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的”X[,2]的时间方面问题_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体词性的“X[,1]的X[,2]”的时体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1)03-0015-10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用法比较复杂。许多学者曾就这个虚词做过研究。朱德熙(1961)根据“的”的语法功能将其分为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分别记作的[,1]、的[,2]、的[,3]。

这一观点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部分学者认为,现代汉语有语气词“的”,有时态标志“的”,它们应当从“的[,3]”中分出来。例如,言一兵(1965)认为,“我写的诗”,“我买的票”,“我进的城”,这一类格式中的“的”应该理解为表示过去时体意义的动词后缀。

八十年代以后,仍有许多人在探索“的”字的用法。黄国营(1982)对“的”字句法、语义功能进行了探讨,就“的”字句式对语态的限制进行了简略的描写。吕淑湘(1980)认为,“的”有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地点、时间、方式等的用法。

本文试图从体词性的“X[,1]的X[,2]”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汉语其他成分的组合关系入手,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时体问题。本文所讨论的“的”语音上读作[t],书写形式为“的、地、得”的语素。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基本上在短语平面上展开,如有需要,也会兼顾句子平面。在描写中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使用了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使用添加和删减时间限制词作为鉴定词,其中表时态的,仅限于“已经(己);正在(正或在);将”,“会”,取其纯粹表时间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时间限制词所表时态的时间依附于动词,说明动词的动态,它本身没有明确的意义。而相当一部分时间词,如“现在”本身就有独立和明确的时间意义,并不依赖动词。这些词和表达动词“体”的“着、了、过”配合起来限制动词,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动词动态特征(范晓,1995)。如果结构中涉及的有关成分可以和这些鉴定词同现,我们就认为它可以表示这一时体。

本文语例主要来自公开出版物,考虑到语例适用范围的一致性,基本上没有选取口语的材料。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采用了一些符合:N指体词性成分,V指谓词性成分,VB是动补结构,VO是动宾结构,ZW是主谓结构,DJ指动词性词组,ADJ指形容词性词组。

§1 X[,1]是V,且X[,2]是X[,1]的潜主语或潜宾语

例如:盛开的鲜花——鲜花盛开(X[,2]是潜主语) 他写的书——他写书(X[,2]是潜宾语)

1.1 X[,1]是VB,即VB的X[,2]

1.1.1 B是处所补语

结构中的谓词性成分所能表示的时体以及语例如下:

时体鉴定词

语例

现在

 正在/在/正

正躺在床上的阿玲

正沉湎于声色

 犬马之中的老

 冯

将来

 将/会 将被推上王位的女孩 将要坐落在这

 里的新市府大

 院

已然

 了

 躺在了鲜花中的大兰 挂在了门楣上

 的那串鞭炮

1.1.2 B是动结式

范晓(1984)认为,一般语法书上说的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都是动结式,它们是动结式表达结果的三种类型。本文据此将动结式分为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三部分进行描述。

(1)当B为可能补语时,“X[,1]的X[,2]”即“VB的X[,2]”的构成方式并不普遍,且VB为否定式居多。如:

*写的完的作业/写不完的作业 *闯的过去的关口/闯不过去的关口 *干的成的事/干不成的事

这种格式中的谓词性成分所表现的时体如下:

时体

鉴定词

 语例

过去

已/已经

已经怎么都闯不过去的关口

已经忘不了

的恩怨往事

(2)B为状态补语,这种格式中谓词性成分所表现的时体如下: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剪的短短的黑发

(他眼中)已

燃的很旺的

火苗

现在

在/正/正在

正笑的前仰后合的孩子

正忙的晕头

转向的导演

(3)B为结果补语,这种格式中谓词性成分所表现的时体如下:

时体

鉴定词

 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看懂的事

已经抄好的公式

已然

 看准了的事

 写惯了的格式

1.1.3 B是趋向补语

这种格式中的谓词性成分所能表达的时体如下: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从重围中杀出

已从眉眼中表达

来的队伍

出来好感

现在

正/正在/在

正从门外进来的阿

正向他飞来的那

玲 只蝴蝶

已然

 关上了的大门从轮椅中站了起

来的少女

经验

 向他敞开过的心扉

那扇打开过的门

1.1.4 当B为数量补语

最普遍的情况是前面有主事,X[,2]是DB的客事,构成Z+DB+的+X[,2]的形式,如:他当了一年的兵。其中DB中的动词和X[,2]有时还可以构成离合词,如“洗了半小时的澡”,B的语义不仅指向动词而且指向X[,2]。这类短语是谓词性的,本文不予探讨。此处我们只探讨“DB的X[,2]”是体词性时,即以X[,2]为中心语的偏正结构的时体问题。本结构中谓词所能表现的时体如下: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为他哭了几十

