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另29例则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半年统计复发率并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1.55±13.57)min、住院时间(9.43±3.14)d,均较对照组(53.47±14.82、14.04±3.07)明显缩短(P<0.05),而患者半年内复发情况,观察组(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给予优化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院前抢救;心电监护;吸氧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7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重症之一,伴有腹胀、呕吐、胸骨剧痛等临床症状,病症出现往往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严重者患者将出现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心律失常等,若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将因心肌坏死造成休克或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给予患者急诊急救护理至关重要,现抽取我院急诊科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进行探究,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炎患者资料,共58例,依据护理流程的差异分组;观察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42~69岁、平均(59.64±3.28)岁;对照组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39~71岁、平均(60.25±3.43)岁;经软件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接诊后给予患者吸氧、输液、连接心电图等操作,待疾病确诊后,完善术前准备工作。
1.2.2观察组 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既包含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进行院前抢救、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抢救患者所需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出院后给予为期半年的随访,统计是否再次复发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临床数据资料加以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计数资料以(n,%)形式,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救结果的组间比较
采用不用的护理模式后,两组急救结果存在见表;观察组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患者复发率情况的组间比较
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1上的随访,其中观察组复发3例(10.34%),对照组复发8例(27.59%),可见观察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χ2=7.014)。
3.讨论
近几年来,伴随人们饮食混乱、作息不规律等的不断加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该疾病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存在较高的死亡率[2]。为更好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事件发生,需及时对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措施,于入院前、诊断后、手术中全方位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急诊科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且具体干预包含:
3.1 院前抢救
急诊科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应快速完成出诊准备,于5min内出诊;出诊途中,医务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初步掌握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患者及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3];达到现场后,检测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处理,病情严重者给予吸氧护理;待现场抢救工作完成后,快速转运患者,途中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3.2 心电图监护
患者应保持仰卧姿势,入院后连接12导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多功能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依据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变化判断病情,及时做好除颤起搏的准备,防止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3.3 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吸氧是常用且十分有效的临床手段,给予患者吸氧护理,能够改善血氧饱和度,进而患者心绞痛、缓解心律失常等症状。临床实践表明,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氧护理0.5h后,患者呼吸短促、冷汗、嘴唇发绀等症状均出现好转,为此早期要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护理[4]。
3.4 疼痛护理
胸骨剧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受到疼痛影响可造成某些并发症的出现,为此依据患者疼痛表现,在患者存在明显疼痛反应时,给予吗啡;类镇静镇痛等药物[5];依据医生叮嘱,及时给予患者抗凝治疗,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时向患者体内静推硝酸甘油类药物,避免患者血容量过低,通过药物给予及时补充。
3.5 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往往表现出紧张、恐慌等情绪,部分患者且存在焦虑症状,将影响抢救过程中的配合效果。基于此,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一方面将疾病情况简单告知患者,并向其介绍治愈的成功案例,激发患者治疗的斗志,逐渐消除不良情绪。控制患者情绪变化,对预防猝死有着积极作用,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后,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患者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抢救效率。
3.6 术前准确
待病情确诊后,需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等,待确定治疗方案后,需充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采血化验、行碘过敏试验、备皮准备、术前排尿等[6];此外,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术前用药。
本次研究中,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急救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施急诊急救的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缩短;且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可见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张利霞.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531-2531.
[2]张跃辉.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4):37-38.
[3]鲍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51):116-117.
[4] LangabeerII,J.R.,Dellifraine,J.,Fowler,R. et al.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stem Treatment Times[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4,46(3):355-362.
[5]刘丽娜,王旭东.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10-13.
[6]盛学相.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8):1113-1114.
论文作者:韦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病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吸氧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