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岚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66
张雪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66
包国民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66
侯晓亮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66
张之奎 石家庄康贺威药业有限公司 石家庄 050600
摘 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通识课程与“工匠”培育结合、专业课程与“工匠”能力培育“知行合一”、顶岗实习与“工匠潜质”培育融合、“工匠”培育制度保障优先的原则,构建基于“工匠”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解决生源供给侧多元化、“工匠”人才培养的类型、“工匠”培育“导师”标准及“工匠”培育的机制问题;研究“工匠”培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设置、人才规格,构建“工匠”培育的“互联网+学生、员工”终生“育匠”平台及教学质量评估、诊断与改进保障制度。
关键词 工匠培育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思路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支持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就必须实施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关键是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工匠”人才培育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对培育具有“大师气质与潜能”的制造业人才具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以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为目标,立足现在和未来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需求,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精神,培育对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产业人才,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深远的影响力。
1. 构建“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意义
1.1 构建“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惯策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精神、规定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提升构建“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认知水平。
1.2 构建“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精神成果,“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浓缩。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制造业强国,高等职业教育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只有依托“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既能见技术技能,又能见人的素质素养的“工匠”人才。
“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专业内涵发展的方向性路标。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精神内涵,只有高度重视“工匠”培育并落到实处,才能给高等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价值,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工匠”人才。“工匠”培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必然会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质”的飞跃。因此,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
“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引入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形象、社会评价,让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2.构建“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2.1 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教学是基础,培养人才是目标,为产业发展服务是宗旨,产业发展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为市场。
2.2 通识课程与“工匠”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高等职业教育通识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要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素。发挥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要明确高职教育“工匠”培育不仅是培养具有工艺专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态度和力量的劳动者,更重要的是造就具有职场核心竞争力,不断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技艺传承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学生“慢工出细活”,陶铸职业信念,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实现对完美的追求,满足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3 专业课程与“工匠”能力培育“知行合一”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实训操作、产品制造与传授技艺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知”就是除了学习各种工具的实际操练技能外,还需要对教师或师傅所授的技艺不断揣摩和领悟,持之以恒,形成“精神”;“行”就是不仅要对自己所制造的产品反复比较、总结改进,更要勇于突破前人的发明创造,用于创新,造就“工匠”。实际上“知”与“行”的完美结合程度决定具有“工匠精神与工匠技艺”人才的水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也要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思考学习与教学的方式,培养反思能力,通过教学反馈、“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掌握行业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4 顶岗实习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心传身授”的现代师徒关系。高职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是卓越产业技术工人职业生涯里的“导师”,其技术水平关系到“工匠”能否更好地踏入职场和完成高端产业工作任务。培育大国工匠需要有“知技兼备”的职教名师和企业大师。构建现代学徒制度,师徒之间的“心传身授”没有固定模式,师傅不仅有责任将技艺传授给徒弟,而且要教会徒弟做人、做事的职责。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让名家大师、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重视师徒间的“默会知识”沟通,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态度的影响,树立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对教师或师傅的敬重之情,随之让学生产生对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向往之情。
2.5 产教融合“工匠”培育制度保障优先的原则
高等职业“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校企深度融合,是成功构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校企双方要紧密协同,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打造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匠”培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法律法规指导下,优先构建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各方的责权利,加强职教法与教育行政法规、劳动法规、税收法规之间的匹配和衔接。要构建畅通的企业、学校、政府、行业等多方互信对接机制,做到专业设置标准契合产业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符合行业标准,学生能力素质满足职业资格要求。要明确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各级政府应鼓励校企合作,给予企业接收实习生和在实习设备以及实习生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基于“工匠”培育的卓越产业人才。
3. 构建“工匠”人才培养模式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3.1 生源供给多元化的路径问题
解决“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入口多元化问题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要建立一条基于“工匠”培育的高职生源准入途径,重点从中高职贯通和普通高中、社会同等学历等“生源供给侧”研究入手,在实施现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群体的基础上,创新构建“工匠”培育的具有工艺专长与“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供给路径;要突破目前中职、高中、同等学历的农民工、军队转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培育门槛,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和考评方式,畅通基于“工匠”培育的卓越产业人才生源多元化的径路。
3.2 “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标准问题
构建适于“工匠”培育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标准是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要选择适合基于“工匠”培育的特色专业进行试点,在产教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调研分析现代企业对“工匠”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工作岗位“人才素质与规格”的实际要求,解决好“工匠”培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以及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点研究解决好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方面的问题,明确高职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明确合作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形式以及员工终生学习“育匠”的责任与任务,把“工匠精神”融入顶岗实习领域和继续学习领域。研究解决“学生受益、社会满意、企业属意”的产教融合的“工匠”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研究解决产教融合“互联网+学生、员工”终身育匠学习平台设计方案的设置内容、结构安排、考核及证书标准等问题,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具有“工匠技艺与精神”的卓越产业人才的目的。
