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质分析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分析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水环境检测工作之中,会对部分区域水域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使得监测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在对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方面,也无统一的标准及程序;通过使用普通的质量控制手段,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本文章之中,笔者将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水质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技术管理进行浅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得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水质分析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水质进行分析,能够对周围的环境管理以及水质评价,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在对水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技术,从而实现对实验室内部质量的控制与技术管理。在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之中,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以及外部控制两个方面。在进行外部质量控制的过程之中,主要会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从而测试实验室的数据是真实性、可信性,且其频率为一年1~2次。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未知样本进行分析、鉴别,并对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检测。若要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则必须坚持内部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1.1 AQC实验方法
在进行水质分析的过程之中,可以利用AQ C“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实验”。此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对水质分析实验室的质量进行控制,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以统计学的假设以及原理作为基础,并且可以有效的分析实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误差。通过这种方法,虽然不能够使得结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但却可以用其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挖掘出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得实验人员能够采取更加的措施,并让结果更加精确。
在使用此种方法之前,需要准备天然水样、标准溶液、空白溶液等。在天然水样选取方面,一定要注重水样的代表性,并将取回的水样进行静置,从而使其达到稳定的状态。在对水样中各类物质含量的浓度进行测量时,要进行标准溶液选取。溶液要根据分析方法测定出水样上限值的0.15(0.15c)倍和0.95(0.95c)倍进行选择。最后,还需要准备与已经选择的标准水样同区域的纯净水,将其作为空白溶液。所有溶液备齐之后,还需要对其统一标样,从而使得结果具有参考性。
每隔一天就需要对上述的溶液进行检验,并且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对出现的误差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控制实验的精确度以及准确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纯净水做空白测试,并且其时间要控制在一周之内。对于已测出的结果,应当设定一定的值;若其最终结果比较接近设定的值,则符合其标准,若其结果出现明显增高,则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并进行重新测试。
通过对各溶液进行检测之后,还需要将不同溶液之间的标准差进行对比,并排除其中的干扰因素;若被测物的浓度差小于5%之时,则表明结果具有合理性。通过此种方法进行水质检测,能够提高整个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并利用该实验方法,也能实现对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为了保证水样之中不存在影响结果精度的成分,则需要对加标天然水样的回收率进行测定。
1.2 线性检验以及标准曲线试验
检测仪器与待检测物质之间的浓度值会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定量关系所形成的曲线就叫做:标准曲线;当然,计量精度可以通过曲线进行有效反应。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会经常使用到标准曲线,故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避免曲线出现重大误差,从而导致结果失真、失准的情况。
当然,在此条曲线之中会涉及到两个变量,并且两者之间的变化会通过相关系数进行表示。在对标准曲线进行计算的过程之中,其r值要≥0.99。在整条曲线之中,各参数都有自身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截距,对整条标准曲线的精度进行系统评价。若要利用此条曲线,对计量结果进行精确的表示,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增加,从而减少其中的误差值,以此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为了使得分析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则必须对自变量的值进行选择,并且其数量尽量要在5个以上;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而确定不同的自变量个数。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标准曲线自身的精确度,同时也需要考虑计量工具的精准度。在实验的过程之中,所使用到的计量工具,必须通过标准的检验,从而保证其自身具有极高的精度,避免因为计量工具,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巨大误差的情况。例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会使用到吸管、比色皿等,这就需要考虑到吸管的允差以及比色皿的成套性;因为,它们会对观测的结果直接产生重大影响,故在选择计量工具之时,一定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并使其符合计量要求。
1.3 常规的检测质量控制
在对水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会使用到多种方法,而其中较为常规的则是平行样分析法。当技术人员从取水点取回样本之后,还应当从中随机抽取10%~25%进行平行样检测。若最终的样品数量过少,从而导致抽样数量不足,则要增加平行测定量,从而保证其结果的正确性。根据水质的情况以及其结果的范围,需要对平行样测定的结果设定一定的相对标准偏差限值。若取回的水样及稳定性比较差,则可以对其值进行一定的放宽处理,反之,若水样的稳定性较好,则对其标准偏差限值进行严格设定。
样品在取回之后,还要保留一定的数量用于复核检查。在对样品进行保存的过程之中,还应当对其进行编号处理。待到进行复查检测之时,还需要对比两次的检查结果,并计算出两者的相对偏差。当然,复查的时间点,应当在样本留存的有限时期内,并在该时间段内,对其进行完成复查工作。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之中,可能由于技术或者其他的因素,而导致计量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为了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每年年初应当制定完整的年度监控计划,并且要安排质量监督员进行专项负责,并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对于部分细节的控制更要高度重视,避免因为操作细节问题,而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巨大误差的情况。
在对部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过程之中,会通过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其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在进行检测工作之前,则必须将标准曲线进行绘制,并提前对重要部分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而检测的内容,主要对标准曲线的斜率、截距以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从而检测出标准曲线的质量。
水质分析人员会将其最终的测量结果,以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方式,对外进行公布或上报;所以,工做人员应当注重其检测结果的规范性。检测结果规范与否,不仅反映了水质分析工作者的专业性,也反映了整个实验室的规范性。因此,需要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其出现问题。
2 实验室分析质量的控制
在对分析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对比实验,从而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具有可比较性,则需要对实验过程之中,需要使用到的试剂、蒸馏水等进行质量控制,并采取必要的手段,从而将可能引起的误差因素进行消除。当然,中心实验室也会提供一定的工资样本以及标准的溶液,并对其进行上报。中央实验室对各类实验室结果,要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并且对部分结果失真、失准的实验室,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使其分析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3 结束语
上述的内容,对于水质分析实验室的主要分析方法进行了解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之中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实际的工作之中已经表明:通过对水质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的控制与技术管理,不仅让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使得实验室整体质量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让最终的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那方面,李淑敏,岳银玲,张岚.实验室水质分析监测任务质量控制与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7, 10:2561-2562+2566.
[2]廉京浩,马静,刘颖.关于水质分析中搞好实验室内部水质质量控制的一点体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 01: 219.
[3]周秀丽.简谈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西南给排水,2015(4).
论文作者:吴兴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水质论文; 实验室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论文; 标准论文; 曲线论文; 对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