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论及具体目标时,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正和我校推行的小班化生本课堂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随着我校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求课堂做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后20%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整个团体共同成长。本文针对后20%学生的学习现状,旨在探讨和研究通过三“点”后20%学生,来实现后20%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后20%学生;自主学习
一、同步学习起点,提高后20%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后20%学生在学习这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中表现的要比一般孩子理解慢一些,推理能力弱一些,因此他们需要的时间比一般的孩子要多一些,知识储备要比一般的孩子少一些,知识起点要比一般孩子弱一些,需要老师们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要想让后20%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和全体孩子一起同步学习,首先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同步学习起点,使后20%也能跟上团体的节奏,这时课前预习很重要。
1.通过课前导学单的引领学习,给予充分时间的实践、感悟
如在设计《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时,我们知道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去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性质,对于后20%的学生来讲事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只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练习,才能帮助他们建构模型,理解意义。因此我设计了课前导学单,通过导学单的引领,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搜索资料、寻求家人帮助等方法,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初步感知、感悟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为课堂学习先打下一定的基础,尽量缩减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树立学习信心。
2.通过课前引领预习,将知识重点化繁为简,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高学习信心
后20%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缺乏自信(遇到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厌学心理。因此,想要让他们自主参与到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树自信,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将知识重难点化繁为简。通过课前引领预习,多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多一些时间去观察、思考,孩子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完成简单的一些问题。慢慢的他们会发现,原来我也是不错的,努力努力也是可以学好知识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将知识点化繁为简,也让孩子们的思想也能放下不必要的包袱,放松学习,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化繁为简。
二、找准“合作交流点”,提高后20%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那么通过何种途径让后20%的孩子在课堂学习中学会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特点在于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孩子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都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每组往往有学习力最弱的孩子开始说起,每往后一个,要在前者的基础上或加以补充,或予以纠正说明,最后一个孩子往往是小组内学习力最强的一个孩子,他会对本组的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方法的提炼。并会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进行提问并给予指导、帮助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一个问题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使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在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毋庸置疑,这种“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后20%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作业交流过程中,学会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
因不同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最终达成的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进一步的帮助后20%学生达成课时目标,提高学习能力,这时作业的分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①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有事可做,不造成时间的浪费。②选择相同类型作业的孩子,在完成作业后可以进行同级沟通,在沟通讨论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观点,并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以疑促思、促学,提高自己质疑、讨论的能力。③在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后,可以向稍难一点的题目发出挑战,提升自己的能力④在完成不了更高一级的题目时,可以向同伴或老师请教,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⑤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与后20%的学生进行对话,帮助他们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多“点”帮扶,提高后20%学生“自主学习”成效
除了帮助后20%更好的自主学习外,我们还要帮助他们的巩固提高“自主学习”成效,达成学习目标,这就要实施“多点”帮扶。
1.注重生生帮扶
同伴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良好平台。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把个人的学习研究引向小集体的学习研究,在个体与集体的智慧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新的认识,实现团体的共同提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给孩子组建两个不同阶段的帮扶群体。
2.注重师生帮扶
除了同伴之间的帮扶外,来自老师的帮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时刻关注后20%孩子每一天的学习动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能真真实实的给到他们帮助。
(1)给后20%的孩子加加餐。根据他们每日的学习完成情况,问题存在点,设计适合他们的练习题,以期达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重点,跟上大部队的前进步伐。
(2)组建后20%学生学习微信群。通过该群,老师每天晚上7:00-8:00向这批学生开放。孩子们可以在这一时间段向老师咨询有关课后习题的解题方法,或求教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则向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方法、途径等等。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会学习。
通过一年下来的努力,该班的合格率从原先的82.4%提高到了91.2%,孩子们变得热爱学习,自信,能说会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诉,如果一个孩子,他拥有了学习的信心,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拥有了团体的力量,那么我想,即使他此刻可能还不够优秀,但他一定不会放弃自己,一定会在不断的努力中变的强大,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让我们多一些耐心和爱心,静等花开。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2]《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
[3]《教师阅读地图》 魏智渊
[4]《教师的挑战》 佐藤学
[5]《我思故我教》 崔允郭 赵丽萍.
论文作者:季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能力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