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机遇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21世纪加速自身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其前提是必须具有足够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正视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益。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严峻挑战

就国际范围而言,21世纪的中国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原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江泽民在1998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运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发达国家建立的,主要体现和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争得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仍然需要进行不懈的长期努力。

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经济优势的挑战。 据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资料,1997年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为299257亿美元,其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238021 亿美元,占79.5%。而美国为76901亿美元,约占25.7%;日本为47723亿美元,约占15.9%;德国为23195亿美元。约占7.8%,仅这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9.4%。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554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3.5%,大致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7%,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2%,德国的45.5%。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结果会比这个比重高出两至三倍。如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优势更加突出。1997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8740美元、日本为37850美元、德国为28260美元、 而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860 美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是高度发达的、高度集约型的经济,其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高。而我国的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属发展中的和粗放型经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低下。二者之间的差距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发展阶段上的和质量上的。

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科技优势的挑战。在科技方面,西方国家也是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高科技方面,它们占有巨大优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向信息社会迈进。这一点,仅从对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支出数额上就可以看出。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占全世界的95%以上,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只占不到5%。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尽管我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在某些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但整体水平上的差距在21世纪内的较长时期内仍然继续存在。

四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在国际敌对势力的眼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总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美国有些人甚至公开宣称:美国21世纪最主要的战略挑战莫过于如何对付中国的崛起。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将所谓的“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借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之机向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在中国推行西方的“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使中国朝西方国家所希望的方向转变。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他们的需求,干涉中国内政,以经济制裁相要挟,试图使中国在政治问题上做出让步。可以确信,随着我国在新世纪经济的发展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的“西化”攻势以及利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倾向还会加强。

五是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因特网、媒体、影视节目、书籍等各种工具,宣传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既不是其高新技术产品,也不是军火,而是流行文化。在新的世纪,西方国家的媒体会加大进行文化渗透的力度,中国将面临着西方国家日趋严重的文化冲击。对此,我国必然保持高度的警觉。既要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大胆吸收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要防止、抵御其消极文化糟粕,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六是面临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战后,尤其是70~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确实给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机遇,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到90年代中期已跻身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在新的世纪,我国在同他们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经贸往来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另外,世界上其它地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对中国参与国家市场竞争构成压力。如9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第一位,但到了1996年已下降为第三位,1998年进一步降至第四位。墨西哥则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运输、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大力抢占美国纺织品市场,目前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升至第一位。

就国内条件而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对我国21世纪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成强大的压力和挑战: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张。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对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的飞跃和深化,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的内源性体制基础。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从组织结构层面看,由传统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垂直隶属型兼全控计划型组织结构转向市场契约型社会结构的变迁与转型过程。由于二者在社会组织原则、社会凝聚力整合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精神价值体系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从前者转向后者的过程极为艰巨复杂、充满着许多矛盾。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严峻挑战。在新世纪的前十年,我国要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是具有独立产权的经济实体。为此,我国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求按照市场规则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探索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这里有亟待解决的两大历史性难题:一是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具有兼容性,怎样实现这种兼容性;二是通过实行股份制对公有产权进行改造,但是公有产权对国民经济究竟达到多大程度的控制力,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这两点搞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

第三,体制转轨中分利集团化与贫富两极分化趋向不断加剧的挑战。所谓分利集团是指在市场发育和体制转型中运用某种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力量,以非市场化的方式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财富的既得利益集团。与分利集团相联系的是贫富两极分化,后者是前者的自然结果。据有关材料披露,我国目前百万富翁已达近千万、亿万富翁也有几十位;而在农村贫困地区尚有4500万人急需脱贫,城市中相当数量下岗职工的家庭生活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如果依据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基尼指数来测量我国贫富差距的分化程度,居民个人收入基尼指数1979年为0.31,1988年为0.382,1994年为0.434。如果依据不同家庭收入分组计算,则其值高达0.455,处于不平等加剧阶段。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国,过分的贫富差距将会导致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强,从而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四,生态环境与人口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200亿元以上;在全国主要城市,每年因大气污染致病而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大约每年有17.8 万人因大气污染致病而早亡;全国目前有300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有100多个……。所有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人口的强大压力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2000年我国总人口将接近13亿,2030~40年总人口将达到最高峰,人口规模下限为15亿。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将趋向高龄化,204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就业压力持续增压, 实际劳动供给人口高达8~8.5亿,形成持久的就业压力,而且低素质劳动人口过多, 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状况很难改变。 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国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第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特别是在新的世纪,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深刻的实践,公民要求自由、平等、竞争的政治意识及以政治判断能力、政治表达能力、政治认同能力和政治自治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参与素质将大幅度提高,要求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成为公民的普遍愿望。如何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实现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功能和积极作用的角度看。首先,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任何国家单纯依靠本国的市场和资源发展经济,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和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以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使世界市场的贸易壁垒现象逐渐被削弱,为世界贸易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随着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可以为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扩大日常生活消费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及机电产品的出口创造更为有利条件。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大力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弥补我国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支持。全球互联网络的开通,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因特网或万维网得到了大量的信息,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农民通过上网,不仅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术信息,而且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动态和需求,为销售自己的产品找到了一条快速、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形成,信息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商品。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带动下,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新的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逐步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且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体现者,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先锋性作用”。因为跨国公司所采取的是全球发展战略,实行跨国界和地区界限的生产和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对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截至到1997年底,世界排行榜前5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来华投资的已达200多家,通过吸引外国投资的方式, 使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从我国自身所具有的基本条件看。第一,以和平、友好为主调的国际环境的营造,为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政府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精神,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障碍,努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是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达到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二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关系得以明显改善;三是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四是与俄国和东欧国家的关系也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为我国在21世纪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及文化交流,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为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内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时脱颖而出,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加以贯彻实施。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及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 目前, 我国已经同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伙伴关系。1978年,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亿美元,1999年则达到3607亿美元,增长了17.5倍, 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在世界贸易中居于第10 位。从1993年至1998年,我国连续6 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此外,我国的利用外资环境不断改善,各项涉外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快速发展,援外工作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对外投资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多双边经贸合作成就菲然。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将有助于打破对外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将翻一番,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促进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第三,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为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8017.8亿元, 比1978年扩大近2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倍多。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自1997年起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发展中国家首位。1979~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也独领风骚。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高7.3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4.8 个百分点。许多主要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199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1500多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所有这些, 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总之,在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风险与收益同在,挑战与机遇共存,收益高于风险,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