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诚信的分析与建议_研究生论文

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诚信的分析与建议_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分析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论文,道德论文,研究生论文,状况论文,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首都北京是我国高校的中心聚集区,研究生规模位居全国之首。为了解当前研究生的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措施,“首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专门开展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直接入户调查,面向首都高校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问卷2,088份,回收率达94.9%,其中有效问卷2,049份,有效回收率达93.1%。本文除特殊说明,均以有效样本为基数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学历层次看,受访者中硕士生701人,博士生1,348人,分别占34.2%和65.8%。从性别情况看,男性1,200人,女性849人,分别占58.6%和41.4%;其中硕士生中男性364人,占硕士生人群的51.9%,女性337人,占48.1%;博士生中男性836人,占博士生人群的62.0%,女性512人,占38.0%。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均来自普通高校,涉及工程、农业、卫生、人文社会科学类等各个专业领域。

主要调查结果

问卷回收后,课题组对数据进行了认真整理和深入分析,以单变量描述分析为主,从硕士生和博士生角度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七成多研究生对目前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目前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满意程度”表示“满意”的占4.9%,表示“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分别占23.6%和43.4%,满意者共占总样本的71.9%;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20.5%和7.6%。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对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表示满意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的要低2.3个百分点。

2.近四成研究生对科研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令人堪忧

科研道德规范是从事科学研究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了解与掌握科研道德规范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条件。《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两部文件,分别是由中国科协科技工作道德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关于规范我国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调查显示,受访者表示对这两部文件“系统学习过”的仅占4.4%;表示“了解一些”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31.7%和27.5%;表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25.2%和11.2%,约有四成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对两部文件有所了解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低10.3个百分点。

3.四成多研究生对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发展趋势不乐观

统计显示,受访者认为“目前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整体发展趋势”有“明显好转”的占4.9%;认为“略有好转”和“没有变化”的分别占34.3%和19.3%;认为“略有下滑”和“明显下滑”的分别占24.9%和16.6%。可见四成多受访者认为“目前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没有好转的。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认为目前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整体发展趋势“没有变化”或“没有好转”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高4.9个百分点。

4.九成以上研究生身边的科研人员基本能够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和诚信规范

统计显示,受访者表示“近五年来发生在身边的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的事件数”选择0件的占26.5%,选择1件~2件的占43.5%,选择3件~5件的占24.9%,选择6件~10件的占3.9%,选择11件以上的占1.2%。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认为“近五年来发生在身边的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的事件数”为0件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低2.6个百分点,而选择1件~2件的要高8.5个百分点。

5.近四成研究生表示“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为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事件

统计显示,受访者回答“您身边发生的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事件”选择“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占38.7%,选择“伪造、篡改数据或结论”的占16.9%,选择“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占15.8%,选择“骗取科研经费或学术荣誉”的占13.5%,选择“没有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事件发生”的占13.4%,选择“其他”的占1.7%。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认为“您身边发生的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事件”选择“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低4.2个百分点,而选择“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人数比例要高6.8个百分点。

6.五成多研究生反对科研人员以学术团体、专家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行为

数据表明,受访者对“以学术团体、专家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的看法表示“赞同”的占5.8%,表示“难以理解”的占10.7%,表示“无所谓”的占26.5%,表示“不赞成”的占57.0%。

7.两成多研究生表示“强行署名”为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影响严重程度最大的表现形式

调查显示,课题组就受访者对“当前科研工作者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在列出的10种主要表现形式中,受访者认为“强行署名”这一形式严重程度最高,占20.3%;认为“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和“一稿多投、一稿多用”这两项严重程度次之,分别占19.4%和17.8%;认为“为商业广告作虚假宣传”和“学术专制”这两项严重程度较低的分别占15.7%和15.6%;认为“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骗取科研经费或学术荣誉”、“在科研立项或成果评审中以权谋私”和“伪造、篡改数据或结论”这几项严重程度较低的人数相差不多,均在11%左右;而认为“在科技成果交易中夸大技术价值或者隐瞒技术风险”严重程度较低的人最少,仅占10.2%。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强行署名”、“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和“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选择比例依次排列前三位,没有较大差别。

8.多数研究生认为科研道德与诚信下降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问卷中列举的六项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行为都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其中,认为会严重“阻碍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占78.4%;认为会“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的占73.5%;认为会“损害科研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分别占67.7%和67.6%;认为会“对青少年良好道德和诚信品质的培养不利”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与诚信建设”的分别占62.3%和61.0%。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差别不大,反映首都高校研究生对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下降造成的危害相当关注和十分担忧。

