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阳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阳

李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 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在给予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急诊接诊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及溶栓护理。结果:6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39%(30例),有效率为41.94%(26例),无效率为9.67%(6例)。结论:积极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好的救治患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诊内科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急症,使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在第一时间施救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将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本文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总结分析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室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为(57.04±3.12)岁。所有患者符合《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1.2护理方法

1.2.1生命体征的监测

(1)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24h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治。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时可发生,而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的致死的原因之一,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因血压的高低可提示休克的发生,护士应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一次,如血压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时,即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抗体克治疗,可使病情转归。

1.2.2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会恐惧与焦虑,这些情绪会引起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多、心肌缺血加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急诊护士接诊时需要通过语言和肢体对患者进行暗示,多与其沟通,缓解其过度紧张的情绪,减轻其焦虑与恐惧,尽量放松,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梗死心肌的坏死范围,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1.2.3疼痛护理

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是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充分卧床休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出现胸前区疼痛,应当进行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吗啡、哌替啶等药物止痛。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1.2.4并发症护理

偶发室性早搏可严密观察,不需用药;频发室性早搏时,立即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之持续静脉点滴。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静脉滴注。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而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易引起心力衰竭。

1.2.5饮食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应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特别是高脂饮食易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凝血,而诱发心肌梗死。此外,还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2.6溶栓护理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

1.2.7大小便护理

发病后第3天仍未排便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有便意时应用开塞露入肛门内或用液状石蜡灌肠,注意排便时不能屏气用力。有的患者因在床上不适应,排便困难,如心律、心率和血压平稳,无并发症者可在床边椅子上排便。有尿潴留者,可采用按摩腹部、听流水声、针刺穴位等,若以上方法无效,则可遵医嘱给予导尿。

2结果

6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39%(30例),有效率为41.94%(26例),无效率为9.67%(6例)。其中17例并发心律失常,8例并发休克,17例发生心力衰竭。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患者发病基础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加之其他诱因导致斑块破裂,破裂斑块表面发生血小板聚集,造成血栓形成,一旦突然堵塞动脉管腔,即可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长时间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法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具有很大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及时合理的抢救措施时,也离不开高水平的护理,两者密切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与否。就急诊护理而言,患者应取平卧体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抢救措施;心理护理方面,多与其沟通,缓解其过度紧张的情绪,减轻其焦虑与恐惧;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镇痛治疗;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忌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饮料;若有必要进行溶栓需尽快进行。总而言之,积极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好的救治患者。

参考文献:

[1]吕文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54-255.

[2]刘锡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体会[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12):153.

[3]肖慧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45-1146.

论文作者:李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