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_股份制改造论文

我国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份制改造论文,高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3)01-0028-05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穷国办大教育”。据最新资料,我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而我国用世界1.4%的公共教育经费维持着世界22.9%的受教育人口,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高校的“财政危机”变得日益严重,其结果主要表现在:普通高校中在校生人均占地面积未达标者占大多数、在校生人均建筑面积下降、固定资产人均值呈下降趋势、基础设施设备总体陈旧,等等。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目前的教育基础设施仅处于维持日常运行的状况。我国高校除了面临由于在校生规模扩大而导致教育经费需求的增长外,还面临着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收入格局的变化。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本应由个人、社会、政府共同负担的教育经费,现仍主要由政府负担。可政府的实际教育投入相比呈下降趋势,因而造成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高校的“财政危机”变得日益严重。

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仅在经济上具备了“接受更好更高教育”的承受能力,而且在富裕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是决定经济效益和收入分配的关键性因素。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达8万亿元的居民储蓄额中有10%打算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增长率处于第一位的是教育,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全国6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二位;92%的家庭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便产生了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旺盛不相匹配的根本矛盾。

在计划经济时代,举办高校完全是一种政府计划行为,高校的定位就是为政府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现在中国是市场经济了,高校的定位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高校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必须由以前的政府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不能再由政府来垄断举办高校。国际上成功的办学经验表明:高等教育不靠政府不行,全靠政府更不行。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缺少竞争,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和极大浪费。因此,通过收缴和增加学费,或者通过增加其他投资主体(如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参与高等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此时,我们能否像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大胆的给我国高校也来一次“股份制改造”呢?

一、从经济领域到教育领域,何为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股份制作为近代以来人类经济活动总结出的重要成果,股份公司作为现代公司制中最典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今天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到,股份制已经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筹集发展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那么,高校的股份制改造又是什么呢?从经济领域到教育领域,我们所说的股份制的基本思路没变。我们不妨粗略的给“高校股份制改造”下这样一个定义:对于全国两千所高校,国家教育部全力办好其中约100所重点名牌高校,其余高校(包括公办和民办高校)将其全部或部分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合理地折合成国家股或法人股,再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及股份制改造对股本结构的要求,向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基金会、企业及个人等适当发行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成立一个以办学为目的的教育股份公司。教育股份公司再投资成立股份制高校。股份制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各方股东依据所持股份的多少参与教育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在扣除股份制高校日常开支和教育股份公司年度公益金、公积金、风险保证金等必要扣掉的费用外,可按实际教育成本收取相应回报。在教育股份公司和股份制高校存续期间,股东所持股份不能抽退,但可以在规定条件下或范围内转让。

高校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导向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其组织特征是“双法人结构”模式:一个是以办学为目的的教育股份公司,即“母公司”;另一个则是由教育股份公司投资设立的股份制高校,实际上相当于“全资控股子公司”。这样就可以确立起股份制高校实际上的独立法人地位,为其自主办学提供制度保证。如图一所示:

图一

尽管国内高校正式出现“股份制”的称谓比较迟,但实际上民办教育中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的例子比比皆是。经济体制改革较为活跃的浙江省为鼓励投资者的积极性,规定“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相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浙江台州很早就产生了股份制办学的模式,台州市椒江区借鉴《公司法》第一个公开打出股份制办学的旗号。实践证明,股份制作为一种具体的高校办学模式,是高校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股份制既能回避办学的资本风险,又能保证高校办学自主权;既能调动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又能解决学校的公益性与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矛盾。股份制高校是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未来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办学模式。

二、高校股份制改造并不是“镜中花,水中月”

