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私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营企业论文,入世后论文,经营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入世后过渡期诸多风险的分析
多哈会议之后,国内多家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私营企业将是最有活力的经济成份。近来,人们总是在讨论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对于私营企业谈论得甚少。似乎入世后私营企业肯定是最大的受惠者,不会碰到多大麻烦。其实,这是一种相当天真的看法。
诚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游戏规则在中国的实行和中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私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进程,这无疑为私营企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当看好私营企业发展远景的时候,人们却忽略了私营企业近期面临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入世后5年的过渡期间,由于中国私营企业的“企情”所致,其具有的利好因素并不是很多,相反,遇到的挑战形势却是严峻的。因为:
第一,私营企业家庭经营制模式,抑制了自身竞争能力的发挥,与外国公司竞争时,因企业制度的劣势性,使其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性提高。私营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庭”和“亲缘性”特征。在家庭管理中,重要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通常以伦理规范代替行为规范。2000年中国私营企业权力结构调查资料表明,私营企业决策权和管理权仍集中在主要投资人手中。在总经理、厂长之中,93.2%由主要投资人担任,仅有0.1%的企业由非投资人担任。家庭式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突出的“布敦布洛克动力”问题,主要投资人的知识、经验加速折旧,经营管理能力递减产生的企业“早衰”现象日趋严重。据黄斐、蓝东海在《中国民企入世唱大戏》中提供的资料,“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私营企业的寿命只有2.9岁。北京中关村5000家民营企业中,寿命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寿命超过8年的仅占总数的3%,而全球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约在40~50岁之间”。入世前,私营企业主要与中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竞争,命运尚且如此;入世后,面临大量管理先进的跨国公司和国外大企业,其处境恐怕更加险恶。
第二,发达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强大体制合力撞击着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二者的碰撞,导致中外企业间的经济纠纷较入世前明显增加。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外商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他们对中国宏观经济体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中为洋用”。尽管“中国特色”中有违背国际游戏规则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此不理解,也很不适应。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得不无可奈何的“入乡随俗”。但是,中国入世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外国公司熟悉的、奉行的而中国企业知之甚少的游戏规则,正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中国企业习惯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规则将退出历史舞台。入世前,外国公司是被动的适应者,中国企业是主动的生存者。入世后,中国企业成了被动的适应者,外国公司扮演了主动生存者的角色。入世前后,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的换位以及中国转轨经济体制运行惯性,不可避免地致使中外企业经济纠纷大量发生。两种体制的碰撞,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向中国企业提出许多在新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所需解决的新课题。
第三,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雷同的特点,致使私营企业竞争能力弱,在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市场份额会更多地被外国公司抢占,企业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我国的绝大部分私营企业职工素质较低,技术较落后,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仿制品。因私营企业状况相似,私营经济又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虽然,从1989年~1999年,制造业在私营企业主营行业中呈下降趋势(由66.4%降为36.8%),但同期商业饮食业却大幅度上升(由20.5%上升到42.5%),1999年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合计,在主营行业中的比重仍然达到79.3%。随着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私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54.1%的企业感到自己的主产品、主要销售商品和服务项目在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42.4%的企业感到竞争“比较激烈”,两项合计高达96.5%。而且,单一、雷同的产业结构,形成了私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局面,有61.5%的私营企业认为最大对手是其他私营企业。
就在入世前,当中国私营企业感到经济环境十分艰难的时候,外国公司已角逐中国市场。2000年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有近400家在华投资2000多个项目,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使国内不少行业的市场主导已落入外国公司手中。就机械工业来说,国外产品已占国内市场机构工业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强。入世前,情况就已经如此,入世后,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兑现,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将面临更加宽松的体制环境,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会大量增加(包括中小公司在内)。同时,入世后,中国率先开放的市场往往是私营企业大量从事的经营领域。中国私营企业将面对国内同行和竞争力强大的外国公司的双重挑战,保住市场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对企业经营管理会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生存发展受到的威胁会更大。一批靠单纯模仿、复制外国产品为生的私营企业,入世后,随着中国对知识产权协定的执行,会彻底丧失生存的空间。
第四,入世后,商业信用被事实的摆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议事日程,而相当多私营企业对此不自觉的习惯行为,将是与外国公司竞争的最大风险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大浪淘沙的严酷事实,给予一些幸存者的启示之一就是,追逐利润的同时分清是非善恶并遵守基本的商业信用准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而言,你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下,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品格。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始终坚持以下四种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私营企业是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发展起来的。长期被扭曲的行为,见怪不怪。一些企业将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视为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假冒伪劣像瘟疫一般在肆虐,消费者叫苦不迭,投资环境被毁。