成因分析:社会因素、体制因素和个人自身因素均为主要诱因

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专门设置了程度判断题,分为“最低、较低、一般、较高、最高”五个层次进行测量,力图从多层面、多角度探寻其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1.社会因素相关分析

调查显示,在影响科研道德与诚信的社会因素里,受访者选择“市场经济浪潮下功利主义的驱动”这一影响程度最高或者较高的占69.0%,认为“社会上腐败、浮躁和不正之风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影响程度最高或者较高的占68.7%,说明“市场经济浪潮下功利主义”和“社会上腐败、浮躁和不正之风”对于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产生的消极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在其他几个社会因素的分析中,认为“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等消极观念的影响”和“科研道德与诚信建设薄弱”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分别占62.0%和58.1%;认为“教育体系不完善,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舆论宣传导向不明”和“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影响程度最高或者较高的分别占48.4%、47.3%和43.5%。

2.体制因素相关分析

调查显示,在影响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体制因素中,受访者选择“评价制度不完善,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福利待遇政策不合理、对科研人员倾斜不够”为最重要影响因素的分别占25.8%和24.5%;而认为是由于“行政干预,追逐小集团利益”、“奖惩机制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大”和“科研管理体制僵化”这三个原因为最重要因素的分别占21.0%、20.6%和20.2%;认为“对科研不端行为监管不力”和“政策法规不健全,未形成较完备的法规体系”的分别占19.4%和16.5%。

3.个人自身因素相关分析

调查显示,在影响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程度“最高”的选项中,受访者选择“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的占26.5%,选择“受某些投机取巧反而名利双收的科研人员的影响”和“利益驱动,铤而走险”的分别占18.0%和16.9%,这足以见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是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不佳的关键点。与之相比,选择“科研方面的自律意识薄弱”、“科研创新能力差,迫不得已而为之”、“道德品质不高”和“不了解科研道德基本规范”的分别占12.6%、11.9%、9.4%和7.6%。

几点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看到当前研究生的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主流趋好向上,但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一些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的事件不容忽视。

1.进一步加强研究生个人的维权意识

调查发现,就个人措施而言,受访者表示“当自己的著作、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被他人剽窃时”,会采取“诉诸法律解决”的占25.7%;表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与当事人协商解决”的分别占34.9%和22.7%。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表示“不予理睬”的占16.7%,仍有少数人缺乏维护自己科研成果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分析表明,当自己的著作、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被他人剽窃时,不会采取任何措施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高3.9个百分点,可见博士生在维护自己的科研成果权益方面的意识要比硕士生略强。

2.尽快完善治理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行为的相关制度

统计表明,就整个社会所采取的措施而言,受访者表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通过国家立法来治理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行为的分别占33.3%和47.3%,选择“无所谓”、“不太必要”和“没有必要”通过立法来治理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的行为的分别占8.6%、6.6%和4.2%,高达两成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认为当前需要通过立法来治理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行为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的要低6.6个百分点。

3.加大惩戒和打击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行为的力度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在科研工作者的聘任、晋升、奖励等评定中,对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做法表示“完全赞成”和“基本赞成”的分别占43.2%和36.4%,而认为“无所谓”“不太赞成”和“不赞成”的分别占8.1%、10.1%和2.2%。进一步分析表明,“赞成”或“基本赞成”在科研工作者的聘任、晋升、奖励等评定中对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者实行一票否决的做法的硕士生比例比博士生要高出6.8个百分点。

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调查显示,就问卷列出的加强科研道德与诚信建设可采取的九项措施中,受访者认为“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项的重要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占67.5%;认为“严惩严重违反科研道德与诚信的科研工作者”、“制定科研道德与诚信的相关法律”和“建立科研工作者诚信档案”重要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分别占63.7%、62.8%和61.6%;认为“媒体等舆论机构加强对科研道德与诚信的宣传与监督”重要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占55.5%;认为“制定、颁布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守则”、“加强科研道德与诚信的教育培训”和“树立科研道德与诚信标兵,定期表彰先进个人”重要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分别占42.6%、42.1%和40.2%;认为“成立道德委员会、诚信办公室,加强指导与监管”重要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占37.4%。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对于这些措施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差距不大,均保持在平均水平。

标签:;  ;  

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诚信的分析与建议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