1.高校股份制改造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兼具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属性,是面向全社会的,是不排他的。其次,教育产业提供的知识产品和教育服务能使个人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双受益,因而具有正外部效应。所以不论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由此出现了高等教育消费的“拥挤性”问题(如图二所示)。一定的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决定了一个最佳受教育人数,即“拥挤点”。在消费者人数未超过拥挤点之前,增加额外的消费者不会发生相互争夺。当人数超过拥挤点后,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将会产生消费者个体争夺教育服务的现象,从而会使全体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服务达不到现行高等教育所能提供的最大值,图形表现为曲线A尾端开始向下走。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入学率低于15%)的我国高等教育,因其拥挤点过小,不能满足足够多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就必然产生高考选拔、交费入学这种竞争机制来限制超额的消费者人数,使全体高等教育消费者所受教育服务最接近现行高等教育规模所能提供的最大教育服务。全国高校的收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般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的达到20%,有些学校学生一年的学杂费等加起来接受6000元,还不算生活费用。而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26.4元。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的学杂费,农民则需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个别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是相矛盾的。

图二

在不能减少教育服务消费者人数的情况下,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但政府的职能是“提供机会”而不是“直接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以市场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市场运行,而要通过市场结构的建立和制度的安排来规范市场运行,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由于教育的正外部效应,决定了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明确产权界定,使权利可交易化。因此,政府可通过预算安排或政策安排等某种适当方式将公共产品委托给“私人”进行间接生产。就高等教育而言,政府可以委托给“私人”举办,股份制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模式。允许各种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市场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能满足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在图形上表现为现行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最大教育服务上升到扩大规模后的最大教育服务,拥挤点A随之右移到新的拥挤点B。结果是全体高等教育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服务也随之上升,图形表现为曲线A上升到曲线B的位置。

2.经济发展为高校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市场利益主体日益丰富。各种市场利益主体在完成发展初期的资本积累后,必将寻找新的出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目前情况下,教育是重要的社会资源,特别是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更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投资教育产业是有回报,是可以获得利润的。因此,股份制高校可以吸引市场的利益主体投资,为高校的股份制改造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而企业老总特别是上市公司对教育市场还是很青睐的,如上海新盟集团董事长表示:要投资办一流的大学,请世界著名的大师来任教。看来企业有投资高校的积极性,高校也有股份制改造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有合理的政策鼓励和引导。

3.我国早就开始了股份制高校的成功尝试,“吃螃蟹的人”不在少数

上海第一所股份制高校在上海师范大奉学贤校区基础上诞生。上海师大按奉贤校区的资产评估的实际现值(4个亿左右)入股,由上海师大代表国家控股并担任董事长。由各合作办学参股出资单位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推荐校长,报有关行政领导部门同意后任命。对各参股出资单位除社会效益、广告效益和社会信誉度上的回报外,学校将按至少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予以资金回报。五年以后,经董事会同意,可按学校运行的实际利润分红。各参股出资单位除享有讨论决定学校办学方针之权外,有优先参与学校后勤校产社会化的权益,并可优先选用学校毕业生和享受员工培训、定向委培等教育服务。

2001年6月23日,著名民营企业托普集团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股份制形式联合创办湖南省首家股份制普通高校——湖南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望城、宁乡、长沙三个校区。托普集团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托普集团既能向学生提供一流的实习基地和良好的就业渠道,又能为学校输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学院将为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人才储备力量,充分将“产学研”相结合。

2002年4月,我国西部第一家实行市场化运作、股份制经营的国际商学院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受聘担任该院终生名誉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担任学院院长。新成立的陕师大国际商学院是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股份制的陕师大二级学院。按照全新机制运行,实行市场化运营的教育模式,以陕西师范大学无形资产及相关的办学条件为基础,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自主运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现代组织运行机制。在办学方式上该院与校内其他院系享受相同的学科学位申报权、建设权、发展权,由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教学。

再如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巴士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与上海大学共同创办了上海市另一所股份制大学——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还有原上海交通大学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东华大学的拉萨尔国际服装学院、上海大学的悉尼工商学院等。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也是依托教育股份制运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由东软集团和大连软件园共同投资,依托东北大学厚重的学科优势,股东通过董事会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聘请教育专家对学校进行企业化管理。