已对他狠狠踢过

次的姑娘

几脚的年轻人

已然

 朝他看了几眼的赵

那天被老师批评

家的狗

 了几次的女孩

经验

 向他咨询过两次的

被宣传过两年的

那个病人

劳模

1.1.5 我们把“VB的X[,2]”中的中心谓词所能构成的时体列为表一:

(“+”表示可以表达这一时体,“-”表示不能表达这一时体)

如果把“X[,1](DB)+的+X[,2]”转化成"X[,2]DB"或"DBX[,2]"的形式,我们将其时体表达的格式列为表二和表三。

从以上“X[,1]的X[,2]”和"X[,1]X[,2]/X[,2]X[,1]"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1)“X[,1]的X[,2]”中,除了VBX[,1]中B为处所补语的情况外,其他格式均不能表示将来,其中B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将来时态的表达是由“的”限制的。

(2)从持续时态上说,两种格式区别不大,只有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情况略有区别。动补结构在句中不与“着”同现,这是因为“着”所表示的非完整性与动补结构的完整性相矛盾。同样,在“X[,1]的X[,2]”的格式中,动补结构也不能和“着”同现。

(3)“过”作为时体标记时,它只能表示历时、终结性、完整性,而不能表示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大多数动补结构都不能与之同现。只有表趋向和数量的补语可以服从“过”的性质(戴耀晶,1993)。这一点,"X[,1]X[,2]/X[,2]X[,1]"和“X[,1]的X[,2]”也是一致的。

(4)除了B是可能补语外,"X[,1]X[,2]/X[,2]X[,1]"和“了”同现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可能补语在语义上所表达的可能性与“了”的现实性相矛盾。但是,“X[,1]的X[,2]”结构中,如果X[,1](VB)中B是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时,“了”不出现。在可能补语的情况下,就笔者所搜集到的语料而言,“D不B+的+X[,2]”居绝对优势,它表示“不可能”,这也与“了”的现实性相矛盾。可见这里“不”限制了"DB"的“体”。当B为状态补语,V和B之间必然有一个“的”,而且如果添加“了”,必然是在B后面,和“了”靠在一起,例如:笑的前仰后合了的孩子。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存在。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强调VB的状态,人们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晒的发脆了的衣服/洗的泛白了的衣服,等等。在这里我们认为动词不加后缀“了”的原因是语音的简略。而在"X[,2]X[,1]/X[,1]X[,2]"的格式中,表时态的动词后缀“了”在谓语是动结式的情况下是可以自由隐现的。状态补语正是动结式表达结果意义的下位类型。因此,我们认为“X[,1]的X[,2]”中"X[,1]"不和“了”同现,而“了”与"X[,2]X[,1]/X[,1]X[,2]"可以同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是由“的”造成的。

(5)当B为处所补语时,“的”限制了主要动词过去时体的表达。

1.2 X[,1]是VO,即VO的X[,2]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进过监狱的麻杆

已经吃过饭的

(人名)

 小孩

现在

正/正在/在

正在看热闹的人正苦恋她的那

 个小伙子

已然

 看完了电影的孩子们

铺了方砖的客

 厅

经验

 去过山西的同学领过书的人

持续

 拿着匕首的人 穿着绿军装的

 人

本结构一般不表示将来时态,但动宾式"X[,1]X[,2]"或主谓式"X[,1]X[,2]"中的谓语是可以表示将来时态的。例如:他将要奔赴前线了/我们将认真开展这项工作,等等。应该说,“的”限制了词组将来时态的表达。有一种格式“将要考大学的弟弟”也是成立的,但笔者认为“要”是表将来的助动词,使结构得以与“将”同现。即使如此,在笔者的4000多语例中,这一格式仅有2、3例,也就是说,极不常用。

1.3 X[,1]是ZW,即ZW+的+X[,2]

我们注意到“我写的诗”这类格式是有歧义的。当它回答:“这是什么?”时,它是体词性的偏正词组,当它回答:“你写的什么?”时,它是谓词性的(言一兵,1965)。我们在此处讨论的是前一意义上的短语。