商业信用,过去我们一直将它视为道德范畴,现在和将来它是一种法律规定。入世后我们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还不完善。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体制和机制,不同的游戏规则,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在同一个市场上发挥作用。法律规定不完善的缺陷,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种环境,使一批抱着侥幸心理贪图眼前小利的私营企业,恐怕只有在经历了因失信而导致企业经营破产之后,方能树立良好的商业信用形象。
总之,过去私营企业在国有企业面前体现的竞争优势,在入世后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外大企业就难以称之为优势了。新的市场环境,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们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挑战,才是在新时期企业生存发展的明智选择。
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私营企业风险控制,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无能为力的。面对入世后国内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和宏观经济体制转型阶段的客观现状,只有在企业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能建成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建立企业重大决策前的“听证会制度”
企业重大决策前的“听证会制度”是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委托——代理制之前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同时也是减少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有效形式之一。
1、企业重大决策前“听证会制度”可行性分析
私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所以步履艰难,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存在不利的客观环境因素。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深重影响,使企业主习惯于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财产。传统文化在强调“家”这一观念的同时,弱化了“家”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观念淡化。因此,私营企业主们在企业的传承问题上,总是倾向于把企业传到下一代手中。“他们的家族企业将继续支撑着他们和他们所爱的人,代代相传”(克林·盖尔西克,1997年)。万向集团是如此,红豆、华西集团也是如此。
同样,不利的外部环境构成私营企业制度变迁的严重障碍。首先表现在,现阶段私营企业寻找管理代理人,不仅要给予代理人较高的报酬,而且,由于外部市场制度不完善,缺乏对企业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企业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监督成本。其次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经理市场”,使得只能通过市场寻找代理人的私营企业缺乏应有的选择机制。
在委托——代理制一时难以建立的情况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管理力不从心的私营企业主们是愿意接受“听证会制度”的。因为,由技术、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听证会代表,能够修正决策的偏差,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对私营企业制度却秋毫无犯。
2、“听证会制度”的具体运作
企业重大决策前“听证会制度”是私营企业尚未转制时的一种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辅助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大大减少或避免企业决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可行性程度,是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补救性措施。
听证会代表,即各类专家,可以是企业自行邀请,也可委托工商联代聘任。代表人数,各类专家比例由企业来定。代表的酬劳可协商解决。就一个企业来说,代表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变更。
听证会前(时间长短根据决策主题由企业与代表商定),企业需将决策主题、相关资料交给各位代表,使代表们有一个调查研究及提出建议、意见的准备时间。代表要承担保守资料秘密的责任。资料不能复印、自存,听证会后交还企业。
召开听证会,各位代表可根据企业提供资料及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负责任地对决策提出修正、肯定或否定的建议、意见。代表们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
(二)充分发挥工商联的引导、服务职能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各级工商联在为私营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与私营企业主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不少的业主们将工商联亲切地称作是自己的“娘家”。入世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各级工商联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在强化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服务于私营企业的发展。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工商联应设立几个服务机构或社团,如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法律咨询、经济科技信息、市场调研等组织。从事工商联工作的每一个人应清楚,工商联的职责就是服务。工商联干部必须抛弃原有的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的习惯性行为和思维模式,树立“服务”的新观念。
——引导职能。工商联利用所设立的各个组织机构,收集并发布有关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决策失误产生风险的程度,增强企业抗经营风险的能力。例如,传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规划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及时报告市场关于人才、产品价格变化信息,引导企业改进吸纳、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手段,调整产品销售战略。
——服务职能。工商联通过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合作,扩大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为企业提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服务;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为私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与人才、技术交流部门合作,为企业提供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更新服务。
此外,工商联应积极发挥商会职能,组织私营企业相互往来业务考察、贸易洽淡会等活动,活跃私营经济。
(三)发展企业风险分析与预防公司
企业风险分析与预防公司如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一样,属于社会中介组织机构。这一中介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和预防私营企业因“家庭式”经营管理而产生的种种风险。因为,企业重大决策前的“听证会制度”,只解决企业重大决策中的可行性问题。属于这种类型的决策,有些企业也许一年都不会遇到一次。不同的是,中小性质的决策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中小性质的决策失误,虽不能断送企业的生命,却因为“小事一桩”会产生麻痹思想。量变会引起质变。中小决策屡屡失误,也会酿成大祸。而工商联的职能侧重于私营经济的宏观方面,对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因“专业性”的差异,不可能面面俱到。
企业风险分析与预防公司的特点是,知识技能的专业化程度高,个案处理能力强。它与私营企业的关系是“医生”与“患者”(不论大中小企业,事实上都或大或小患有“病”)的关系。不过,风险分析与预防公司职责的重点不是“治疗”风险,而预防风险,防患未然。该类公司的职责特点与私营企业的现实需求,决定了二者应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公司对私营企业跟踪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对策措施。
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风险分析与预防公司很快地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