这些成功的例子让我们充分相信:在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尝试中,股份制是最有活力的一种形式。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公办大学校长座谈会上,校长们最愿意的是把一所二级学院进行股份制改造。2002年7月17日,武汉大学有关负责人在深圳抛出了合作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绣球”:不管你是国内或者海外企业,如果愿意投资3亿元,就可以与武汉大学合伙兴办股份制的国际软件学院;假如你是海内外大学,欢迎加盟联合开发项目或培养人才。

三、牵住高校股份制改造的“牛鼻子”

从多方面实践来看,高校股份制改造中最有争议的将会是资本的性质、成本核算的优先次序和效益的分配等问题。由此,笔者设计股份制高校资金运作的流程图如图三所示。

图三

1.高校股份制改造,“钱”从哪里来?

教育股份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产权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它包含自然人或企业法人股东投入、政府政策资助投入、学生缴费、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五部分。

自然人或企业法人按发起或募集方式出资认购股份。可用有形资产(货币、房屋、土地、仪器设备等)和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师资力量等)折价入股作为办学的启动投入。在学校存续期间股东还需按股权比例分期追加投资,用以保证学校具备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为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政府给予民办学校土地划拨、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纳入城乡规划、避免建设配套费、办学成本补贴、适度放开教育收费自主权、返还企业投资办学的所得税、开放教师资源、教师劳保待遇的一视同仁等政策。这些政策上的资助对股份制高校的启动是一种很好的投入,应算作资本的一种“隐性”来源。

根据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原则,学生就读时应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学费(是学生为接受教育而必须支付的成本)和建校赞助费(是家庭为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这是学校形成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各校办学成本、教学质量和服务条件上差异很大,收费可适度放开,以能全部支付费用而不赚取过多盈余为原则。

一些股份制高校在股东投入后仍存在资金缺口,便用银行贷款来缓冲筹资困境,这也是一种资本来源。社会捐赠是一类纯粹公益性的资本来源,国内目前较为少见。

2.股份制高校的成本如何划分?

笔者认为:股份制高校的成本应该分为教育必然成本与附加成本两部分。

教育必然成本指的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必需的经费支出,如高校的固定资产投放(必须购置的、长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耐用资产的经费开支,如学校的建筑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与经常性成本(能够带来即时或短时利益,并需要经常更新的消耗品和劳务支出,如书籍、教学与办公用品、燃料、水电等,劳动者工资与奖金及劳动保险、公务费与助学金等)。教育必然成本,要优先保证。如果学校建设资金中还有一部分是向银行借贷的,应在保证正常教育活动所需的教育必然成本的前提下,用当年盈余来逐步归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附加成本是教育活动以外的,按照经济运作规律而应承担的费用支出,是股份制学校所特有的,应参照经济股份制的做法,核算附加成本。附加成本的支出的应该次序为:风险基金(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股息回报。为避免违反民办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有些学校采取了不给红利而给股息的办法,解决投资者适度回报的要求。在优先保证用于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扣除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后,如有盈余,才能向股东派发股息。股东可取走股息或转成股本。股息可根据办学效益在银行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之间浮动。这一政策可促使投资者注重质量、成本和效率。

3.股份制高校的效益如何分配?

目前大部分股份制高校尚未进入效益分配阶段,因而关于这一问题,投资者往往心照不宣,而理论界却众说纷纭。由于收费标准是按教育成本核算的,若经济效益明显,学校在支付了包括筹资成本在内的各种费用以后,年末仍有较多的盈余,我们不妨从其增值中扣除由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积累的资产后,把剩余的资产按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相应的增值股权,并照增值后的股权派发原定利率的股息,作为对投资者的回报。

四、结束语

教育,国之大事,民之大事也。重视与否,是态度问题;怎样办学,是战略措施问题。如果全社会都重视,而且战略措施得当,我们完全相信中国也会有像哈佛、耶鲁一样的大学,中国高校也能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人才。

标签:;  ;  ;  ;  

我国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_股份制改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