时体

鉴定词

 语例

过去

已/已经我已经忘记的恶梦 他已经付出的感情

现在

在/正/正在

严教授正在编的

他正在装修的小屋

那份讲义

已然

 翎毛凋落了的丑

他撕了的那张纸

小鸭

经验

 他用过的碗母亲穿过的外套

持续

 他盯着的那个窗

小二端着的那盘菜

“ZW+的+X[,2]”中的谓词一般不表示将来时态,而在"ZW+X[,2]"或"X[,2]+ZW"的格式中,将来时态的表达是自由的。例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将讨论的这个问题/*将讨论这个问题的我们。所以,我们认为是“的”限制了动词将来时态的表达。

1.4 X[,1]是N,即N的X[,2]

1.4.1 X[,2]是N,即N的N

此处我们只考虑谓词隐含的格式。

袁毓林(1995)认为,NP[,1]的NP[,2]从结构来源上说有两种类型,他们有不同的生成历史。

(1)S3:NP[,1]+V+NP[,2]—S2:NP[,1]+V+的+NP[,2]→S1:NP[,1]的NP[,2]

例如:公社拥有土地→公社拥有的土地→公社的土地

(2)S3':NP[,1]+V+NP[,2]→S2':V+NP[,2]+的+NP[,1]→S1':NP[,2]的NP[,1]

例如:诗篇描写爱情→描写爱情的诗篇→爱情的诗篇

这两种格式里,S2与S2'所涉及的时体问题中,如果NP[,1]和NP[,2]存在主宾语转换关系的情况,与上文1.2和1.3的情况一样。如S2和S2'中的NP[,2]和NP[,1]不存在主宾语关系,将在下文涉及。

1.4.2 谓词的X[,2],即N的V

例如:他的问候/主席的到来/陈云同志的逝世/他的离开

这类短语很难说可以在谓词性成分上直接添加时体性标记。但是把它放在句中,并从深层语义上进行转换,即将N的X[,2]转换成NX[,2]的形式,探讨X[,2]的时体问题,这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句中的中心谓词,我们记作V'。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在这里使用了时间轴的图表。T代表时间,t'代表V'发生的时间,t代表V发生的时间,t''代表说话时间。

(1)V'表示过去

例1.我已经欣赏过他的聪慧。

尽管当N的V转化成NV后,V的时体t和整个时间轴可以重合,但是,它必然隐含着:“他已经很聪慧”的意思,其时态如图中附影所示。

例2.他的机智善辩曾给我很深的印象

隐含:他曾经很能言善辩

例3.他的到来已经那样打动我的心

 隐含:他已经来过

例4.我已经为我的拒绝而痛心 隐含:我已经拒绝了

例3中“申辩”之所以不能和其他例句中的V'一样可以表示多种时态,是因为“倾听”必须和“申辩”同步,如果用“核实”就没有差异了。

(4)V'表示已然

例1.我见到了他的逃避隐含:他逃避了

例2.我为他的逝世落了泪

 隐含:他逝世了

例3.我们的考察给了他一个机会隐含:我们考察了他

例4.他相信了别人的怀疑

 隐含:别人怀疑了我

(5)V'表示持续

例1.我们仔细倾听着他的演奏 隐含:他演奏着

例2.他的模仿吸引着我们的视线隐含:他模仿着

例3.他们嘲笑她的哭泣隐含:她哭泣着

例4.他们为她的沉默烦恼着

隐含:她沉默着

(6)V'表示经验

例1.我接受过他的帮助隐含:他帮助过我

例2.我昨天考虑过他的建议

隐含:他建议过我

例3.他曾经辜负过我的信任

隐含:我信任过他

例4.我们的教育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

隐含:我们教育过他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当“N的V”转化为"NV"格式时,其实他在句中是预设或前提,它和V'所表示的隐含的时体表达如下表(四)所示。

V

过去 现在或过去 过去、现在或将来 已然 持续 经验

V'  过去 现在将来

已然 持续 经验

"NV"的时体是自由的。这说明“N的V”所隐含的"NV"的时体是由句中的主要动词的时体及其意义控制的。特别是在时态上,它必须在语义上服从主要动词的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N的V”中"V"即使在隐含的语义层面也没有构成自己独特的时体表达方式,这证明“N的V”中,V脱落了一部分动词的特征,以适应“N的V”的体词性。