3.3 “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解决“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是专兼职“导师”队伍素质提升的问题。构建好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实践指导“大师”的言传身教、精神引领是关键。为此,要针对校企合作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获取生产一线实际经验,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开发教师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要解决好校企合作企业兼职特聘教师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大师、巨匠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问题,重点解决好构建“教师下企业、大师进校园”双向交流合作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
要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和企业“大师”的师资规格准入标准与校企双方“导师”责任体系的问题,并建立“工匠”培育的学生可持续发展培育档案,加强信息交流与管理。着力解决好“工匠”育人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大师”的薪酬待遇和社会荣誉等问题。
3.4 “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问题
解决好“工匠”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与运行机制问题,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解决“工匠”培育的教育管理制度问题,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使校企合作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重点在产教融合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保障体系、校企协同培育“工匠”人才的管控办法、人才基本权益等问题;要根据人才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工匠”岗位与工作任务,解决“工匠”培育的工学交替、弹性学制或学分制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基于“工匠”培育的“就业”向“工匠”转变的多种实现途径问题。
要进一步推进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与健康。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好学生以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工匠潜质证书、学位证书”为目标,把工匠精神全面融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之中的问题,为社会培育出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卓越产业人才,即通识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德育+素质)、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毕业证+职业证)、实践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师傅+徒弟)的问题。
4.“工匠”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制度和评价方式,按照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要本着教育科研服务教育决策和指导教学实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工匠精神”人才,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4.1 实施“工匠”培育生源供给侧的多元化
针对黑龙江省高职生源情况、行业企业对“工匠”人才的需求状况等调研,提出“工匠”培育专业入学门槛与形式建议(考虑设立特色专业“工匠”班、招生与入学考试形式建议);寻求适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工匠”培育生源“招生即招工、入学即育匠”的路径与措施。重点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工匠”培育人才的薪酬、待遇机制与社会荣誉等政策内容。
4.2 构建“工匠”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的主要核心内容。选择适合基于“工匠”培育的特色专业进行试点,根据“工匠”培育的人才成长规律与行业、企业核心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把行业企业传统文化与企业大师的技艺与“工匠精神”传承、融合在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构建适于“工匠”培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设计标准(含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化教材开发)、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规格,实施“工匠”培育与现代学徒制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基于“工匠”培育的“1221”人才培养工程,即第一个“1”,多元化“招生即招工”生源供给路径;第一个“2”,高职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培养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文化知识;第二个“2”,产教融合培养“卓越产业人才”证书和高职“学位证书”;创建第二个“1”,校企共建“互联网+实习、员工”的终身育匠平台建设。
重点研究、制定适合的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药品生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等特色专业“工匠”人才培养模式。要把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培养、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纳入“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范畴。加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和企业指导“大师”共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产业人才培养的适应度,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素质;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大师”到学院任教,研究构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4.3 构建“互联网+学生、员工”终身育匠学习平台设计方案
构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探索基于“工匠”培育的企业文化与通识课程相衔接的德育教育深度契合,主要研究“工作领域”的顶岗实习、“大师”传授、技能培训学习的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实践实习教学标准。重点研究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建设,构建产教融合“互联网+学生、员工”终生育匠学习平台的设计方案,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教育交流等。在“育匠”学习平台的物化成果内容中要融入实物作品、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实习实训课程资源、技术技能创新方案、发明专利等。要深入研究“工匠”培育的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工学交替”和企业大师“育匠”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育内涵。
4.4 构建“工匠”培育制度的质量保障建设
研究建立“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毕业生精准卓越产业人才的发展追踪与信息档案,构建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终身学习的社会生态氛围的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工匠”培育人才的系列保障制度,制定“工匠”岗位标准与实施路径,研究构建“工匠”培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诊断与改进体系。积极构建实施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的“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卓越产业人才人才”证书的培训途径、管理办法以及证书发放机制与制度,同时,构建实行“教师下企业、大师进校园”相互交流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望在生源供给侧和培育“工匠精神”生源径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构建产教融合适于“工匠”培育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和“互联网+学生、员工”终身“育匠”学习平台设计方案方面有所创新,并在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校企合作在高职学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卓越产业人才人才”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培训等方面提出新的举措;在构建落实“工匠”培育的保障制度、产教融合专兼职“导师”队伍建设和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估、诊断与改进等方面有新的创新。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大课题“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JA1316001). 】
参考文献
[1]张培斌,秦友德.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10期.
[2]庄西真,以工匠精神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7年08月21日第3版.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意见》的通知[Z],新华社,2016.3.21.
[4]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Z],教职成[2015]9号.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国务院常务会议,2010.5.5.
[7]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6.3.1.
[8]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师厅〔2017〕8号).2017.9.1.
论文作者:丁岚峰 张雪峰 包国民 侯晓亮 张之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工匠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精神论文; 企业论文; 校企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