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_文本分析论文

文体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体论文,英语阅读论文,高中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文体”一词,旨在强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将文体分析方法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介绍如何从文本内部的各层面对阅读语篇进行分析,逐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文体分析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文体分析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是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文本(通常是语篇,也可能是一个小句等)中突出的语言特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其文体效果、主题思想或美学价值。文体分析通常关注的是文本的独特性(uniqueness),即文学文本中传递信息的独特的语言使用(王守元,2000)。文体分析有三个步骤(Short,1997):描写、阐释与评价。描写指从语言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如实描写;阐释指从语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与阐释;评价指从美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鉴赏和评价。文体分析不仅关注某个单词或句子是否符合传统的语法规范,即所谓的正确性(Correctness),更关注语言选择与使用的独特性,强调语言运用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而后两者正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欠缺甚至被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文体分析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本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层面去分析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意义,从而挖掘阅读语篇由内而外的美。

1.语音层面

从语音层面分析文本主要是运用音位学的知识来描述、分析和评价文本。张德禄(1998)从音位变体、音位、音节、音步和调群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语音的文体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模式。以人教版《英语》(下同)第一册(上)Unit:4 The Rescue一文中描述的Jeff和Flora从洪水中逃脱的片断为例,文章在语音层面很有特色:

首先,文章开篇就用a wall of water来描写水势,采用了头韵(Alliteration)/w/这个音,让人联想到洪水汹涌的气势,并且这一头韵多次出现在其他单词和短语中,贯穿全文,奠定了全文紧张的基调。类似的还有“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swallowing the garden...”中的头韵/sw/,形象地描绘了洪水凶猛的气势。

同时,文章中多次出现描写洪水咆哮roar中的音,以及描写人的喊叫shout中的/au/音,形象地体现了两种声音的强烈对比,照应了故事情节的冲突,让读者读到这些文字便会联想到洪水肆虐咆哮、人们惊慌尖叫的场面。

此外,文章中的动词几乎都采用了由,/i/,/e/等短元音构成的单音节词,突出了动作的“快”,照应了洪水突发时紧张、急迫的情景。这样从语音层面简单分析一下文章,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使学生对语言的“音韵美”有更深的领悟。

2.词汇与语法层面

语言的词汇与语法系统分为词汇和语法两个部分。词汇由搭配(Collocation)和集(Set)组成。语法由不同类别的语言项目组成,包括小句(Clause)、词组(Group)、词和词素(Morpheme)。

(1)词汇系统

文本在词汇层面要么通过对偶、排比或重复等失衡(Deflection)手段,要么通过双关、象征或比喻等失协(Incongruity)手法来表现其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文本中某些词汇出现的频率或者同形异义、多义或不同词汇集交叉混合的现象也能解读出文本别样的美。

例如,第三册Unit 10 A Sacrifice for Love一文讲述了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妻Della和Jim为给对方准备圣诞礼物而舍去自己最深爱的宝贝的感人故事。该文在词汇层面就有重复、象征和比喻等突出的文体特征。

①重复(Repetition)

文章从开始到最后多次出现了词组one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既构成了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暗示了故事凄凉而又美好的结局,而且每次出现都能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引起读者的感动;“...and looked at a grey cat walking along a grey fence in a grey backyard.”中的grey一词在同一句话中就出现了三次,不仅强调了主人公Della所处的破旧环境,而且还通过联觉(Synaesthesia)的方式,用颜色表现出了Della当时因贫穷而忧郁的心情。这种写作手法能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他们更加迫切地关注主人公在后续情节中命运的变化。类似的还有:It was not anger,not surprise,nor a look showing that he did not approve,nor horror,nor any of the feelings that she had been prepared for.此句中一连六个表示否定的nor和not,将Della当时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

②象征(Symbolism)

文中Della's hair和Jim's gold watch是彼此最珍爱的东西,但文章标题暗示了它们实际上是两位年轻人真爱的象征。这种写作手法让读者最终领悟到:“头发”象征着爱是有生命的、剪不断的;“金表”则意味着爱是纯洁的、高贵的。两位主人公各自变卖了自己珍爱的东西,为彼此换回来的圣诞礼物combs和gold watch chain,则象征着爱的继续与升华。

③比喻(Figure of Speech)

文章在描述Della的头发时先用了明喻(Simile),如like a cascade of brown waters,之后又以暗喻(Metaphor)的形式出现在主人公要卖了自己心爱的头发去给丈夫买圣诞礼物之时,这一明一暗突出了头发的珍贵和Della的不舍,但最后决定卖掉头发来给丈夫买圣诞礼物,则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a sacrifice for love。在描述Della卖掉头发后的样子时使用了两次明喻like a little school girl和like a Coney Island choir girl,形象地勾画出了Della天真、纯洁的形象,增强了读者对她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2)语法系统

同词汇系统一样,文本在语法系统各级阶(Rank)上也分别有特有的突出表现。例如,在词素阶有新造词(Neologisms)和叠叙法(Polyptoton)等;在词组阶有排比、对偶和反衬等。现分析如下:

①新造词多出现在新闻、科技等语体类型文本中。例如,第二册(上)Unit 6 Life in the Future一文中就出现了maglev(磁悬浮的),ecommerce(电子贸易),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这些词既突出了科技文体的用词特征,又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词素的结构特点而深入语言学习的微观层面。