§2 X[,2]不能成为X[,1]的潜主语或潜宾语

由于X[,2]不能成为X[,1]的潜主语或潜宾语,谓词性成分X[,1]中主宾语的出现及其位置就相对自由一些。因此,在这部分的讨论中,我们以X[,1]中的谓词性成分作为分类的标准。

2.1 X[,1]的谓语词性成分是VO

时体

鉴定词语例

现在

正/正在/在

(马)在嚼草的声音

正在看文件的

 时候

将来

将/将要/会

赵师母将出门的消息

单家桥将开辟

 农贸市场的海

 报

已然

 受了委屈的样子偷了鱼的那天

持续

 (他)含着眼泪的样

嚼着蚕豆的时

经验

 感染过病毒的症状

 参加过二战的

 经历

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X[,1]中谓词表将来时态是有条件的,只有当X[,2]在以下几类情况中,X[,1]才可能表将来时态。(1)X[,2]的语义和“传播消息”相关,如“消息”、“新闻”等;(2)X[,2]的语义可以关照到未来的某一时间,如“承诺”、“预测”等;(3)X[,2]是表非确指性的时间词,如“日子”、“时候”等,而如果没有“的”和"X[,2]",X[,1]中谓语的时体表达是自由的。所以,我们认为“的”和"X[,2]"限制了短语将来时态的表达。

2.2 X[,1]的谓语是VB

2.2.1 B为处所补语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被他玩弄于股掌之

中的困境

现在

正/在/正在

正拥抱在一起的场面

正沉湎于酒色

 之中的丑态

2.2.2 B为动结式

(1)B为可能补语时,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没有发现可以添加“时体”标记的例子。

(2)B为状态补语

时体

鉴定词

语例

现在

正/正在

正看的入迷的时候

(杜鹃)正开的如火

 如荼的季节

(3)B为结果补语时,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没有发现可以“添加”时体标记的例子。

2.2.3 B为趋向补语

时体

鉴定词语例

现在

正/在/正在

正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

正把钱包掏

出来的瞬间

这里只有当X[,2]是表示不确指的时间,如:时候、瞬间、刹那等,X[,1]中的谓词前才能添加“正”表示“现在”时态。

2.2.4 B为数量补语

时体

鉴定词语例

过去

已/已经已经读过好几十遍的样 已经为丈夫守

寡二十年的“事迹”

已然

 (鸡)叫了三遍的时

荒唐了一次的

代价

经验

 去过很多次的样子

 被强奸过两次

 的噩梦

我们将§2中X[,1]的谓词所能表达的时体列如下表(五)所示:

动补结构和时体标记同现表时体的情况在表二和表三中可以看到。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和"X[,2]"限制着结构时体的表达,主要是:动结式中可能补语、结果补语表达过去时态;趋向补语表达进行时态;处所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表示将来时态;除数量补语外所有其他补语表达已然时态;趋向补语表达经验时态。

§3小结

在分析体词性的“X[,1]的X[,2]”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根据"X[,1]"和"X[,2]"的关系,将“X[,1]的X[,2]”变换成不带“的”的谓词性结构,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寻找限制时体的因素,从而得出有关的结论。

分析中我们还发现,如果某种谓词性结构不能和某种时体性标记结合,那么它进入“X[,1]的X[,2]”的格式,仍然不能和时体标记结合;它能和某种时体标记同现,在“X[,1]的X[,2]”格式中,未必能和它同现。也就是说,谓词本身能否和某种时体同现,是其进入“X[,1]的X[,2]”结构后与某种时体同现的必要条件。例如:一些表示短时完成的动作行为的动词不能和“着”同现:*我们证实着这条规律。/*证实着的这条规律。/*证实着这条规律的人。因此,谓词本身的性质是限制“X[,1]的X[,2]”中谓词成分的时体的前提条件。由于这个前提条件对所有的“X[,1]的X[,2]”都适用,所以在文中并没注出。只是“X[,1]的X[,2]”所涉及到的时体问题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的。而文中所说某结构的谓词能和某时体标记同现表现某时体,也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的。也就是说“X[,1]的X[,2]”只能限制时体的表达,而不能超越标记与谓词的同现条件。

“X[,1]的X[,2]”所能表达的时体及限制因素如表六、表七所示(其中“N的V”的情况见表五及说明):

表六:X[,2]是X[,1]的潜主语或潜宾语的情况

(括号中标出的是结构时体的限制因素,除此以外,其他结构的时体表达都是由X[,1]的语义特征限制的。)

标签:;  

“X[,1]的”X[,2]的时间方面问题_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