量渗血,且周围有较多脓性液体,对此应协助医师插入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护理:术后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保证敷料干净整洁,防止感染;如患者术后 3-5 d 体温持续升高,切口出现红肿且伴有剧烈疼痛感,则提示切口出现感染,需及时予以安置引流管或穿刺抽脓治疗;如出现腹腔内阑尾动脉出血,应立即协助患者平卧,在静脉输液的同时吸氧治疗,及时止血;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适当进行运动,防止跌倒;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嘱患者以进食流质食物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饮食,促进肠胃蠕动,防止肠粘连。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护理质量、住院时间、治愈率及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价等级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护理等,满分 100 分[1]。

1.4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用 SPSS19. 0 对上述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 < 0. 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 例患者初诊正确率达到 100%。在对照组 30 名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中,2 名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转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3 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几率为 10. 7%。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6 名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 18. 7%。在 60 例患者中 3 名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5%,6 名伤口感染,感染率为 10%。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

3.讨论

阑尾亦称盲肠,是大肠起始段的管状器官,阑尾为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也易致感染[2]。此外,发病也和饮食习惯、遗传有关。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入侵。当体内垃圾、蛔虫、肿瘤或者炎性导致官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就会升高,从而产生腹痛。另外阑尾动脉藏于阑尾系膜内,由回肠动脉分出,没有侧枝终末动脉,当运血出现障碍时极易导致阑尾坏死。在临床治疗中,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去除病灶。而手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密切的护理配合呈极大的相关性,有效正确的护理能使病情迅速恢复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强化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从实践效果来看,也确实优于常规护理。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护理关键在于术后以及防治并发症,除上述护理方法外,术后 3~5d 应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对于术后便秘的患者可口服轻泻剂,而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老年患者是防治的重要,术后需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而对于手术时误伤肠管导致粪瘘的情况,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危险,在相应抗感染治疗后多能治愈[3]。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全面、综合,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定蓉.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60-61+63.

[2]孙雪峰.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研究[J]. 药物与人,2014(07):122.

[3]魏虎.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03.

论文作者:宋立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和治疗论文_宋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