②排比(Parallelism)主要出现在诗歌、散文及演讲中,它是指某一语法结构或结构成分多次重复而具体的词汇项目不发生重复或只部分重复的突出形式(张德禄,1998)。例如,第二册(下)Unit 14 I Have a Dream一文中多次出现排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黑人的悲惨境地,激发了黑人的斗争精神,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通过对这一结构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此类型语篇最突出的语言特征。

③倒装句(Inversion)包括半倒装和全倒装,是指通过改变句子或小句的常规语序,强调某一文本,并取得特殊的文体效果。例如,第二册(上)Unit 9 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一文中出现了七个倒装句。这种特殊结构把要强调的信息置于句首,在表达上有开门见山的效果,在结构上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读者更直接地获得信息。

通过对词汇与语法层面的文体分析,学生可以领悟到遣词造句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突出其文本特征,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得体性”的具体表现。进行此种分析能让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和语法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规则讲解与记忆,而成为学生“悟其美而善其用”的过程。

3.语篇层面

文体分析的文本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语篇,但语篇不是类似句子、小句的语法单位,而是一个意义单位。换言之,语篇就是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由一组句子按一定的关系有机组成的、连贯的、适合该特定语境的意义单位。从语篇层面分析文本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感和全局感的关键,它主要考虑语篇的语义结构和谋篇机制。语义结构关注的是语篇的体裁;谋篇机制关注的是语篇的衔接。

(1)语篇体裁

语篇体裁,简单地说,就是“语域+目的”,指的是交际双方用语言来做什么和交际者是怎样通过使用语言来达到特定的目的的(黄国文,2000)。语域对高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它是指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吴显友,2006)。语篇的选择要受交际者身份、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制约,选择恰当的语篇反过来又体现上述因素。《英语》教材提供的不再是过去那种体现不出体裁特色的阅读语篇,而是涵盖了现实生活中所用的各类体裁,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运用英语的平台。

例如,第二册(上)Unit 3 Modern Architecture是一篇关于现代建筑学的说明文,语篇比较正式,因此在选词、语法和结构等方面均受制于并体现该体裁语篇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文章中有许多表达自然界客观事物、概念和原理的词汇,还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如modernism,developing countries,sharp corners等。这样的选词直接体现了文章的正式程度。

②从语法上看,全文主要采用现在时;长句出现频率高,有时甚至一个自然段只由一两个句子构成,如第二段;句子主语多由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充当;谓语多是表示关系和存在的动词等。这些突出的语法现象也表明了语篇的正式程度。

③文章结构简单、严谨,叙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

如上所述,文章作者要实现介绍现代建筑学的目的,就必须采用说明文这一体裁,就会刻意在选词、语法和结构上运用某些突出现象来加以表现;这几方面的综合又反过来限定了该交际语篇的正式程度(即语域)。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体裁、目的和措辞(即词汇、语法及结构的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体意识,对其今后得体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都有直接的帮助。

(2)谋篇机制

语篇的谋篇机制是指把语篇成分组成一个整体,使其成分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使整个语篇与情景语境相联系(张德禄,1998)。语篇的谋篇机制主要通过衔接来体现。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胡壮麟等,2005)。语篇的衔接手段包括所指、省略、替代和连接等。不同体裁、语体的语篇都有其特有的衔接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分析语篇衔接手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阅读观和缜密的思维,也有助于增强其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得体性。

①所指也叫照应(Reference),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必须借助另一个成分作参照点,才能明确其意义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该参照点同在语篇内部就叫内指,在语篇的外部情景中就叫外指。戏剧体裁中就常常同时出现这两种所指手段。例如,在第三册Unit 7 A Christmas Carol中:

(Bob tries to warm his hands over the candle.)

B:Excuse me.Mr Scrooge.eh...tomorrow is Christmas.

E:So what? You'll want all day off tomorrow,I suppose?

B:If quite convenient,sir.

E:It's not convenient.

这里的you很明显指Bob,而day也肯定与前面的Christmas相呼应,sir指的就是上文的Mr scrooge。使用所指的写作手段可以避免重复和累赘,也可以拉近交际者之间的距离。

②省略(Ellipsis)是指将语篇中某个成分省去,在非正式语篇中出现频率更高。替代(Substitution)是指用代词指代某一成分。如上例中if后就明显省略了it's,而且这里的it替代的就是上文中的want all day off tomorrow。省略和替代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同时也使语篇上下的衔接更加紧凑。

③连接(Conjunction)是指运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如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来体现语篇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如上例中的so表示因果,if表示条件。使用这种手段可以使语篇前后连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不同文体的语篇衔接手段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文本衔接手段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完整的语篇绝不是词汇或句子的随意拼凑,而是作者根据交际目的确定体裁,再由体裁选择词汇、语法和结构,最后将三者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阅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在语篇的宏观布局上,而不是仅纠缠于其中的某些词汇或语法现象。

二、结束语

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阐述了如何对文本进行文体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客观、深入和完整地理解语篇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体意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文体分析远不止上述内容,也不应局限在对某一点的分析上。对于阅读语篇的解读应是多视角、全方位的。然而,中学阅读教学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都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对某一语篇的文体分析,但至少可以结合该语篇的最突出的特色进行某一层面甚至某一点的文体分析,帮助学生发掘该语篇最大的亮点,从而使其对该语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对于文本中突出特征的把握正是文体分析与其他文本解读方式最大的区别,而且这种方式更具操作性与客观性,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标签:;  ;  ;  ;  

文体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_文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